王霸谋略奇书——长短经

盛唐时期,“诗仙”李白和他的老师赵蕤被称为蜀中的“二杰”。李白对赵蕤极为推崇,曾经跟随他学习帝王学和纵横术,时称“赵蕤术数,李白文章”。

赵蕤自幼好帝王之学,读百家书,博于韬略,长于经世。并且“任侠有气,善为纵横学”,因此闻名于当世。唐玄宗多次征召,他都辞而不就,过着隐居的生活。

赵蕤的代表作为《长短经》,又称《反经》,成书于716年,共9卷64篇,集儒家、道家、法家、兵家、杂家和阴阳家思想之大成,以谋略为经、历史为纬,记述国家兴亡,权变谋略、举荐贤能、人间善恶4个方面的内容,又以权谋政治和知人善任两个重点为核心。此书振聋发聩,警世惩恶,是难得的谋略全书。

赵蕤站在万物正反相生这一哲学高度,从反面考虑历史上的人和事,以精辟独到的立论,丰富深刻的历史事例,从容叙述。

《反经》的“反”是“正反”之的意思。唐宋以来,有两本书历来作为历代统治者的必修书目,一本是从正面讲谋略的《资治通鉴》;另一本则是从反面讲谋略的《反经》。对于前一本书,治国者不但学习、运用,而且不断的宣传出版;对于后一本书,治国者往往只用不说,避而不谈。

因为《长短经》充满着奇谋妙计,与帝王将相的统治理念相违背。而从实际应用来说,《长短经》在某种意义上比《资治通鉴》更具指导与实用价值。人类增长智慧的途径之一就是“以史为鉴”。生存智慧是各类成功者必备的要素。历史上,无论是统治阶层、达官贵人,还是普通的平民百姓,他们的生存经验、生存智慧对后人都是可资镜鉴的财富。

《长短经》是一部糅合儒、道、法、兵、杂、阴阳诸子思想,阐述王霸谋略、长短之术的历史哲学著作。《长短经》的整体结构框架以历史为经,谋略为纬,交错纵横、蔚然成章。

《长短经》全书囊括上至尧舜、下至隋唐的历史风貌,围绕国家兴亡、权变谋略、举贤用人和人间善恶四个重点,时而赞扬王道,赞美尧舜;时而斥责历代末世,君德败坏,家破国亡,罪有应得。时而妙论察相,相人外表,笑谈贵贱;时而告诫统治者,务必重视人才,得人则兴,失士则崩;时而历数各代帝王,纵论滔滔,话其短长;时而攻击光天化日下的虚伪“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长短经》既是对唐以前历史的多角度、全方位的审视,也是精准的历史经验教训总结;既是一部高深奥妙、天人合一的历史哲学名著,也是治国、齐家、修身的历代谋略之集成。

全书分为大体、任长、品目、量才等多方面内容,对治国之术、任人之术、用兵韬略、权变之谋等进行了具体的阐释。

经过分析,赵蕤认为古人治国主要有3种方式:王道的统治采用教育的方法;霸道的管理采用威慑的手段;强国的管理采取强迫的办法。之所以要这样,各有各的原因,不能随便更换。

春秋时齐国的名相管仲说:“圣人只能顺应时势而不能违背时势。聪明的人虽然善于谋划,但总不如顺应时代高明。”战国时的邹忌说:“一切政治文化都是用来匡正时弊、补救失误的。如果适合于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就运用它,一旦过时了就舍弃它。”

据此来看,在应当实行霸道的管理时,却推行王道的教化,就会适得其反;应当实行强国的统治时,却施行霸道的威慑手段,则将谬误百出。如果时逢天下大乱,人心诡诈,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破坏,而要遵从先王的传统,广泛推行伦理道德教育,这就好像是等待越地识水性的人来救落水的人,请求那些尊贵的人来救火一样。好是好,可难道这符合我们所说的“通于时变”吗?

书中还指出,知人,是君道;知事,是臣道。无形的东西,才是有形之万物的主宰;看不见源头的东西,才是世事人情的根本。鼓不干预五音,却能作五音的统帅。掌握了君道真谛的人,不去做文武百官各自负责的具体事情,才可以成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做帝王的严守他的这一准则,官员知道他们自己应当做的事情,这才是历史和社会的分工。

《长短经》既是对唐以前历史的多角度、全方位的审视,也是历代政治创意与谋略之集,后世帝王非常重视。清代《长短经》付印后,乾隆皇帝亲自加注,还亲自为书题诗,可见其重视程度。

[旁注]

李白 (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和杜甫并称“李杜”。李白的诗歌总体风格清新俊逸,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当时的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兵家 是我国先秦、汉初研究军事理论,从事军事活动的学派。兵家的代表人物有春秋时孙武、司马穰苴,战国时孙膑、吴起、尉缭、赵奢、白起,汉初张良、韩信等。兵家主要著作有《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吴子》、《六韬》、《尉缭子》等,均含有丰富的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

邹忌 (约公元前385年~前319年),战国时齐国大臣。以鼓琴游说齐威王,被任相国,封于下邳,称成侯。劝说威王奖励群臣吏民进谏,主张革新政治,修订法律,选拔人才,奖励贤臣,处罚奸吏,并选荐得力大臣坚守四境。从此齐国渐强。

[阅读链接]

李白因诗文而流传千古,但实际上,他自己把诗文置于次要位置,他一生的抱负还在于政治,他真正的理想是成为一个大济苍生的英雄。

李白少年时代的学习内容很广泛,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还“好剑术”,有建功业的政治抱负。他少年时期在四川跟随《长短经》的作者赵蕤学习纵横术,希望自己有朝一日成为帝王的辅弼大臣。后来,他虽然结交了不少权贵,也得到了唐玄宗的重视,但最终发现自己不过是上流社会的写诗娱乐工具,于是他还是离开了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