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讽谏故事集——新序

那是在西汉时期,有个皇族成员名叫刘向,他博学强记,并没有依靠高贵出身混日子,最终成为一位著名学者。

汉成帝时,朝廷通过各种途径征集了大量文献,存放于皇家图书馆天禄阁。因当时文献皆为竹简、木牍,以竹、木为材料连缀而成。这样,时间一长,文献的错乱虫蛀等现象十分严重,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整理。于是汉成帝命令时任光禄大夫的刘向负责儒家经典六艺、诸子、诗赋的校勘。

传说有一天,刘向在天禄阁校书至深夜,当烛尽灯灭之后,仍不肯就寝,就在暗室中背诵经书。忽有一位黄衣老人,手柱青藜杖叩门进来,接着将手中青藜杖顶端一吹,藜杖竟然燃烧起来,发出光芒,照亮了暗室。

刘向见状,对老人肃然起敬,因施礼相迎,并询问老人尊姓大名。

老人答道:“我乃太乙真人,闻知你好学,特来视察。现赠你《洪范五行》之文。”老人说完,从怀中取出一卷简牍,传授给刘向。

此后,刘向果然成为一代著名文学家和经学家。他写成了我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别录》,并著有《新序》、《说苑》、《列女传》、《洪范五行传论》等书。

刘向有个儿子叫刘歆,是东汉古文大家,据说刘歆用《洪范五行》之法,帮助权臣王莽不断接近政权核心,故作豫让清高,最终篡汉成功。

可惜这些都是传说,《洪范五行》并没有流传下来,刘向根据各种典籍,将先秦到西汉的历史人物的活动和议论,分门别类整理出来了一部具有讽谏意味的寓言集《新序》,进献给皇帝,这本书因而得以流传存世。

《新序》是历史故事类编,是刘向现存最早的一部作品。尽管《新序》中的许多故事采自诸子史传,但就其材料取舍、思想内容来看,均体现了作者德治仁政、贤人治国、民本、从善纳谏等思想观念。

《新序》一共10卷,分为《杂事》5卷、《刺奢》1卷、《节士》2卷、《善谋》2卷,文辞简洁,语言生动,议论透彻,主要是劝诫如何为君、为臣、为士民,匡救时弊,治理百姓。

《新序》绝大部分条目都是对早期哲学或历史著作中的材料摘录后加以转述或直接照抄而成。这些著作主要是《吕氏春秋》、《韩诗外传》、《史记》、《战国策》以及《春秋三传》、《庄子》、《荀子》。

《新序》卷6讽刺统治者的荒淫奢侈,卷7赞扬大臣的全节和忠诚,卷8赞扬义勇之士,卷9和卷10讲述大臣的善谋。该书的思想基础是儒家学说,尤其强调统治者必须为人正直,要多听民众意见和留心贤能和有德之士,这些贤能之士不应动摇自己告诫和谴责残暴或愚蠢的国君的职责。

书中大多数历史故事集中在春秋时期,最后一卷,也就是卷十,则都是汉代的故事。书中前5卷冠以“杂事”之名。虽然这些卷的标题中有“杂”字,但实际上它们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它们通过一系列的范例,借以说明一个好政府的基本因素。

刘向的《新序》一直被世人认为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对当世和后人也很有借鉴意义的著作。从思想上说,它劝谏人君要对人民宽厚仁爱、劝谏人君广纳贤才并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意义;在文学价值方面,它提供了几个创作方面的技巧,这是当代经常使用的方法;在文献学方面,它在目录学和版本学上有其不可忽视的作用。

[旁注]

太乙真人 又称太一真人、泰一真人。道教十二金仙之一,传说为昆仑山玉虚宫玉清元始天尊门下,有法宝九龙神火罩等。建派于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誓愿度人鬼,旨在罚恶扶善,罚恶只是纠转世人祛兽性、返人性,复道性。故地狱亡魂、孽障深重者,乞求太乙救苦天尊超度。

《洪范》 原是商代贵族政权总结出来的统治经验。“洪范”即统治大法。相传为周灭商后,箕子向周武王陈述“天地之大法”的记录,提出了帝王治理国家必须遵守的九种根本大法,即“洪范九畴”。

豫让 刺客。春秋战国间晋国人,是晋卿智伯的家臣。公元前453年,赵、韩、魏共灭智氏。豫让用漆涂身,吞炭使哑,暗伏桥下,谋刺赵襄子未遂,后为赵襄子所捕。临死时,求得赵襄子衣服,拔剑击斩其衣,以示为主复仇,然后伏剑自杀。

《韩诗外传》 西汉学者韩婴编著,是由360条轶事、道德说教、伦理规范以及实际忠告等不同内容杂编成书,一般每条都以一句恰当的《诗经》引文作结论,以支持政事或论辩中的观点。《韩诗外传》是实际运用《诗经》的示范性著作。

[阅读链接]

《新序》中有个“朱公说壁”的故事。梁王召见朱公,问梁国有件疑案,众说纷纭,让朱公判决一下。朱公以玉璧作喻,说“一块价值千金,而另一块价值只有五百金”。梁王感到很奇怪,朱公说:“从侧面看,一块比另一块厚一倍,所以价值千金。”梁王马上领悟到朱公的意思是:对可判可不判的案件就不判,对可赏可不赏的人则赏赐。从此,梁国上下,皆大欢喜,一片祥和。

这个故事的寓意是:宽大为怀,厚以待人,赏罚得当,便能深得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