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端正公文文风文风的特点

对于文风的特点,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去认识,才能完整。

(一)相对的普通性

文风作为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一个阶段在一定历史时期里带有倾向性的文章风貌和写作风气,并不是一两个人呼风唤雨所能造成的。它是由许许多多人的文章汇集而成的。虽然某个知名的作者或某篇成功的文章,会对整个社会的文风产生一定的影响和作用,但是终究不可能左右整个文风的总倾向和总趋势。同时,当一种文风形成以后,它又会给每个作者以一定的影响。作者总会在自己的文章中以不同的形式,从不同角度表现时代和社会的状况、风尚。例如十四至十六世的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与十九世纪的欧洲文学有根本区别;欧美的作品又与中国的作品完全不同,等等,就是典型的证明。文风会在作者个人的文章中或多或少地体现出来。这种被文风影响的情况, 正说明文风具有社会性和相对的普遍性。

(二)必具的民族性

文风的民族性这一特点,是在悠久的民族文化传统的熏陶和影响下,通过历代作者长期写作实践而形成的。反映本民族的生活题材、思想意识、性格情绪、审美观念等,这是民族性在文章内容方面的体现。从形式方面看, 民族语言是最重要的标志。如汉民族语言高度的概括力和丰富的表现力,语言结构和和谐、对称、均衡,讲究排比、对偶,成语典故较多,句子短而富有变化的平仄韵律等等,这都是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显著特征。还有,用汉语写成的文章,在体裁、结构、表现手法等方面也都形成了许多为中国老百姓

所喜闻乐见的民族风格。而越有民族特色的东西,往往也就越有旺盛的生命力。

(三)延续的历史性

文风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纵观文风形成的全过程,可以看到它既有阶段性,又有延续性。所谓阶段性,就是不同的时代,会产生不同的文风。它是一定时代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所谓延续性,是说一定时代的文风,它不仅受到过去的影响,同样,它也会对将来的文风发生作用。这种阶段性和延续性的结合,就形成了文风历史性的特点,如六朝文风浮靡,但其危害并未随着时代的变更而消失。初唐时期,依然受到这种不良文风的影响。“古文运动”兴起,才树立起清新质朴的文风。宋初,骈体之风又兴起, 经过欧阳修等人近三十年的努力,终于又开创了一代新风。我们充分认识文风历史性的特点,对继承发展优良文风,批判、清除不良文风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四)相应的倾向性

文风作为一定时代文章风貌总表现,它受时代、阶段、传统、民族以及众多作者个人因素等等的影响,也必然体现出某种相应的倾向性。从总体上来看,大致可以分为健康优良的文风和腐朽恶劣的文风两种。凡是政通人和, 天下安定,文风亦清新、活泼、生动;反之,政治混乱,世风日下、庶民哀愁,文风亦随之浮靡、衰朽、窒息。先进的阶级,则要求文风出昂扬、奋发、积极、乐观的倾向;而没落阶级,则往往自觉不自觉地流露出虚伪、僵化、颓废的文风。在同一时代里,不同文风往往同时并存着,此消彼长,斗争激烈,时而这种倾向占上风,时而那种倾向成主流,这和当时的政治形势、社会风尚、道德观念、民众心理、经济状况、文化水准等等有着密切的联系。文风的倾向,一般都是通过作者文章的倾向性体现出来。

全面地、正确地认识文风的特点,对于我们积极地维护优良文风,批判、清除恶劣的文风有着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