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具水乡特色的民俗和特产
享誉海内的乌镇被誉为东方古老文明的活化石。不仅因其淳朴秀美的水乡风情,更因其传承了我国千年的历史文化。
乌镇风味独特的美食佳肴,缤纷多彩的民俗节日,深广厚重的人文积淀,无处不伴随着脉脉书香。
乌镇自古以来,名人荟萃,学子辈出。从1000多年前我国最早的诗文总集编选者梁昭明太子,到著名的理学家张杨园、著名藏书家鲍廷博、晚清翰林严辰和夏同善等。乌镇自宋代至清代,共有贡生160人,举人161人,进士及第64人,另有荫功袭封者136人。
乌镇地处河流冲积和湖沼淤积平原,地势平坦,无山丘,河流纵横交织,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物产丰富,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
清晨,踏着漫漫轻雾,进入东栅,一路沿着河边漫步,走在这个千年古镇中,无处不感受到人文荟萃的古镇所散发的人文气息。
作为江南水乡,千百年以来,一直保留着淳朴的民风民俗。如贺岁拜年、元宵走桥、清明踏青、端午吃粽、分龙彩雨、天贶晒虫、中元河灯等。
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旧称“过年”,是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前一日名除夕,俗称“大年夜”,合家团聚吃“年夜饭”。当晚并有拜利事、接灶神等活动。初一晨起“接天”,次拜祖宗,再拜高堂,长幼循拜,然后会亲朋、贺新岁,统称“拜年”。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俗称“正月半”,乌镇人有走桥的习俗。元宵节夜晚,乌镇人三五人结伴出游,途中至少要走10座桥,路线不可重复。
这一风俗源于旧时普遍流行的一种以妇女为主体的避灾禳解活动,称“走十桥”或“去百病”。
当时,妇女们梳妆后各带一只平时煎药的瓦罐结队而行,过桥时将瓦罐丢入河中,认为这样可保在新的一年里无病无灾。至近代,丢药罐的举动消失了,演化为一种单纯的节日游乐和祈福活动。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唐代以后与寒食节合而为一。乌镇更有许多与养蚕相关的习俗。
清明这天,各地的蚕农一齐来到普静寺烧香祈蚕,称为“香市”。当时,商贩云集,游人如织,售货摊、演艺场热闹非凡。河港中举行踏白船、打拳船竞技斗勇活动,这些活动要持续半个多月,成为水乡蚕农的狂欢节。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也称“天中节”,家家裹粽子,亲友互相馈赠,相传此俗源于对屈原的纪念。乌镇人要挂钟馗图、贴天师符,门前悬有艾蒿、菖蒲、桃枝、大蒜以避邪,食黄鱼、饮雄黄酒等。
农历五月二十五为“分龙日”,也称“分龙节”。传说,司雨的龙王们于此日分赴各自管辖的区域降雨,故又名分龙。每到这一天,各坊水龙会整装集队,带上全副救火器具,会聚于镇中的旷地河畔,有的事先在水龙、水桶中放进各种颜料。
当一声令下,锣鼓齐鸣,各水龙同时对空喷射,五彩缤纷,十分壮观。
农历六月初六,时值盛夏烈日,乌镇有谚称“六月六,晒得鸭蛋熟”,是说这天正是曝虫晒霉的好时光。每到这一天,乌镇上读书人家晒书籍,寺庙僧尼晒经卷,普通百姓晒衣物。
这天,镇里还有牵猫狗在河里洗澡的习俗,据说可以避虱蛀。人们晒热水为孩童洗澡,妇女则要在这天洗发。此外,在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吃馄饨。
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俗称“七月半”。当天,道观要作斋醮荐福,佛寺举行“盂兰盆会”。释道两教共举法事,民间则家家户户祭祀祖先,故又称“鬼节”。
作为江南水乡重镇,乌镇的地方特产也是独一无二。如乌锦、丝棉、湖笔、手工酱、三白酒、姑嫂饼、熏豆茶、三珍酱鸡、蓝印花布、乌镇定胜糕等。
乌镇丝绸著名老字号是益大丝号。乌锦的织造工艺极为繁复,一天仅能织0.05米至0.06米。乌锦是精选最优等的天然蚕丝织成的,有的产品还辅以纯金线织造。提花丝织锦缎质地坚实、雍容华贵,是锦中的上品。
乌镇是蚕桑之乡、丝绸之府的中心地带,所出产的丝绵质地坚柔,无块、无筋、无杂质,色泽洁白,匀薄如纸。当地人称丝绵为“大环绵”或“手绵”,它的轻薄、保暖、透气,是其他棉类所不能比拟的。
乌镇历史上隶属湖州府,所以湖笔的制作工艺在这里十分盛行,湖笔采用山羊、黄鼠狼、山兔等兽毛为原料,经过70多道手工制作而成,具有尖、齐、圆、健四大特色,书写绘画得心应手。
我国是酱油生产起源最早的国家,距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1859年,陶叙昌创立了以自己名字为号的叙昌酱园,这是乌镇有历史记载以来的最早的酱园。100多年来,叙昌酱园产品的风格与品质始终如一。
叙昌酱园主要产品有陶叙昌牌豆瓣酱、酱油、酱菜等。酱品纯古法酿制,不含人工香精、色素、防腐剂,酱香浓郁,风味天然。
三白酒是乌镇人的美酒,天然原料纯手工酿成。据《乌青镇志》上说,以白米、白面和白水酿成,故名三白酒。三白酒以其香气浓郁、酒味醇厚、入口绵甜、回味爽净、余香不绝而名声远扬。几百年来风靡江南,经久不衰。
乌镇姑嫂饼是桐乡乌镇的传统名点。据《乌青镇志》记载,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民间传说它是因姑嫂两人斗气而成。味道比酥糖果可口,具有油而不腻、酥而不散、既香又糯、甜中带咸的特点。
熏豆茶又称烘豆茶,主要原料是薰豆,辅料有桂花、炒芝麻、橙皮、萝卜丝、苏子、炒柏子等,故乌镇人有“吃茶”一说。薰豆茶香气馥郁,是富有滋补功能的待客上品。
三珍酱鸡是选用本地农民当年放养的土种雌鸡作为原料。整只原汁浸烧3次出汤,再放入上等酱油、黄酒、白糖和香料等佐料焖烧。出锅后再涂上一层麻油,外观酱红油亮,入口脆嫩鲜美,后味无尽。
蓝印花布俗称“石灰拷花布”、“拷花蓝布”,是我国传统的民间工艺精品,用棉线纺织、黄豆粉刮浆、蓝草汁印花,纯粹手工、环保,具有鲜明的民间和民族特色。
定胜糕是乌镇有名的特产美食,其形状为荷花状,外层是精制的香米和糯米粉,米粉细而均匀,里面是豆沙馅,中间混有少量白糖和桂花,味道香糯可口,甜而不腻。
[旁注]
鲍廷博 字以文,号渌饮,随父鲍思诩居于杭州,后来定居在乌镇。鲍廷博是歙县秀才,勤学好古,藏书很多。他与江浙一带著名的藏书家频繁交往,互相借抄,并广录先人后哲所遗的手稿,所抄书籍不计其数,仅流传至今有据可考的就有140多种。
钟馗 道教和我国民间传说中能打鬼驱除邪祟的神“赐福镇宅圣君”。古书记载他是唐初长安终南山人,生得豹头环眼,铁面虬鬓,相貌奇异。然而,他却是个才华横溢、满腹经纶的人物,平素正气浩然,刚直不阿,待人正直,肝胆相照。民间常挂钟馗的像赐福镇宅,跳钟馗舞祈福祛邪。
法事 又称法要、佛事,宣扬佛法或指修行之意。也称诵经、讲经、斋会等法会为法事。法事是寺院道场的重要行事之一。在所举办的法事当中,有忏摩、布萨、升座说法等。一年当中有春秋二祭,及三皈五戒、八关斋戒的多次举行,方便社会大众参与修持。
三白酒 是乌镇人以本地自产的大米为主要原料,用传统方法精制而成。先将大米蒸煮成饭,再用冷水淋凉。然后把酒药拌入饭中,再倒入大酒缸。几天后,将凉开水倒入缸中,淹没饭料,再把酒缸盖严。一周后,取出放入蒸桶进行蒸馏,蒸汽经冷却,流出来的就是三白酒了。
张杨园(1611年~1674年),张履祥,字考夫,号念芝,号杨园。浙江省桐乡人,世居清风乡炉镇杨园村,故学者称杨园先生。明末清初著名理学家,清初朱子学的倡导者。后人将其著作辑为《杨园先生全集》54卷。
屈原(约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名平,字原,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主要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和《天问》等。
道观 道士修炼的地方。道观是要保持的清静、整洁和庄严。道观是道士修炼的地方,在什么地方修建道观和修道是紧密相连的。道教的基本信仰是“道”,道教信仰中与“道”并提的是“德”。
[阅读链接]
在浙江乌镇,极具民风的特产有很多,定胜糕就是其中著名的特色美食,关于它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呢!
据说,古时候,乌镇人民为了迎接打仗得胜回来的将士,特别制作了一种点心。这种糕点颜色绯红,象征着战争的凯旋归来,名为定胜糕。
后来,又因为乌镇百姓自古以读书为荣,古时读书的人考取了状元,亲朋好友都要做几笼香甜柔软的定胜糕前来送行,以表达人们对金榜题名的良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