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而建的古镇民居建筑
漫步千年古镇,一面是古朴的民风,一面是沿河而建的古建筑,让人在水色时光中感受古镇的无限风情。其中最著名的是广惠宫、百间楼和崇德堂。
广惠宫是南浔镇最为知名的道观,俗称张王庙。广惠宫始建于北宋宋英宗治平年间,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由此看来,该观的建观历史要久于建镇的历史。
广惠宫在历史上曾几度衰败后又几度鼎盛。在重新修建的过程中,其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广惠宫也曾称三清殿,本是祠山神庙。据《南浔镇志》记载,宋代时期的广惠宫只有一座大殿,里面供奉祠山神像,只是作为“道流香火之所”。
尽管数百年来它的构建布局几经调整,但其主体建筑仍是祠山大帝行宫,人们总是以张王庙称呼它。
广惠宫是南浔古镇一处源远流长、极富地域文化色彩的道教建筑遗存。后世首期重修工程,部分展现了它在历史上的原貌。
百间楼位南浔古镇的东北侧,沿老运河东西两岸而建。百间楼相传是明代礼部尚书董份为他家的保姆仆人居家而建。始建时约有百间楼房,故称“百间楼”。
百间楼的特色是依着蜿蜒的河道建筑,中有石桥相连。传统的乌瓦粉墙楼房,形成由轻巧通透的卷洞门组成的骑楼式长街。最集中的一段是河东岸的莲花桥到长桥,房屋较为整齐,密密扎扎地布满了河岸。
白墙、青瓦、沿廊、河埠、花墙、卷门、廊檐、河水流淌,船只往来,呈现出一派典型的江南水乡特有的风光。
百间楼的河道旧时是运河,通湖州和乌镇、苏州、南浔的物资均从这条河进出。元代末年这里筑了城墙,成为城壕的一段,沿河大多为货钱、店铺。沿岸筑成整齐的条石驳岸,岸边河马林立,以便船只停靠,装卸货物。沿河是长街,沿街房屋太多为前店后宅。
整条百阁楼,房舍连排,侧墙相接。房舍间山墙高耸,有云头式,有观音兜式,也有三叠马夹墙式,高低错落,白墙黑瓦,轻巧通透,洋溢着水乡民居的灵气。
百间楼是南浔古镇保存得最为完整,并留有传统风貌的沿河居民群落,全长400多米,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它与不远处的洪济和通津两座桥组成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风景。
崇德堂又称刘氏梯号,俗称红房子,是南浔“四象”之首刘镛的三儿子刘安的居处。刘安于1905年,从钱氏手中购来一片地准备筑宅。宅院于同年冬天破土兴建,直至1908才宣告竣工。
刘安不仅是文物收藏家,也是实业家,在上海、杭州等地拥有不少房地产,据20世纪初期出版的《上海总商会会员录》排列的当时最具规模的16家房地产大户,其中他与刘承干、刘湖涵皆榜上有名,并且名列前茅。
刘安还与庞赞臣等人集资28万两,在余杭塘栖创办了崇裕丝厂。当时引进意大利式缫丝机492台及日本先进技术设备,有工人1340人,年产白厂丝约40000千克,产品销往欧美及东南亚等地区,在当时是全国一流的大型缫丝厂。
崇德堂建筑是由南、中、北三部分组成。中部建筑以传统儒家文化思想理念的厅、堂、楼、厢为主体。南、北部中式建筑融入西欧罗马式建筑,其中北部欧式建筑立面尤为壮观。
大宅高敞恢宏,以精美的砖雕、木雕、石雕见胜。宅后东西潭边的钟楼上曾有一口巨大的钟,远近都能听见它的钟声。
徽派的马头墙和石库门内却有欧洲洛可可风格的券顶。南浔对外来文化的包容和气度可见一斑。崇德堂宅后义仓河对岸拓地1000多平方米,种树栽花,叠石为山,坡植白皮松,蓄水栽荷,而且有楼、亭、阁、榭和欧式小洋房。
因刘安“有述袭为园之志,抱守存故迹之心”,沿承300年前“小桃源”之意,故取名“留园”,也取“留”与“刘”同音。20世纪30年代,刘园一部分赠予外甥徐氏,故称“徐家花园”。但是,该园后来毁于日军侵华期间,仅仅剩下了荷池。
[旁注]
礼部尚书 主管朝廷中的礼仪、祭祀、宴餐、学校、科举和外事活动的大臣,清代为从一品。
运河 用以沟通地区或水域间水运的人工水道,通常与自然水道或其他运河相连。除航运以外,运河还可用于灌溉、分洪、排涝、给水等。我国运河建设历史悠久,公元前219年,为沟通湘江和漓江之间的航运而开挖了灵渠。京杭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儒家 又称儒学、儒家学说,或称为儒教,是我国古代最有影响的学派。,它是中华法系的法理基础。儒家思想是东亚地区的基本文化信仰。儒家最初指的是冠婚丧祭时的司仪,自春秋起由孔子创立,后来逐步发展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券顶 券顶式建筑,就是顶部呈拱形的建筑。这种建筑结构在战国时期就已经用于墓葬。而用在实用建筑上,人们通过对河北省临漳县的邺城遗址发掘证实,早在三国时期券顶式实用建筑在就已经出现。
宋英宗(1032年~1067年),赵曙,北宋第五代皇帝,1063年至1067年间在位,原名宗实,后改名赵曙。英宗在位期间,任用旧臣韩琦等人,不想改革,但与辽国和西夏没有发生战争。
[阅读链接]
清末民初,南浔区丝商云集,尤其以南浔镇的四象八牛最为典型。南浔镇四象八牛,就是“四象八牛七十二墩狗”为代表的南浔富商。清代光绪年间,出现在湖州南浔民间及江浙一带。
所谓“四象、八牛”都是资本雄厚。财产达百万以上的被称为“象”,财产达50万以上不过百万的,称为“牛”,财产在20万以上不到50万的则被喻为“狗”。
所谓的象、牛和狗等动物,人们都是以它们身躯的大小来象征丝商财产的巨细。南浔“四象八牛”之说,属于民间说法,根本没有正规的统计和详细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