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镇——西塘古镇

西塘古镇位于江浙沪三省交界处的浙江省嘉善县,古名斜塘,平川。西塘不仅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富,自然风景优美,而且还是古代吴越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西塘古镇在春夏秋冬、阴晴雨雪的长久年代里,始终呈现出一幅“人家在水中,水上架小桥,桥上行人走,小舟行桥下,桥头立商铺,水中有倒影”的不断变幻的水乡风情画。

西塘建镇虽有600多年,但它却完整地保留了明清时代的建筑,被称为“活着的千年古镇”。

唐氏后人兴起千年古镇

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的西塘,是一个美丽而古老的小镇,它穿古透今,始终幽雅而从容。西塘,以其“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的气质,虏获了无数人的心。

那么,如此幽雅而又美丽的“千年古镇”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这要从一户姓唐的人家说起。

相传,在北宋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有一户姓唐的大户人家迁到荡边居住,他们来到荡边后,看到此地有一块面积较大的湖荡。这里不但风景秀丽,而且还盛产翠鸟和红菱,翠鸟和红菱在古代都被视为吉祥之物,又恰巧在祥符年间,因此就以“祥符”两字来称呼这个湖荡。

据说,这户唐姓人家的家中有兄弟俩人,这兄弟俩从小生活于祥符荡边,后来分了家。哥哥居住在祥符荡东边,人称东唐,弟弟则居住在祥符荡西边,人称西唐。

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哥哥这一房逐渐衰落,而弟弟这一房,却十分兴旺,兴旺的就如同一棵树,生出许许多多树枝一样。于是,后人把弟弟居住的地方,在“唐”字边上加个土,便形成了后来的“西塘”。

也就是从这时候起,西塘开始建有村落,人们沿河建屋、依水而居。南宋时期村落渐成规模,形成了最初的市集。

至元代,西塘才渐渐形成了集镇,商业开始繁盛起来。这时不仅是商业繁盛的时期,还是许多文人如钱塘诗人钱惟善、高启等文人墨客寻幽探古的时期。

西塘真正成为商业重镇,是从明清时期开始的。那时的西塘凭借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经济基础和水道之便,发展成一座繁华、富庶的大集镇,并且窑业、米市、食品和制陶业等行业也是从那时开始日益兴旺起来。

据说,当时走在西塘的街道上,随处可见我国古老而又醇香浓郁的“嘉善黄酒”、补中益气与开胃健脾的“八珍糕”、享誉清末的特色名菜“荷叶粉蒸肉”和又香又嫩的“清蒸白丝鱼”。

这些食物不仅样式美观、口感诱人,并且每种食物都还蕴含着一段美妙的历史典故,其中较为有名的是关于“八珍糕”的典故。

据史料记载,清朝光绪年间的一天,西太后慈禧由于嗜食油腻肥甘的食物,尤其爱吃肥鸭,结果病倒在宫中。她不思饮食、消化不良、脘腹胀满、恶心呕吐、大便稀溏、闷闷不乐。

慈禧被人称为老佛爷,太医听说老佛爷卧病在床,个个胆战心惊,心急如焚。于是,太医李德生率众太医前去皇宫为“老佛爷”会诊,结果众太医都说老佛爷的病是脾胃虚弱所致。

弄清了老佛爷的病源,众太医们经过研究和推荐,都认为给“老佛爷”所用的药物应该是补脾益胃的。

于是,太医李德生经过总结和提炼,终于给老佛爷开出了8味既是食物又是药物的处方,此处方为茯苓、芡实、莲子、苡仁、山药、扁豆、麦芽、藕粉各2两,共研细末,加白糖7两,用水调和后做成香甜可口的糕点,因此李德生和众太医们将此糕点取名为“健脾糕”。

据说健脾糕十分神奇,老佛爷吃了此糕之后,便觉症状减轻。几天后,病状竟完全消失了,并且食量大增,感到周身有力。老佛爷一高兴便将健脾糕称为“八珍糕”了。

由于御膳房为慈禧做的八珍糕香酥可口,甜美无比,从此八珍糕不仅成了慈禧最喜爱的食品,而且还成了西塘的一大特色小吃,直至后来,慈禧不管有病没病,总要让御膳房为她做八珍糕食用。

除此以外,西塘还现存很多特色性的建筑,这些建筑一般以明、清时期的建筑为主。明代的较少,清代其次,清末的占多。这些建筑有几大特点,其一是门面不张扬,在街面上看过去,与两边最普通的民房并无两样。

这是因为当时地皮十分紧张,每家都想占有一水边河埠,所以每户人家总是将宅第拉得很长、很深,都有三进、五进、七进的。

百姓之所以总是想让自己的宅第拉得很长、很深呢?

其一,是因为“长”在当时意味着屋子的寿命长、主人的福气长、太平美满的日子长。

而在这条纵轴线上的平房、楼房、天井和走廊等高低错落的安排上也很特别,一般都是先抑后扬,节奏和谐,显得逐渐开朗。无论是采光、干湿晴雨、庭院草木等都考虑周到,非常协调,处处呈现家和的平常气氛。

其二,民居建筑的内部也与其他地方不同。大户人家进门没有照壁,在正厅的前庭也无遮拦,只用石库门的形式“束一下腰”,这里的古人称之为“直拱”,就是客人一进大门就可以向坐在厅堂的主人作揖,说明主人的坦荡胸怀,一目了然。

建筑内部不同功能的单体布局,也有着明显的“阴阳调和”的特色。在西塘“前堂后寝,暗房亮灶”是必须遵守的格局。天井与建筑必须间隔,是为了使阴阳的反差就不那么强烈,处处体现一种调和的气氛。

在西塘无论是其建筑物的装饰还是风格,更多强调的是简洁、实用与朴素,因此镇上很多大户人家竟找不到张扬的飞檐翘角,而是更多的加入了精雕细琢的徽派建筑风格,所以张扬部分削减了,融入了平民文化的元素。

有史以来,西塘凭借着独特的人文优势和绚丽的明清建筑,被誉为“江南六大古镇”的美誉。

[旁注]

宋真宗 即赵恒,原名赵德昌,是宋朝的第三位皇帝。他是宋太宗的第三个儿子,登基前曾被封为韩王、襄王和寿王,曾任开封府尹。997年继位。宋真宗是著名谚语“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作者。

太医 封建社会里专为帝王和宫廷官员等服务的医生。太医一般都是些有名望的医学世家,是要祖传下去的。他们都是住在外宫的太医院,不住是在内宫。御医也是太医的一种,但一般太医服务的范围较广,御医只替宫廷里的人看病。

徽派建筑 我国古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它的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民居、祠庙、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物中。在徽州地区现今尚存有大量的徽派古建遗存,散落在徽州大大小小的村落中,形成我国特有的建筑群体,并为海内外人士普遍关注。

飞檐 我国传统建筑檐部形式之一,多指屋檐特别是屋角的檐部向上翘起,有如飞举之势,常用在亭、台、楼、阁、宫殿、庙宇等建筑的屋顶转角处,四角翘伸,形如飞鸟展翅,轻盈活泼,所以也常被称为飞檐翘角。

高启(1336年~1373年),字季迪,号槎轩,今江苏省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一起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作传世。

慈禧(1835年~1908年),慈禧太后,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出身官宦世家,咸丰帝的妃子,同治帝的生母。以皇太后身份垂帘听政或临朝称制,为自1861年至1908年间大清王朝的实际统治者之一,清朝的无冕女皇。

[阅读链接]

西塘风景秀丽,人才辈出,文化底蕴深厚。据统计,历史上这里曾出过进士19人,举人31人。

杨茂、张成是西塘两位元代工艺美术大师,雕漆巨匠。他们的作品出神入化,尤其是雕漆中的剔红技法达到了顶峰,代表了元代漆器作品的最高水平。

周鼎与陈舜俞、吴镇并称“嘉善三高士”。他在《萍川十景诗》中描绘了西塘许多的景致,如西塘晓市、北翠春耕、南泓夜泛、环秀断虹、雁塔湾头等,揭示了古镇西塘当时的生活场景,展示了西塘一幅幅美丽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