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桥乡的古风古韵

朱家角素有“江南桥乡”的美誉,据清乾隆时期的《金泽志书》记载,金泽四面临水,内部多有支流河流,桥梁也比其他镇要多,古代称“四十二虹桥”。

但是,后来有关部门根据相关资料及当地老人的回忆,只能查到28座古桥,由于年久失修,毁坏严重。其中:放生桥、万安桥、普济桥、迎祥桥、天皇阁桥、如意桥、汴水虹桥等桥仍然存在。这些桥梁造型美观,结构精巧,深受国内外桥梁专家和学者们注目。

最值得一提的是放生桥。放生桥横跨于镇东首漕港河上,是一座五孔石拱桥,全长70.8米,宽5.8米,高7.4米,是上海地区最长、最大、最高的五孔石拱桥,称为“沪上第一桥”。

古代时,12千米长的漕港河仅有这一座大桥,南堍就是朱家角镇,隔岸是昆山并亭,因其地处淀山湖要冲,这座桥在元代时期就已成为交通要道。

1571年,慈门寺僧性潮募建放生桥。400多年前要在水深流急的大江上建造如此大桥,谈何容易。

该桥设置了超薄的柔性墩,使主拱受力大大减小,材料大大节省,这对当地缺乏矿山资源,造桥石料全靠外运来说是十分经济的。桥拱主拱圈采用纵联分节并列砌法,加强了拱石间的联系,使薄墩桥变得更为坚固。

桥的中孔9节拱石,两边孔分别为7节、5节,每节由9道拱石并列而成。上下拱石间有独块横系石连接。桥台座石也是整块石板,显得十分稳固。

由于墩薄,加上桥拱自然递增,全桥形成一个缓和顺适的纵坡,自然和谐地衔接两岸街面,显得雄伟而不笨重。桥上的石刻技艺十分高超,龙门石上镌有8条盘龙,环绕明珠,形态逼真。

桥顶四角蹲着4只石狮,仰头张嘴,栩栩如生。中间有竹节望柱,桥面中央镶嵌雕花石板。

长方形板式桥栏,四角方整,棱角分明。桥东建有碑亭,供行人憩息,临水筑以石驳,凿以锁缆孔,作为舟楫停泊之用。桥壁柱石上刻有清晰的楹联:

帆影逐归鸿锁住玉山云一片;

潮声喧走马平溪珠浦浪千重。

楹联各12字,自上而下,似山涧飞瀑,一泻百丈,颇有气势。它描绘了漕港水运繁忙的景象和江河波涛的汹涌,更加突出了放生桥的宏伟气派。

放生桥长如带,形如虹。“井带长虹”成为朱家角十景之一。历来文人雅士赞美此桥,有诗写道:

长桥驾彩虹,往来便是井。

日中交易过,斜阳乱人影。

这首诗没有详细描写那酒肆、茶楼。店面、铺房、河流和桥路,而是以时间的空间化展现了古镇一天繁华的景象。尽管一天最好的时光已过去,但是桥的两岸仍然是那样热闹。

一个“乱”字,突出了车马喧闹,行人穿梭流动的场面,伫立桥顶,远眺近望,水乡风貌尽收眼底。

放生桥凌空而起,以超越凡力的想象跨越宽阔的江面,表现出我国古代一代桥工克服天然险阻的无穷智慧和力量。从美学角度看,放生桥又是一座将功能、技术、经济和美观融合一体综合性桥梁。

朱家角古镇另一处著名景观是城隍庙。城隍庙位于镇中心的祥凝浜,坐东朝西,正门临河。

整座庙宇飞檐翘角,门前是一面照壁,两边有一对怀抱绣球石狮。进入大门,迎面赫然而立的是一棵缠满红丝带的树,树并不高,但苍翠青郁。

这棵树名为广玉兰,是城隍庙的许愿树,红丝带为许愿带。传说人们手里拿着红丝带许愿,并将丝带系于树上,愿望就一定能实现。

绕过许愿树,穿过一座殿门,迎面就是城隍庙正殿。正殿门楣上悬有巨大算盘形状的匾,十分独特,匾上书有“风调雨顺”4个大字。

进入殿中,城隍老爷与夫人的塑像赫然而立,两人皆慈眉善目,神态温文祥和。大殿两侧有两根立柱,书有“修德行善福在其中,怨天尤人愚何其极”的对联。

穿过大殿,是一座稍小的观音殿。红漆灰瓦的观音殿门前左右各有一对石狮,线条柔和,栩栩如生。殿内高悬黄幔,幔上书“佛光普照“4字,幔下就是站立的观音像。观音左为东岳大帝,右为王灵宫。

殿左还挂着巨大的金钱一个,钱眼中挂着一个小钟。传说,人站在离金钱3米远的地方用钱币投打,如果能击中小钟,这一年就可以财运大发了。

出了观音殿,穿过圆形拱门,就来到了庙内偏院。小院四面都是二层转角楼,屋檐伸出,构成一个天井。四面回廊有甲子像,每个人根据生辰八字都可以在此找到自己的守护神。甲子像上首是关公、包拯像,面目一红一黑,与戏文中的人物形象完全一样。

城隍庙是道教建筑,始建于1796年,庙内有3件宝,戏台、大算盘和银杏树。

戏台最引人注目之在于台中八卦藻井顶部的160只斗拱,它的相互连接,全靠榫头相互紧扣,采用的是“万字榫”,不借助一只钉子。这种榫接方法,只有少数木匠中的高人,才会使用。

正门上的大算盘寓意很深刻,奉劝人在世上,不要老是斤斤计较,整天想着算计别人。主要是教育世人和后人要与人为善,和和美美。

雌雄同株的古银杏树,已有400多年的树龄,长得魁梧苍劲,每年秋天果实累累,象征着朱家角人长寿健康。

城隍庙是青浦城隍的行宫。原庙址在镇南雪葭浜,于1763年迁现址。

当时有头门、戏台、大殿,侧面两庑,左边有寅清堂、熙春台、玉照廊等,右边有凝和书屋、荷净山房、潭影阁和含清榭等。凝和书屋是当时里中文人文会所在。这些亭台楼阁,假山水池,时人统称“城隍庙十二胜景”。

城隍庙供奉的就是本庙的主神名为青浦城隍神。明代青浦置县。后来崇祯帝下旨封已故的四川布政使沈恩为青浦县城隍。朱家角城隍庙,就是青浦城隍庙的别庙,故又称“青浦城隍行宫”。青浦城隍为县城隍,故爵号为“显灵伯”。

[旁注]

堍 是汉字里的形声字,土字旁指河岸。兔意为“外形像人拖拉重物之形的动物”、“双腿力量强大的动物”,转义为“双腿发力”。“土”与“兔”联合起来表示“在上桥时双腿发力,拖拉物体过桥”。桥堍就是桥两头靠近平地的地方。

拱圈 简称主拱,也称拱券,拱桥的主要承重构件,承受桥上传来的全部荷载。并通过它把荷载传递给墩台和基础。主要的截面形式有箱形截面和肋板形截面及双曲拱。

门楣 就是正门上方门框上部的横梁,一般都是由粗重实木制成。古代按照建制,只有朝廷官吏所居府邸才能在正门之上标示门楣,一般的平民百姓是不准有门楣的,哪怕是大户人家,富甲一方,没有官面上的身份,也一样不能在宅门上标示门楣。

榫头 器物两分利用凹凸相接的凸出的部分。榫头也称“笋头”。木端的入孔处称为榫舌。我国古代木艺大多采用榫接方式,其中著名的廊桥就不用一钉一铆,全部采用榫接建成。

包拯(999年~1062年),字希仁,北宋天圣年间进士。累迁监察御史,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历任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1061年,任枢密副使。因不畏权贵,不徇私情,清正廉洁,其事迹家喻户晓,历久不衰。

城隍 又称城隍爷。他是冥界的地方官。城隍产生于古代祭祀而经道教演绎的地方守护神。城隍本指护城河,祭祀城隍神的例规形成于南北朝时。唐宋时期对城隍神的信仰繁盛起来。

[阅读链接]

许愿树是人们在枝叶繁茂的古树之上挂上自己的愿望,祈求愿望能够得以实现的树。

宋代进士刘昌诗在《芦蒲笔记》里记载了一则故事。

传说四川蜀道上有一棵古树,行路人经常在树下乘凉歇脚,换鞋的时候往往就把破鞋扔到树上去。

一个书生路过这里开玩笑,在树上写了“草鞋大王”4个字。当书生返程经过这里时已经盖了小庙。3年后换成了宏大的庙宇。这位书生进庙问神像:“你有什么本领竟达到这个地步呢?”

晚上草鞋大王给书生托梦说:“我死后,玉皇大帝认为我忠厚,你写了“草鞋大王”4个字,他就任命我做了草鞋大王。”

书生问他有什么本领显示灵验呢?

他说:“我什么本领也没有,只是把人们的要求转达给玉皇大帝,再把大帝的意思转达给祷告的人,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