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威尼斯——同里古镇

同里古镇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东北,是江南六大名镇之一,旧称“富土”,唐初改为“铜里”,宋时将旧名拆字为“同里”。同里镇建于宋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典型水乡风格的古镇。

同里镇风景优美,镇外四面环水,镇内被15条河流纵横分割为7座小岛,并由49座桥连接交通。镇内家家临水,户户通舟。明清民居,鳞次栉比,宋元明清桥保存完好。它以“小桥流水人家”的格局赢得了“东方小威尼斯”的美誉。

1992年,同里古镇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镇,著名景点“退思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闻名海内外的同里三桥

同里古镇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东北,是江南六大名镇之一。同里旧称“富土”,唐初改为“铜里”,宋时将旧名拆字为“同里”。古镇始建于宋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典型水乡风格的古镇。

据清嘉庆《同里志》记载,从宋元明代起,同里已是吴中重镇,由于它与外界只通舟楫,很少遭受兵乱之灾,便成为富绅豪商避乱安居的理想之地。不难看出,同里名字的变更,取决于当地人含而不露的传统观念和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

同里以“醇正水乡,旧时江南”的特色闻名于海内外。小镇清丽古朴,水田肥沃,物丰富庶,人杰地灵,素有“东方小威尼斯”的美誉。

同里因为水多,故而桥也多,镇内共有大小桥梁40多座,大多建于宋以后各时代,最著名的有思本桥、富观桥、普安桥和长庆桥。

思本桥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是全镇保存最完善、最古老的拱桥,是苏州市吴江区境内现存最古老的桥之一。

思本桥位于苏州市吴江区同里镇辽浜村,跨市河。是由1253年至1258年间诗人叶茵所建,俗称思汾桥。

思本桥东西走向,单孔拱形结构,除石阶改为花岗石以外,其他都是武康石。

桥的拱券以分节并列法砌筑,顶宽1.85米,堍宽1.9米,长22.5米,矢高4.5米,跨泾9米。其矢跨正好为1:2,拱圈呈半圆形。该桥具有独特的形体结构和架桥技术。

在桥东西两边斜坡和桥面北侧,用3块大型的条石衔接,条石每块长为4.4米,宽0.73米。两侧石条则凿成阶沿,与相并石阶高低宽狭一致。

如此构造,不仅显示出其形体特色,更对维护整座桥梁免致坡侧倾斜,起到极好的固定作用,所以至今虽未经修葺而保存完好。历经数百年风雨的古桥,两旁青藤枝蔓,微露半轨桥孔,屹立在盈盈绿水之上。

富观桥是同里最富有神话色彩的古桥,位于苏州吴江区同里镇区东北后港,普安桥拱形单孔,南北走向,跨后港。这座桥初建于1369年,并于1488年至1505年间由同里人顾宽和沈达重建。后世所存的桥是1850年清代重建的。

桥全长21米多,拱券跨度为7米,由清一色的花岗石砌成,与同里古镇周围的景色融为一体,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古石桥,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普安桥又叫读书桥,这是因为在桥身西侧有一副对联:

一泓月色含规影;两岸书声接榜歌。

此联上联所创造的意境名为“东溪望月”,是同里古景之一。

据记载,同里古时有前八景、后四景和续八景,“东溪望月”在续八景之中。下联中的“榜”除指船橹外,另有其意,古时,科举取士及选官的次第被称之为“榜”。因此,普安桥对联在生动记录古镇同里读书风气历来浓厚的同时,也记录了同里以前科举发达的盛况。

普安桥的东侧桥身上也有一副对联:

古塔摇红迎旭彩;罗星晕碧锁溪光。

上联中的“古塔”,据清嘉庆年间所出的《同里志·卷四》记载,在普安桥附近有一座古红塔,初为佛幢,1741年由同里人“架屋一椽覆之”,学者沈德潜书额,1800年同里人王祖瓒募资重建。后来古红塔年久失修不复存在,但“红塔埭”的地名还在沿用至今。

下联中的“罗星”指同里镇东同里湖中的一个小岛,以周围芦丛形似罗星得名,洲上有观音寺、文昌阁、斗姆阁等建筑,其景色优美。远望之,殿宇楼阁浮在碧水之上,如湖面托起一座仙山琼台,驱舟从普安桥往东,出港即可到此洲。

长庆桥俗名谢家桥,旧称福建桥,始建于1470年,重建于1704年,它与太平桥和吉利桥一起被称为同里三桥。

除了同里三桥,其他著名的古桥有,建于1746年的泰来桥、建于1755年的中元桥、建于1811年的乌金桥以及于1879年重建的永寿桥,以及1913年建造的太平桥。

[旁注]

叶茵 字景文,今江苏省苏州人。萧闲自放,不慕荣利,曾出仕,“十年不调”,后来退居邑同里镇,筑顺适堂,以杜甫诗“洗然顺所适”得名。与同时代诗人徐矶、林洪等相唱和。著有《顺适堂吟稿》5卷。其事在清同治年间的《苏州府志》卷中有所记载。

拱券 一种建筑结构,简称拱,或券,又称券洞、法圈、法券。除了竖向荷重时具有良好的承重特性外,还起着装饰美化的作用。其外形为圆弧状,由于各种建筑类型的不同,拱券的形式略有变化。

文昌 文昌帝君,是民间和道教尊奉的掌管士人功名禄位的神仙。文昌本星名,也称文曲星,或文星,古时认为是主持文运功名的星宿。

沈德潜(1673年~1769年),字确士,号归愚,今江苏生苏州人,清代诗人。1736年荐举博学鸿词科,1739年成进士,曾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所著有《沈归愚诗文全集》。

[阅读链接]

建于1354年的富观桥是同里古镇最富有神话色彩的古桥。

在这座桥的龙门石上,有一幅惟妙惟肖的“桃花浪里鱼化龙”的石雕。相传,很久以前这里有一条鲤鱼。它做梦都想脱胎成仙。

有一年,在三月桃花水发的时候,这条鲤鱼乘风破浪奋力跳跃,想跳过龙门脱去凡胎而进入仙界。

可是,就在它奋力跃出水面的时候,桥上走来一位如花似玉的姑娘。鲤鱼一见不觉凡心一动,结果已跳过龙门的头部变成了龙头,而龙门外的半身仍旧保留了鱼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