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侵略的猛将

——邓廷桢

在 100 多年前的禁烟运动中,作为林则徐禁烟得力助手的邓廷桢和林则徐一样,永远为后人崇敬和怀念。

邓廷桢(1776~1846),江苏省江宁县(今南京)人。出身于书香门弟, 他的曾祖父、祖父和父亲都是秀才。邓廷桢从小受家庭的影响,加之本人天资聪慧,勤奋好学,从小就显露出超人的才华。25 岁考中进士。一生中做过知府、按察使、巡抚、总督等。他为官清正,善于体察民情。政绩斐然,深受人民群众的爱戴。1835 年,邓廷桢由安徽巡抚升任两广总督。这年秋天, 他离开了治理 10 年的安徽,来到了椰风馥郁,稻浪金黄的广州。

当时,英美等国正在大肆走私贩运鸦片来华,烟毒泛滥全国,鸦片严重地威胁着中华民族。地处东南沿海的广东受害最为严重。珠江口外零丁洋水面经常停泊着走私贩卖鸦片的趸船。有时多达 20 多艘。而广州城里遍布包售鸦片的黑店——大大小小的“窑口”和烟馆。封建官僚大多吸食鸦片成瘾, 并利用职权包庇烟贩。而中外鸦片走私商人则用重金贿赂官吏。这样,中外商人勾结、商人官吏勾结,狼狈为奸,从中渔利。广东水师的官宾不但争相吸食鸦片,还同外商暗中约定:走私一箱鸦片,必须行贿 5 元到 10 元。他们甚至于每月到外商的鸦片船上,按箱索贿,当面收钱,不以为耻。一些平民百姓也因鸦片的毒害,吸食成瘾,病入膏肓,形容枯槁,倾家荡产,衣衫破烂,倒毙街头。由于鸦片源源流入,致使白银大量处流。两广地区银两枯竭, 生意周转不灵,店铺纷纷倒闭。鱼米之乡的珠江三角洲千疮百痍,凄哀荒凉, 对于鸦片的危害,当时有人写《炮子谣》一首,揭露甚为深刻。诗中写道: “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人死?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君知火烧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对于鸦片在中国泛滥,清朝统治阶级内部形成禁烟和反禁烟两派。一方以林则徐为首领的禁烟派主张严禁鸦片输入中国,另一方以军机大臣穆彰阿为首的反对派要求准许公开买卖鸦片。后又出现了以许乃济为首的驰禁鸦片派,建议允许外国输入鸦片,但只准以货易货,避免白银外流,并提倡国内种植鸦片,减少进口,民间吸食鸦片,可以不管不问,听之任之。道光皇帝在禁与不禁或驰禁之间犹豫不决之际,将许乃济的奏折交邓廷贞桢等人征询意见。此时的邓廷桢与广东巡抚祁埙、粤海关监督文祥联名复奏,赞同许乃济驰禁的主张,还拟定了具体实施措施。邓廷桢此时对鸦片的危害还没有认识清楚,在对待鸦片的问题上走了一段弯路。随着斗争的深入发展和触目惊心的事实,使有着强烈爱国热情的邓廷桢在经历了一番曲折之后,幡然悔悟。由赞同驰禁逐渐转变了禁烟派一边,坚决反对驰禁鸦片派,支持林则徐的严禁鸦片的主张。

邓廷桢由赞同驰禁转变为主张禁烟后,就开始了严厉打击鸦片贩子的活动。1837 年邓廷桢先后两次传谕英国商务监督义律,限令尽快撤离零丁洋面停放的鸦片趸船。老奸巨滑的义律,以种种借口,拒不执行。邓廷桢大怒, 立即下令严禁武装走私的快船靠近鸦片趸船,对敢于违抗命令的坚决予以兜剿,同时在广州城里全面行动,切实查抄包售鸦片的“窑口”。基本上切断了中外鸦片贩子的来往联系。邓廷桢采取的这一有力措施,尤如釜底抽薪, 堵水截源,沉重地打击了外国烟商。使外国烟商坠入了山穷水尽的窘境。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外国烟商又铤而走险,改为将鸦片直接运到沿海岛屿间零售。针对这种情况邓廷桢又命令中国官船在海上加紧巡逻堵截。有一次, 一伙走私犯分乘几艘帆船,企图把一批鸦片运到沿海岛屿去贩卖。被中国船只拦击,有的走私犯被当场击毙,有的仓惶逃命,所运鸦片也大部分散落在海水之中。

邓廷桢禁烟的决心是坚定的。为了彻底禁烟,1838 年他下令逮捕了两千多名中国的贩毒犯和吸毒犯,并令鸦片吸食者交出烟具,在邓廷桢的感召和严令下,数以万计的鸦片吸食者自动缴出了烟枪和烟锅,决心戒除烟瘾。对于胆敢违犯命令、继续贩烟吸烟者,则坚决处罚直至处决。有一个名叫义士的英国烟贩,无视中国政府的法令,利用特别武装的欧洲快船,悬挂着英国旗帜,载运成批鸦片,公然开进珠江,停泊在江边的商馆前面。中国政府发现后当即下令没收毒品,将义士驱逐出境。这个英国鸦片贩子虽然赖着抗拒不走,慑于中国人民的强烈义愤,最后不得不在口供上签字认罪,垂头丧气地离开了广州。对 1838 年 12 月 12 日,在广州爆发的上万名群众围攻商馆的爱国行为,邓廷桢给予了大力的支持。这场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高昂的爱国热情,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人妄图干涉中国内政的嚣张气焰。1838 年在广东地区,在邓廷桢的悉心领导和支持下,群众禁烟运动初步发动起来了,奏响了这一运动的胜利序曲。

这年年底,坚定的禁烟派首领林则徐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欲展宏图的邓廷桢听到这一佳讯,欢欣鼓舞,激动万分。当即写信给正在路途中的林则徐,表示一定与林则徐“合力同心除中国大患之源”。在以后的禁烟销烟斗争中,邓廷桢作为林则徐的得力助手,逐步成为当时第二个有力的禁烟派首领。

1835 年 3 月 10 日,经过两个月长途跋涉的钦差大臣林则徐,来到了已是和风拂面、百花争妍的广州城。这天,邓廷桢率领广州城的文武官员来到

效外天字码头,热情迎接乘船前来广州执行禁烟重任的林则徐。二人见面后, 邓廷桢对林则徐诚挚地说:“林大人,您高度的爱国热情实在令人钦佩,我已改变过去驰禁的主张,决心协同您严厉禁烟。烟毒不绝,誓不罢休!”邓廷桢的衷肠肺语使林则徐深受感动,他频频颔首:“邓大人,烟毒不绝不得了,禁烟是我们的责任啊!”

林则徐的到来,广东沸腾了。使原来已形成的禁烟热潮更加高涨起来。林则徐雷厉风行的禁烟,邓廷桢同心协力地合作,广大群众的高昂激情,使查禁鸦片的斗争紧锣密鼓,捷报频传。4 至 6 月间,邓廷桢协助林则徐共收缴鸦片 2 万多箱,230 我万斤。捕获烟犯 700 多名,缴获烟枪 3 万多支。烟

锅 500 多口。6 月 3 日至 25 日把收缴的鸦片全部销毁在虎门滩的销烟池内。销烟期间,邓廷桢多次随同林则徐到销烟现场,巡视监督。在专为销烟而搭起的礼台上,邓廷桢和林则徐眼看着销毁鸦片的雄伟气势,内心充满着胜利的喜悦和战斗的激情。

震撼世界的虎门销烟壮举,显示了中国人民的禁烟决心和伟大力量,使一切爱国的人们受到极大的鼓舞。同时也深深刺痛了反动分子,他们寻机鼓噪,喋喋不休。编造歌谣,中伤诽谤。邓廷桢一针见血地斥责他们的卑劣行为“无非为烟匪泄忿”虎门销烟,沉重地打击了英美侵略者,其中尤以英国损失惨重。英国侵略者对中国的禁烟运行恨得咬牙切齿,不断地寻找借口在广东地区进行武装挑衅,邓廷桢毫不畏惧,一方面继续坚决支持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一方面加强防务,添置武器,教育士兵,做好迎战的准备。同年 3 月,邓廷桢与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一道在虎门海口武山横档山之间江面狭窄处安设两道横江木排铁链,以堵截入侵的外国舰船。他还时常亲临前线, 视察炮台,严格督练士兵。1939 年 11 月间,在邓廷桢的指挥下,中国部队在广州海面先后 6 次击退了挑衅入侵的敌人。邓廷桢与林则徐经常在一起, 共商禁烟与反侵略的大计,他们也经常一起新临防线视察防务。有一天,邓廷桢与林则徐又冒着风雨,一起巡视在虎门海防线上。此时,雨泼风啸,旌旗猎猎,大炮寒光闪闪,内河入口处木排铁链如长虹横贯,江水中一字排开的兵船,坚如磐石,威武雄壮。邓廷桢睹景生情,心潮起伏。慷慨吟唱:“万金潮玉龙穴雨,四围山响虎门风。长旗拂断垂天翼,飞炮掠回饮涧虹。”林则徐此时的心情与邓廷桢一样,随声应和道:“销残海色空尘瘅,听彻潮声自雨风。下濑楼船迟贯月,中流木梯直长虹。”唱罢,二人相视大笑。这不是诗人骚客的作诗答对,而是发之于两颗爱国之心的豪情,他们一起并肩战斗,取得了禁烟销烟的伟大胜利,他们也做好了迎接更加艰苦险恶考验的准备。

由于林则徐和邓廷桢二人的互相配合,共同努力,广东沿海的军事防务力量大大加速。但当时其余沿海各省防务空虚,若侵略军改从其他沿海登陆, 便会长驱直入。当时的福建沿海,也是鸦片走私十分猖獗的地区之一。该地物产丰富,海岸曲折,美丽富饶,是英国侵略者一个主要进攻目标。为了加强福建沿海的军事防务力量,1839 年底,邓廷桢被调往福建,任闽浙总督。两广总督由林则徐接任。1840 年春天,邓廷桢离开了治理 4 年之久的两广, 离别了禁烟的最前哨广州,也离别了并肩战斗将近一年的好友林则徐,风尘仆仆来到抗英斗争的前哨福建。

虎门销烟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英国强资的所作所为,使邓廷桢清醒地认识到:英国侵略者决不甘心于他们的失败,时刻有大举武装入侵中国的危

险。他到达福建后,一点也没放松警惕,并从福建人民决心抗击侵略的意志中,受到了鼓舞,增强了信心。他更进一步懂得了“夷人无能为,我师大可用”的道理。到福建后,邓廷桢立即与当地其他官员共同筹议防守事宜,委派兴泉水道刘耀椿为督办,全力以赴地投入紧张的战备工作。由于满清政府整个官僚体制腐败,官员们贪图安逸,因循畏葸,尚空谈,欠务实,战备松垮,对英军可能的进攻不以为然,有严重的麻痹轻敌思想。邓廷桢针对这种情况,诚恳地对文武官员剖析说:“干戈非儿戏事,与其临渴掘井,莫若未雨绸缪。”及时督促他们警醒,要求他们振作精神,踏踏实实地抓紧战前准备。邓廷桢不但循循善诱,教育开导他人,自己更是身体力行,他夜以继日, 不顾雨淋日晒,东跑西奔,来往奔波于泉州、厦门之间,精心筹划防务。邓廷桢身先士卒的行动,使广大官兵深受感动,激发了他们的爱国之心,士气大振。

要战胜外国侵略者的武装进攻,没有一个安定巩固的后方是不行的。尤其是那些厚颜无耻与洋人勾接在一起,为钱财而出卖灵魂的汉奸,具有更大的危险性。邓廷桢注意了这一点,他在给刘耀椿的一封信中写道:“此时攻堵夷船,是第一义,而灶底抽薪,全在查拿汉奸。”他严令各地加强巡逻, 盘查行人,清除汉奸,缉拿海盗。对一些重要的案犯亲自审理,严加惩办, 毫不容情。

由于满清政府多年闭关自守,妄自尊大,军事武器特别是海防武器早已落后陈旧,地方官僚贪图安逸,很少有人过问。当时的福建海防就是这种情况,力量非常薄弱。海岸炮台大不过十几丈,安装的几门重不过千斤的旧炮, 射程有限,火力也不足。侵略者们一旦发动进攻,实在不堪一击。当时的军费又很紧缺。邓廷桢便会同福建巡抚,发动全省文武官员自愿捐献白银 2 万

两,设法购置了 14 门洋炮,火速运到福建安装。又新铸 6000 斤和 8000 斤的

重型大炮各 16 门,增强了海防力量。对于怎样抗击敌人登陆,邓廷桢也作了周密的安排。他针对当时的具体情况,命令近时凿舟沉石,封填内河河口, 在沙滩上的要隘处设置炮台;在侵略军可能登陆的地点挖掘陷坑,暗埋钉板, 布撒铁蒺藜,使一旦上岸的敌人寸步难行,束手就擒。他还招募水勇,进行训练,征雇商船,海上巡逻。在短短的几个月里,经过邓廷桢的精心筹划, 认真备战,逐步把一个不堪一击的福建前线,建成一堵屏障祖国东南海疆的铜墙铁壁。

1840 年 6 月,英国正式发动侵华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英国侵略

军分乘 48 艘兵船,进犯广东。他们按原定侵略步骤封锁珠江后,见广州早有戒备,又杀气腾腾,进犯福建。7 月初,英舰 5 艘窜犯厦门。邓廷桢得知军情紧急,日夜兼程,奔赴厦门,亲临前线指挥作战,击退了英军的多次进攻。猛烈的炮火,轰击敌船,有的被击沉海底,有的如受伤的野兽仓皇逃窜。勇敢的水师和水勇们争先恐后,跃上敌舰,与敌人展开肉搏,更使英军闻风丧胆。邓廷桢领导爱国军民顽强战斗,给英军以痛击,有力地遏止了英国强盗对福建的入侵。

邓廷桢这位反侵略的猛将,深受人民的爱戴拥护。而英国侵略者对他恨得咬牙切齿。英国侵略者在攻陷了定海,威逼天津时,借口说林则徐、邓廷桢“残害”了英国人,要求满清政府割地赔款。投降派占了上风,无能的道光皇帝慌忙派投降头子椅善到天津向英国侵略军屈膝求和。为了讨好英国人,以“误国害民,办理不善”的罪名将邓廷桢革职,并责令邓廷桢速回广

州,听候查处。

邓廷桢回到广州,遭受蒙冤受罚的无情打击,仍没能使他的爱国之心有丝毫的动摇,对琦善之流打算把厦门或香港拱手割让给英国的卖国行径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一百多年过去了,邓廷桢的热爱祖国,反抗侵略,英勇战斗的精神,仍激励着中国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