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溅定海 浩气长存

——三总兵为国捐驱

1841 年英国政府接到义律关于同满清政府订立《穿鼻草约》的报告后, 对义律很不满意,认为义律没有完成交给他的侵略任务。决定撤换义律,改派在印度干了 40 年侵略勾当的璞鼎查为侵华“全权公使”。并指使璞鼎查, 如果清政府不完全无条件地答应英国提出的要求,就决不能停止军事活动。

1841 年 8 月,璞鼎查来到中国,率领海军司令巴尔克少将,陆军司令卧

乌古少将,以及军舰 30 多艘,陆军 3500 人进犯厦门,遭到清军的激烈抵抗, 清总兵江健芸力战牺牲,厦门陷落。9 月英军北犯定海。又遇到更加顽强的抵抗。

守卫定海的是清定海镇总兵葛云飞和前来增援共同防守定海的安徽寿春镇总兵王锡朋,浙江处州镇总兵郑国鸿。

定海是一个东、西、北三面环山,南面临海的城市。环山的三面易守难攻,但临海的南面,地势平坦,伸向大海,易攻难守。而定海位于浙江舟山群岛,是中国南北海防的中间连接点,战略地位极为重要,是兵家必争之地。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初期,英国侵略军曾进犯定海,由于守军事先没有准备, 于 1840 年 7 月 6 日被英军攻陷。当时正有家中服丧的葛云飞接到浙江巡抚乌尔恭额的信后,为国土沦陷心情沉痛,立即奔赴前线参加抗英战争。在定海人民的协助下,抓获了在定海附近测绘地图的英国军官安突德及其仆役。在葛云飞的统一布置下,三总兵靠中国军队的威严和中方释放俘虏、英方交出定海城为条件收复了定海。

收复定海后,三总兵深知侵略者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一旦有机可乘, 必然会再来侵犯。因此,他们回到定海后,就修复了旧有的炮台和被毁坏的城墙,又在面临大海的城南空旷平坦的地带修筑了一道防御土墙。他们还提出熔炼钢铁制造大炮,在定海城背后的晓峰岭增设炮台,都因清政府不拨给经费和投降派的破坏而没能够实施,致使定海城仍然是易攻难守。三位总兵进驻定海后,葛云飞请王、郑二位总兵驻在城内,自己领兵驻守在城南丰塘土城第一线最重要的阵地。三位总兵精诚团结,共同对敌。厦门失守的消息传到定海,时局紧张,王、郑二位总兵要求出城守卫阵地。三位总兵经过研究决定,分兵把守要隘。城西山间有一条险道,直通定海城内,由王锡明率军防守;城西南是敌人入港的必经之地,由郑国鸿率军队把守。三位总兵同心协力,决定与定海生死与共。

1841 年 9 月,英国新任侵略军头子璞鼎查率领战舰 29 艘,侵略军 2000 多人,再次进犯定海。26 日上午,海上哨兵发现冒着黑烟的敌舰队向定海方向开来。面对英军的强大的军事力量,三位总兵立即作了周密的战斗部署, 接着向全军将士发出了战斗命令,还当众宣誓:“与城共存亡,不离定海半步!

下午 1 时左右,璞鼎查亲率两艘战船,窜入城西南沿海港湾,窥视地形, 战船还未进入内港,就遭到定海守军的猛烈炮击,顿时,一只英船的桅杆被击断,吓得侵略军仓皇逃出海湾。

27 日上午,英军又乘夜色朦胧,以火轮船 3 只,桅船 1 只向定海城南土城一线进行炮击。守卫在这里的总兵葛云飞当即指挥中国守军发炮还击,双方激战到中午,英国死伤 40O 余人,始终没能靠岸,只好狼狈地退回海面。

正面的一次次进攻都被英勇的中国守军击退。狡猾的侵略军 28 日又绕向城西,妄图用炮火摧毁西面山头阵地,从西面越山入城。在此防守的总兵王锡朋指挥士兵,利用山上的岩洞作隐蔽,当敌人进行炮击时,防守的士兵躲进岩洞,当敌人开始登山进攻时,又突然给敌人猛烈的还击。这样中国守军用落后的武器,却杀伤了大量的敌人,阵地屹然不动。29 日拂晓,敌人的侦察部队又从西南沿海地区登陆。守卫在这里的士兵在老将郑国鸿的亲自带领下,用猛烈的炮火把上了岸的侵略军赶下海去。

30 日上午,英军出动更多的兵力,同时从城西、城西南发起猛烈的进攻。中国守军奋力还击,激烈的战斗一直持续到傍晚。这时中国守军阵地上的弹药快要打光了,一部分英军趁机攻破城西南沿海阵地登陆,形势十分危急。老将郑国鸿临危不惧,手持大刀,带领几十名亲兵杀人敌群,郑国鸿的精神鼓舞了其他士兵,士兵们也奋勇地杀向敌群,中国士兵在老将的带领下,又打退了英军的一次进攻,把他们再一次赶下海去。

战斗进行了 5 天 5 夜。中国士兵在三位总兵的领导指挥下,为了保卫国土,反抗侵略,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坚持着英勇的斗争。他们面对的敌人, 是武器精良,装备齐全的侵略军。而且船只人数在不断增加。英军的船队由开始的 29 艘增加到 40 多艘,人数由 2000 人增加到 2 万多人。而清军的装备陈旧落后,使用的武器是土炮,有的甚至是原始刀箭。守军的人数在战役开始前虽然增加到将近 5000 人。但由于战线较长,战地分散,彼此孤立无援。由于连续作战,给养供应不上,士兵们的吃饭都成了问题。9 月的定海,阴雨连绵,士兵们上淋雨水,下踏泥泞,饿着肚子,每天同英军战斗长达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战斗减员很多,敌我双方战斗力量的悬殊越来越大。形势越来越危急,三总兵急书镇海大营,请求派兵援助,言说若英军再次进攻登陆,寡不敌众,定海难守。浙江提督余步云是个贪生怕死的投降派,一开始他就主张放弃定海,认为中国水师同英国兵打仗必败无疑,守定海是下策。他的这一谬论开始就遭到了以葛云飞为代表的抗战派的严厉驳斥,此时见定海危急,余步云不但不给定海增加一兵一卒,反而说葛云飞等是小题大作,夸大其辞,是为日后冒功领赏。还威胁葛云飞不要想着援兵,若定海失守,就要拿你问罪。葛云飞等悲愤异常,但为了顾全大局,为了祖国的神圣领土,强忍悲愤,鼓励士兵继续英勇杀敌。

英国侵略军看到定海守军没有援兵,气焰更加嚣张,10 月 1 日发起了全面的进攻。城西和城西南的阵地相继被英军攻陷,在苦战中,总兵王锡朋、郑国鸿以及士兵为国壮烈牺牲。城南的战斗正在激烈的进行,但由于城西、城西南的阵地陷落。城南的阵地遭到前后两面敌人的夹击。侵略军蜂拥而至。在这最后的时刻,葛云飞率领活着的 200 名士兵决心与敌人血战到底,他手持大刀,高呼:“跟我来!”士兵紧跟着奋勇冲入敌军群中。葛云飞亲手杀死了英将安突德。这时英军从他的背后打来一枪,子弹穿过了葛云飞的胸膛⋯⋯200 名士兵也和总兵葛云飞一样,壮烈牺牲。

英军虽然攻陷了定海,但三总兵所率士兵的英雄气概却震摄着侵略者的心。也鼓舞着中国军民的反侵略的斗志。他们为国牺牲,浩气永存,尤如青山常在,永远受到人民的怀念和敬仰。义民徐保等人,乘黑夜从敌军阵地将葛云飞、郑国鸿的遗体抢回,在定海建立了“三忠祠”,以使后人永远纪念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