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海抗英永世流芳
——裕谦
1841 年 10 月 1 日,定海再次陷落。一时英国侵略军的气焰更加嚣张。
不久,又集结 40 多艘船舰于镇海附近洋面。波汹云紧,战斗的风暴日益逼向镇海。
驻守镇海的是钦差大臣、两江总督、蒙古镶黄旗人裕谦。裕谦(1793~ 1841)出生在一个历代显贵的蒙古族官僚家庭里。24 岁中进士,历任知府、按察使、布政使、江苏巡抚等职,后又被任命为钦差大臣,两江总督。裕谦生性耿直,疾恶如仇,对投降派恨之入骨。他曾上奏道光皇帝,历数卖国贼琦善的种种媚外乞降的罪状,慷慨陈辞,进行弹劾。在裕谦等抗战派官员和广大群众的强烈要求下,道光皇帝下令将琦善革职锁拿,查抄家产。裕谦还曾对伊里布在任两江总督时与英军勾结的罪行拍案而起,如实地揭发了伊布里布和他的家人张喜与侵略军私相往来,私自接受英军礼品的勾当。使这个与侵略者勾结的汉奸被革职发配。
裕谦对坚决抵抗外来侵略的爱国人士怀有诚挚的感情。他同林则徐一直保持多年的深厚友谊,十分敬佩林则徐的爱国言行。在林则徐无辜受到贬谪, 处境艰险的时刻,裕谦挺身而出,伸张正义,毅然上奏道光皇帝,大胆称赞林则徐是兵民所悦服、外敌所畏惧的好官,公开挽留他和自己一起在浙江抗击英国侵略者。裕谦非常重视人才,林则徐曾经积极向他推荐爱国思想家魏源。他慧眼识人,当即将魏源聘为幕僚。在朝廷腐败,投降派占上风的时期, 裕谦敢于举荐贤能,实在是难能可贵。他曾斩钉截铁地宣称:“要之中国威者,皆忠义之臣,而不顾国体者,皆奸佞之辈,虑久远者,皆忠义之臣,而苟图目前者,皆庸懦之流!”在裕谦的心目中,爱国与卖国、抵抗与投降、智勇与庸懦、光荣与耻辱,泾渭分明,不容混淆颠倒!他胸怀祖国,刚正不阿,光明磊落,仗义执言,被当时的爱国人士赞誉为足以为祖国建树功勋的“凌烟将种”。
裕谦为了加强防务,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在充实兵员时非常注重新招士兵的素质。他在浙江沿海一带广泛张贴告示,大力招募膂力过人,手举数百斤者;能换强弓,箭不虚发者;善放鸟枪抬炮,致远有准者;使用长矛及各种军器,飞舞矫健者;能起墙逾沟,至数丈外者;拳棒精熟,一人能胜数十人者;熟识海洋风云沙线,善于操舟,出没风涛者;能泅水潜伏江海者等八类精水骁勇,技艺高超的能人力士。他还明确宣布:“凡是出色合格的人材, 不拘原籍是本省还是外省,从前有无过犯,一概可以留营效力,此后果能奋勇立功,还将分别奖报,以示鼓励。”为了激发群众抗击英军保卫祖国的高昂斗志,裕谦多次发布告示,历数英国侵略者的种种罪行,严正指出他们无恶不作,实属难容,神人共愤,号召沿海人民,英军一旦侵犯需同心共讨, 奋力痛杀。他还悬出重赏,对杀敌有功人员从优奖励,制定了明确优厚的赏格。对前来报功的人,经查验属实,立即不折不扣地照格给赏。在裕谦的激励下,浙江沿海广大群众深明爱国大义,人人踊跃,自备钱粮,组成乡勇团练。男、女老少齐上阵,截击捕获潜入海滩的英军士军。组成乡勇团练。男、女老少齐上阵,截击捕获潜入海滩的英军士兵。阻击驶到近海的英国舰船。在漫长的浙江海岸线上,激起了一股杀敌立功的热流。
裕谦对那些为贪图厚利而出卖灵魂,叛国投敌的民族败类深恶痛绝。对
长期在英国舰船上充当汉奸的布定邦;在定海为英军搜集情报的虞帼珍;替侵略者书写反动告示的郁秀饮等人,毫不手软,一经发现,立即将他们捉拿归案,斩下首级,沿海边城镇,巡回示众,宣布他们的罪状,揭示他们的可耻下场。他还专门发表了文字通俗的告示,指出当汉奸是不会有好下场的, 到时候连老婆孩子都要受牵连。这些措施对镇压汉奸,巩固海防,分化瓦解敌对势力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鸦片战争爆发以后,大敌当前,国难当头,懦夫屈膝偷生,勇士舍身救国。身为文职高级官员的裕谦,尤如即将冲锋陷阵的猛士,磨拳擦掌,准备战斗。从 1841 年 2 月到 10 月的七、八个月里,不论是月黑风高的夜晚,还是海水咆哮的白昼,裕谦一直严密地注视着沿海的局势。为加强海防,他一直马不停蹄,不辞劳苦,奔忙在海疆前线,筹划防务。他还多次向道光皇帝上奏折,提出一些建议并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强海防,对防御英军进犯起了积极的作用。
对英军的侵略暴行,裕谦怒火填胸,大声疾呼:英国侵略者攻陷我城池, 蹂躏我居民,凡有血气者,自当同仇共愤,思饮其血,食其肉,寝其皮,英军胆敢再犯,正好大加剿洗,断不能任其一人生还!
英军集结兵力于镇海附近洋面,一时黑云压城,裕谦给道光皇帝上秦, 请求转令靖逆将军奕山发动进攻,以牵制英军,配合防守镇海。这是很得当的战略部署,但每月耗费 30 万两白银,过着花天酒地生活的奕山,借口“守为上策”,以图临战脱身。使裕谦的正确建议遭到无理拒绝,孤立无援的镇海形势异常严峻。
整个镇海城笼罩在临战前的紧张繁忙的气氛之中。在大本营中,裕谦冷静地思考着:侵略军加上汉奸,总计不下万人,敌众我寡。而英军又刚攻陷定海,气焰十分嚣张,我方军士大多数又没有经历过战斗的考验。局面万不可轻视啊!当务之急是必须赶快缜密部署兵力,迎接战斗。裕谦果断地下令, 由浙江提督余步云带领几千官兵驻扎在招宝山上,翼长狼山镇总兵谢朝思和江苏候补知府黄冕带领两千官兵扼守金鸡山。招宝山和金鸡山地势险要,是镇海的前沿阵地和制高点,对镇海的防守至关重要。裕谦本人则率少数部队坚守在镇海城里。同时又从江苏、江西两省飞调尽可能多的兵力,命令他们昼夜兼程赶来以加强镇海城的防务力量。
把所有的兵力布署停当,然而援军未到,兵力太少,英军扑来,镇海城还是很危险的。裕谦明知处境凶险,但他立志已定,决心与侵略军血战到底, 以死报国。为了提高士气,裕谦举行誓师大会,他庄严宣布:“⋯⋯文武将佐,敢有受夷一纸书去镇海一步者,明正典刑,幽遭神殛。”当前,只有竭尽血诚,与敌死战,断不能以为兵力单薄,而要求退守,离开镇海半步,也决不能以保全人民生命财产为借口,而同敌人书信联系,谈判议和。裕谦慷慨陈词,声色俱厉,情绪激昂,使广大爱国官兵受到极大的鼓舞,士气大振。他们个个义愤填膺,枕戈待旦,纷纷表示:誓与侵略者血战到底,誓与镇海共存亡。
裕谦抓紧战前的时机,下令将所有机要文书立即送往后方的嘉兴行馆, 妥为保存。同时还及时地遣散了身边的“幕客”。分别的时候,他语重心长地叮咛道:“你们都到西城几里以外去,听我的捷报。如果不幸战败了,你们就撤退到余姚去,不要顾我。这次,英国强盗纵然能够暂时强占镇海,但他决不能长期占有中国的领土。”临危壮别,即将离去的人们聆听着裕谦的
深情嘱托,无限眷恋着这位胸怀祖国、坐镇危城、决心效命疆场的爱国将领。英军舰船 30 多艘逐渐向镇海逼进,闯进镇海蛟门,在笠山,虎蹲山一带往来
窥视。1841 年 10 月 10 日凌晨,英国侵略军兵分两路,分别向招宝山和金鸡山发动了凶狠的进攻。在金鸡山上,谢朝思和黄冕率领守军奋勇拼杀,打退敌军的多次进攻,歼敌几百名。从战斗一打响,裕谦就冒着敌人的炮火,登临城头亲自督战,他气宇轩昂、目光如注,指挥着官兵向英军猛烈开炮。在裕谦的激励下,士气高涨,战斗异常激烈。守卫招宝山的余步云却擅离指挥岗位,来到镇海城头,以保全千百万生灵为名,要求派人去英国军舰,向英军妥协求和。裕谦不加思索,断然驳斥说:“妥协投降不过苟且旦夕,况有伤国体。”余步云无话可说,只得告退。过了一会,余步云再次来到城头, 不知羞耻地说:“我家有妻子儿女二十多口,实属可怜,要求投降。”裕谦斩钉截铁地回答:“儿女情长,英雄不免,但忠义事大,此志断不可夺。” 裕谦的浩然正气,金石言词压倒了震天动地的枪炮声,威严庄重。余步云在爱国官兵睽睽注目下,像一条丧家的狗退了下去。
在裕谦的统帅下,战斗进行了一上午,英军也没有沾到什么便宜,一次次地进攻,一次次地败回,到处是侵略军的尸体。下午,英军又一次疯狂地反扑。余步云这个贪生怕死的无耻之徒,被敌人吓破了胆,竟不顾一切后果, 带领队伍,临阵脱逃。招宝山沦入敌手。防守金鸡山的谢朝思、黄冕率领官兵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谢朝思和三百名爱国官兵英勇阵亡,金鸡山经过一番苦战,陷落敌手。两年制高点被英军占领,侵略军集中炮火,居高临下,猛轰镇海城。顿时,炮弹如雨,全城一片火海,成群的英军蜂拥而来, 守城官兵拼死厮杀,可是敌众我寡,悬殊太大,镇海城已无可挽救。裕谦见大势已去,沉着地命令副将丰仲泰,立即护送钦差大臣关防去后方。尔后向正在遭受外敌蹂躏的祖国河山投下深情的最后一瞥。带着满面硝烟,浑身战尘,从容地走下城楼,大步迈向学宫,纵身跃进泮池,实现了他以死报国的誓言。残阳似血,照着一池淹没英雄的深水。千总马瑞鹏听到裕谦殉难,急忙赶来,泅水救出了这位宁死不屈、坚持民族气节的将军,将他放进小轿, 护送出城。途中,因无法抢救,裕谦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人民敬仰这位蒙古族的爱国英豪,后来在镇海给他建立了专祠,作为永久的纪念。裕谦用自己的生命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他的忠烈正气堪为风范,流芳后世。英国侵略军仇恨他的忠烈,畏惧他的余威,曾悬赏 10 万金购买他的遗体。而人民在裕谦的壮烈殉难的地方——镇海学宫宫前泮池旁,立起一块石碑,石碑上镌刻着:“流芳”两个大字。裕谦的忠烈正气永世流芳, 是鼓舞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维护民族尊严的伟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