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国献赤胆 资政有新篇

——洪仁玕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一个熠熠生辉的名字——洪仁玕。他在太平天国天京面临清军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的威胁,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自相残杀, 致使“朝中无将,国中无人”的情况下,重振革命大业,以非凡的胆识和卓越的见解提出政治改革的一系列主张,成为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领导人和传播资本主义思想的先驱。

报国献赤胆 资政有新篇 - 图1洪仁玕,字益谦,号吉甫,1822 年 2 月 20 日(清道光二年正月二十九

书,但在科场上却屡试不第,只得在家乡当一名教书先生。科场的失意使他深深地认识了社会现实。慢慢地,他不再把希望寄托于考棚,而是从落第中奋发,和比他大 9 岁的同高祖族兄洪秀全一起,一边在家乡的塾馆中教书, 一边审视当时的局势,体察民间的疾苦,探索人生和社会的真理。

古今中外大凡有作为的人物,都是在坎坷曲折的人生旅途上走出来的,

都是在现实生活中磨炼出来的。洪仁玕也不例外。1843 年,洪仁玕最早加入了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会,砸了塾馆中孔子的牌位、文昌制君的牌位,以及家中灶王爷的牌位。这在当时被看作是大逆不道的事情。守旧的人们一阵轰动,在村内引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洪仁玕为此遭到一顿毒打,并被赶出了家门。那一年他 22 岁。

带着迷茫困惑和众人的不解,洪仁玕没有过多的申辩和解释,而是踏上了新的征程,沿着救国救民的道路坚定地走了下去。他在清远县谋得一个教书的差使,一面教书,卧薪尝胆;一面宣传拜上帝教,发展拜上帝会成员。

1851 年 1 月 11 日,洪秀全在广西省桂平县金田村起义。洪仁玕得知后,

便带领他所发展的 50 多名拜上帝教信徒,到广西去投奔起义队伍。当他们到达浔州时,起义队伍已从浔州开赴永安(今蒙山县),再加上洪仁玕他们又为清军所阻挡和搜捕,不得已折回广东。第二年,他和洪秀全派去接应他的人一起发动了一次起义。由于势单力薄,经验不足,起义失败。洪仁玕为避难逃到香港。

在香港,洪仁玕经人介绍,做了巴色会传教士、瑞典人韩山文的汉语教师。洪仁玕一面教书,一而潜心学习天文、历法等西方科学文化知识。他还通过韩山文结识了不少外国人。逐渐地,他对西方资本主义有了多方面的了解。这为以后制定太平天国的大政方针奠定了基础。1853 年 11 月,洪仁玕正式成为一名基督徒,在此期间,他念念不忘宣传太平天国的革命业绩,写成《洪秀全来历》一书。

1853 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洪仁玕得知后,于第二年春天便想奔赴天京,投身革命。在韩山文的资助下,他来到了上海。由于当时苏南一带为清军所控制,洪仁玕几次努力,均不如愿。他无法到达天京,在上海又不是长久之计,5 个月后,又回到了香港。

1856 年 6 月,洪仁玕满怀对太平天国的眷恋之情,再次踏上归途。临行前,他写下了这样情意深长、气概豪迈的诗句,以表明自己施展才干,报效天国的志向:

枕边惊听雁南征,起视风帆两岸明。未挈琵琶挥别调,聊将诗句壮行旌。意深春草波生色,地隔关山雁有情。把袖挥舟尔莫顾,英雄从此任纵横。

他改扮作商人模样,冒着生命危险,途经广东、江西、湖北,然后顺江而下,排除千难万险,于 1859 年 4 月 22 日到达天京。

由于 1856 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的“杨韦事件”和石达开的出走,老将殉难,精锐离去,革命力量遭到了严重的削弱,新提拔的一些年轻将领也始终没有形成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太平天国正是用人之际。对于洪仁玕的到来,洪秀全自然格外高兴,对他十分器重。不到一个月,洪仁玕便被封为“开朝精忠军师顶天扶朝纲干王”。总理全国军政,不久,洪仁玕便提出了建国纲领,这就是《资政新篇》。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较完整的治理国家、振兴民族的改革方案。随后,又制定且颁发了《立法制諠谕》、《钦定军次实录》、《钦定英杰归真》等书,详尽地阐述了他改造社会和国家的方案。早在太平天国刚刚定都天京之后,太平天国制订颁布了《天朝田亩制

度》,进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制度的改革,试图建成“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的理想

社会,这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洪仁玕学贯中西、视野宽广、气魄宏大,他根据当时世界已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的形势,回顾太平天国起义以来的革命实践,吸取天京事变后的惨痛教训,总结出西方资本主义各国之所以迅速发展,是因为推翻了旧的社会制度、建立了新的社会制度,发展和运用了先进科学技术的经验,提出要因时制宜,审势而行,顺应世界潮流,学习西方先进的东西,使中国国富民强。

《资政新篇》的内容大致可分为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四个方面。 政治上、根据当时太平天国领导核心的状况,提出了要加强中央集权,

健全地方政权和地方武装,建立郡县饯谷库和基层税收机构,设立不受一切官吏节制的“新闻官”和意见箱,接受社会监督,建立廉洁政府。

经济上,大力发展工矿业、交通运输业,实行工商自由,创办邮政和银行,奖励发明创造,保护私人权利。

文化思想上,兴学校、开报馆、建医院、改革考试制度,鼓励发展各项社会福利事业,提倡科学技术,反对封建迷信,提倡文以记实,反对浮文巧言。

外交上,提出“柔远人之法”,反对妄自尊大,主张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在不侵犯国家主权和不干涉国家内部事务的前提下,扩大与各国的各方面交流。

难能可贵的是,洪仁玕仿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试图把中国的国家制度由“人制”转向“法制”轨道,试图以此富民强国。尽管《资政新篇》还带有封建主义的色彩,尽管不十分全面,但无疑是非常进步的,是符合时代的要求和历史的规律的。由于太平天国后期战事繁重,革命队伍中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资政新篇》中的一些改革方案并没有付诸实施。 1864 年 7 月 19 日,天京陷落。这时洪仁玕正在安徽广德,他完全有条

件远走高飞,摆脱危险。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他首先考虑的不是个人的安危,而是国家的兴亡。当得知幼天王突围到湖州时,他立刻赶去,保护幼天王,以图东山再起,为了壮大力量,他们决定到湖北与太平军余部会合。10 月 9 日,他们经过江西广昌城杨家牌时,遭到清兵的夜袭,洪仁玕不幸被俘。

洪仁玕早年投身革命,就以文天祥为榜样;身陷囹圄后,他依旧正气浩然。他曾豪壮地说过:“丈夫自命,宁捐躯以殉国,不隐忍以偷生!”面对凶残的敌人,他威武不屈,只求速死,来实现自己的誓言。1864 年 11 月 23

日,他在南昌英勇就义,终年 43 岁。

洪仁玕在狱中,尽管受到了酷刑的折磨,但始终对太平天国报有坚定的信念,对自己献身的事业忠心耿耿,在严峻的考验面前坚强不屈,无怨无悔, 表现出了高尚的气节和大无畏的精神,堪为后人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