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榇出兵 慷慨卫国

——左宗棠

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湖南湘阴县人。祖辈三代都在乡村以教书为业。左宗棠从小读书就很刻苦用功,20 岁时中举人,后来连续三次考进士都没有考中,只好在家乡教私塾。他平时关心疆域沿革和历代兵事,对地理和兵法慢慢产生了兴趣。早年郁郁不得志的左宗棠,常以诸葛亮自比, 自负“身无半亩,心忧天下”。1850 年林则徐卸任回乡,路过长沙,两人在湘江舟中彻夜长谈。林则徐十分赏识左宗棠,称他是绝世奇才。1854 年湖南巡抚张亮基、骆宾章请他做幕僚,后来曾国藩又请他去督办军务。从此,左宗棠被清政府破格提拔、青云直上,先后任浙江巡抚、闽浙总督。1867 年调任陕甘总督,力挽西北危局,1875 年,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1884 年,中法战争爆发,在法军偷袭马尾军港、福建海防艰难的关头,他抱病要求前去督师,被任命为饮差大臣,整顿福建海防,被清政府誉为“中兴

名将”之一。

19 世纪五、六十年代,中民族内忧外患,封建统治岌岌可危,边疆地区也孕育着新的危机。1864 年 6 月,在陕甘回民反清斗争的影响下,新疆地区的一些阿訇、和卓(意为圣裔,即对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后裔的称呼)、伯克(对官长和贵族的尊称)和清朝地方官吏等封建领主煽动新疆各族人民起兵反清。他们先后攻占了库车、乌鲁木齐、喀什噶尔、伊犁、塔城等地, 整个新疆地区动荡不安。

清政府镇压了太平军和捻军之后,又转而镇压陕甘宁青一带的西北回民起义,对新疆的混乱局面一时无暇顾及。新疆被封建领主拥兵割据后,各集团之间你争我斗,互相残杀,形成了若干个地方势力集团。后来,占领南疆东四城的汗和卓集团和占领西四城的金相印集团势力逐渐强大。金相印为取得斗争的胜利,便向毗邻的中亚伊斯兰教浩罕汗国求援。

浩罕汗国军事头目阿古柏对新疆早有侵略野心。1865 年,他在俄、英殖民主义者的支持下,悍然率军侵入新疆。阿古柏先后攻占了喀什噶尔、阿克苏、叶尔羌、库车、莎车、和田、吐鲁番等地,于 1867 年宣布成立“哲德沙尔”汗国(意为“七城”汗国),自称“毕条勒特汗”(意为“最幸运之主”), 1870 年又占领了乌鲁木齐、大山南路和天山北路部分地区,妄图把新疆从我国分袭出去。

与此同时,英国和沙俄侵略者也都想利用阿古柏政权侵占新疆。1868 年,英国派人赠给阿古柏来福枪等礼物,还通过土耳其在伊斯兰教国家的宗教和政治影响,给予阿古柏以艾米尔(统治者)的封号,与阿古柏建立了直接联系。1873 年,英国派使团到喀什噶尔,带去了英国女王给阿古柏的亲笔信,还给阿古柏运去了两门小炮和一批枪支弹药。1874 年 2 月,阿古柏与英国使团签定了通商条约,英国人取得了在新疆的一系列特权。

沙俄也于 1868 年派遣一个商人到喀什噶尔活动,1872 年又派一个使团到喀什噶尔。6 月,签订了一个通商条约。阿古柏政权得到了沙俄帝国主义的承认和支持,同时,沙俄在新疆攫取了大量的非法权益。

沙俄为维护它在北疆的既得利益,于 1871 年 7 月出兵,强占我国伊犁地区,随后又向伊犁地区移民垦殖,把伊犁地区置于阿拉木图的沙俄行政长官管辖之下,设官分治,向当地的中国居民勒索钱粮,进行无耻的殖民统治。沙俄不断地拉拢支持阿古柏,目的是要他对沙俄“臣服”。广大的新疆地区很有可能沦为英国或沙俄的殖民地。因此,收复新疆有着平定叛乱和反击侵略的双重重要意义。

正当准备收复新疆之际,1874 年日本出兵侵占台湾。清政府内部出现了一场“海防”与“塞防”之争。当时执掌朝中大权的内阁大学士、直隶总督李鸿章主张重“海防”,废“塞防”,放弃新疆。

面对祖国边疆的危局,左宗棠忧愤深广,夜不能寐。他指出“海防”与“塞防”不可偏废,中国与沙俄有万余里的边境线,这已对我国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如果我们持软弱退让的立场,沙俄就会得寸进尺,其它侵略者也会群起效尤。他说:“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表现了他放眼全局的远见卓识和毫不妥协的坚定立场。

这时,国内的农民起义已基本平定。左宗棠的主张又得到了朝野上下多数舆论的支持。清朝统治者也从维护自己的利益出发,同意了左宗棠的意见。

1876 年 4 月,65 岁的左宗棠率军三路出关,开始收复新疆。

左宗棠老当益壮、精神振奋,决心“誓与此虏相周旋”。他平时就对新疆有多方的调查研究,因此作战一开始就指出,新疆叛贼虽然气焰嚣张,但是“能战之贼,至多不过数千而已。”他根据阿古柏的兵力分布情况和清军长驱直入,补给线长的特点,制定了“先北后南、缓进速战”的战略原则, 先“猛打数仗”,以“挫其凶锋”,等北路胜利后,再进攻中路、南路。

6 月,左宗棠率领的清军主力越过天山,穿过戈壁,挺进乌鲁木齐。炎热的夏季,暴风骤雨变幻无常,飞沙走石扑面灌耳,似火骄阳,暑气逼人。再加上国力衰败的清政府缺粮缺饷,行军十分艰难。但是,有全军官兵高昂的士气,有收复失地的坚强决心,有沿途群众的大力支援,清军一月行程 3000 里。8 月,就廓清了乌鲁木齐外围,随后一鼓作气,收复了乌鲁木齐、玛纳斯等北路 4 城,还打败了阿古柏所派的援兵。11 月,收复了北疆。

在左宗棠收复北疆的同时,沙俄加紧了侵略活动。它想在阿古柏政权灭亡之前,造成一个既定事实:与阿古柏签订一个边界条约,把准噶尔西部的大片领土划归沙俄。左宗棠及时洞察到了这个阴谋。所以,收复北疆后,他立即指挥大军南下,势如破竹,迅速收复了吐鲁番。1877 年 4 月,进攻南疆门户达坂城。

敌人为了遏止清军前进,堵塞了开都河(通天河),使河水泛滥,造成喀喇沙尔、库尔勒之间百余里一片汪洋。但清军不为洪水所阻,连续 6 昼夜,

追击敌人 900 里。阿古柏见大势已去,在库尔勒服毒自杀。到 1878 年 1 月, 除伊犁外,天山南北全部回归了祖国。

随即,左宗棠向清政府建议把握时机,收复伊犁,“乘此兵威,迅速图之”。因为如果拖延日久,沙俄必将“愈进愈逼”,而清军也会“馈运艰阻, 势将自绌”。

1878 年 6 月,清政府派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吏部左侍郎崇厚为全权大使, 到俄国进行谈判。

左宗棠率领的清军如此迅速地收复新疆,沙俄是料所不及的。他们内心并不真正想把伊犁归还给中国。于是沙俄便怂恿和庇护逃到俄境的叛匪伯克胡里和白彦虎残部,在边境地区制造混乱,然后再以地方秩序没有恢复为由, 拒不归还伊犁。左宗棠看穿了沙俄的阴谋,他一方面奏请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进行交涉,主张与俄人断绝通商贸易;一面狠狠打击残匪,使敌人的阴谋破产。

崇厚在沙俄的威逼诱惑下,竟以割地、赔款、通商等特权为代价,换回伊犁一座空城,擅自签订了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消息传来,舆论哗然。左宗棠更是痛心疾首。他立即上奏朝廷,说明收复伊犁必须要以武力作后盾。他写道:“自从俄人窃踞伊犁,蚕食我领土不已,照此下去,新疆迟早被吞并。现在我索要伊犁它则要我赔款卢布 500 万,而崇厚还答应把伊犁西南之地归俄,这岂不是割地求和!我一矢未发,随便给俄人土地,此万万下可允许之事。”他还写道:“为今之计,应先以理力争,如行不通,就决以战阵, 必以坚忍而求胜。臣虽年衰才庸,敢不为国奋勉?”朝廷看后赞扬他的忠心与勇气,下令对他进行嘉奖。1880 年 2 月,曾纪泽被清政府任命为驻俄公使赴俄交涉,“障川流而挽既逝之波,探虎口而索已投之食”。左宗棠也奉命部署军队,做好武力收复伊犁的一切准备。他兵分三路,厉兵秣马,枕戈待旦。当时,已经 69 岁的左宗棠用车为自己拉了一口棺材,豪迈地说:“壮士长歌,不复以出塞为苦。”由于左宗棠的积极备战和曾纪泽的据理力争,沙

俄不得不重修条约,中国收回了一部分既失的主权。但由于清政府决定与沙俄妥协,这个草草签订的《中俄伊犁条约》实际上还是个不平等条约。

在收复新疆的同时,左宗棠还采取一系列措施,根据当地的水草特点, 发展农牧业和林业生产。他把内地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优良品种介绍到新疆, 借贷生产资料给农民,提倡植棉栽桑,养蚕织绸,植树造林,兴修水利,同时安置了大量难民。他还建议设置行省,建立郡县,改革赋税制度,使新疆的社会局势很快稳定下来,生产和经济在短短几年内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1879 年,清政府在新疆按“十一税一”的政策,共征粮 21.19 万余石, 1880 年增至 34.72 万余石。当时杨昌看到绿树成荫的新疆,不禁触景生情, 写道: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综观左宗棠一生,他参与了镇压太平军、捻军、陕甘回民起义,是封建王朝中的一名封疆大吏。但是在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国家分袭即在眼前之际, 他又能力排众议,挺身而出,收复失地,表现了一个爱国主义者在维护国家统一、捍卫民族尊严方面不屈不挠的反侵略精神。对此,中国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