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巴黎和会上的斗争
1918 年 11 月 11 日协约国与德国签订停战协定,结束了持续四年多的战
争,同盟国战败。1919 年 1 月 18 日在法国巴黎协约国召开解决战后和平问
题的会议。与会国家有 27 个。会议分为三种,一是全体大会,各国代表都参加,但规定五大强国美、日、意、英、法各得五席,大多数国家仅得两席, 还有少数国家得到三席。第二种是最高会议,由五大国首脑和外长组成,也称“十人会”,后又成立“四人会议”由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
—乔治、法国总统克里蒙梭和意大利首相奥兰多组成。第三种会议是由专门委员会召开,参加者为有关国家的代表。
尽管有日本的阻挠,中国还是以参战国的资格参加了和会,在大会中有两席。民国政府派出了 50 多人的代表团,以外长陆徵祥担任首席代表,其他
四名代表为顾维钧、施肇基、王正廷、魏宸组。代表团中有外籍顾问 5 人。北京政府给代表团规定的任务是:一、收回战前德国在山东省内的一切利益, 这些利益不得由日本继承;二、取消“民四条约”的全部或部分;三、取消外国人在中国的特殊权益,如领事裁判权、协定关税等;四、结束德奥等战败国在华的政治与经济利益。尽管政府给代表团规定了上述第一、二项任务, 它仍然害怕日本,所以在陆徵祥临行前,国务会议还决定在有关事务上中日两国应互相协商,取同一步调。
1 月 27 日上午,和会“十人会”讨论德国殖民地处理问题时,美国总统威尔逊提议请日本代表在当日下午陈述日本的主张,并邀请中国代表列席。日本代表竟反对中国代表列席。由于和会议事规则明确规定:最高会议讨论的问题凡涉及五强之外其他国家的利益时应邀请有关国家代表列席。因此威尔逊的提议被“十人会”接受。
这天下午中国代表顾维钧和王正廷列席最高会议。日本代表牧野伸显在会上提出德国应无条件地向日本让与其在太平洋上赤道以北的岛屿和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益。他还提到日本已同英、法、俄、意就上述要求达成秘密谅解,这四个国家都支持日本的要求。
28 日最高会议继续开会,听取中国代表的意见。顾维钧慷慨陈词,他指
出:出于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的原因,根据和会所承认的民族领土完整的原则,胶州租借地、铁路和德国在山东的其他权益应当直接交还中国。同时他又说对于日本为中国把德国势力逐出山东一事,中国会表示感谢,顾维钧这种试图缓和同日本矛盾的作法并不为日本代表所领情。牧野当即争辩说,胶州湾自日本占领后,事实上已为日本领属,更何况中日两国对于胶州租借地和铁路问题已有成约。于是,威尔逊要求中日双方将成约宣布。牧野表示需请示政府,顾维钧表示中国愿意照办。
2 月 2 日,日本驻华公使小幡酉吉会见中国代理外长陈箓,提出抗议说: 中国代表顾维钧未得日本同意便告诉新闻记者中国方面愿意随时将中日之间关于山东问题的秘密协定公布,这么作违反了外交惯例,漠视日本的体面。陈箓立刻答道:“大总统注重两国邦交,已嘱外交部电令该代表等勿得过于激烈”。(20)由于小幡的行动在外界引起议论纷纷,各地舆论表示愤慨,中国外交部不得不在 2 月 10 日发表声明,介绍此事经过,强调“顾本国之利益, 为正确之主张,为今日国家独立自存应有之义,他国绝无干涉之理”,但接着又说“中日两国现正谋亲善之实现,更不应有何误解,盼望我两国代表在巴黎会议场中,勿再生何等之误会”。(21)北京政府起先训令中国代表暂勿发表中日间所订的各种秘密协定。后来迫于舆论的压力,它又电令中国代表就近斟酌办理。
-
月 15 日,中国代表向大会提出一份关于山东问题的议案,要求将胶济租借地、胶济铁路和德国在山东的其他权益一并直接交还中国。该提案陈述了这个问题的来龙去脉和中国要求直接归还的正当理由。提案还附上中德、中日之间关于山东问题交涉的近二十份文件。后来中国代表又向大会提交废除“民四条约”的议案,指出该条约破坏了中国领土的完整和政治的独立, 它是日本胁迫中国的结果。
-
月,中国代表团向和会还提出了另外两个提案。一是关于对德要求的提案,内容有废除战前中德间的所有约章;收回胶济租借地;德国脱离辛丑条约;德国在中国境内的官产无条件转让中国;归还辛丑年间掠去的天文仪器和美术作品等。二是取消外国人在华特殊权利的提案。对于中国要废除“民四条约”和撤消外国人在华特权的提案,与会列强基本上置之不理。5 月 14 日和会主席克里蒙梭正式通知中国代表:这两件提案不在和会权限范围之内,留待国联去考虑。
关于对德要求条件问题,4 月 28 日大会委托英美专员同中国代表商议。英国专员提议租界收回后改为公共租界,中国代表表示反对,但美国专员仍坚持这一条。中国代表作出让步,同意开放该地,但不作为租界。29 日英国专员又提出德国使馆地界内的变动要征得外交团的同意,中国代表要求改为与外交团接洽。美国专员则表示请中国代表来不是为了讨论,只是为了交换意见,并向最高会议转达。后来事实证明如此,最高会议并没有按中国要求的去做。(22)
关于山东问题,中日两国在 1 月底的最高会议上进行了辩论,直至 4 月中旬列强才又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这期间中国代表曾向美、英、法、意等国恳求支持。如 1 月 30 日,中国代表陆徵祥拜会法国总理,法国总理表示在青岛问题上法日之间已有成约,所以法国不能支持中国的要求。3 月 26 日, 顾维钧拜会美国总统,讨论胶州铁路问题,顾维钧强调该铁路对中国生存和东亚和平的重要性。美国总统表示此事可在和约上作出规定,但未必再邀请
中国参加讨论。(23)日本代表则主要对潜在对手美国进行活动。1 月 29 日, 日本代表拜访美国国务卿兰辛,指出若和会同意将胶州直接交还中国,日本将唯美国是问,因为这是由于美国不支持日本之故。不久,日本代表在和会的国际联盟委员会上提出一个“种族平等”的提案,其目的是使搞种族主义的美英为难。4 月 11 日,日本提案在该委员会上遭到否决。日本便趁机制造日本将因此拒绝参加国联的空气。为了缓和日本的敌对情绪,美国改变了在山东问题上的态度。本来美国全权代表会议在 4 月 10 日决定了完全同意将山
东直接交还中国的规定列入和约。但在 15 日的五国外长会议上美国代表兰辛提出了将胶州交由五强托管的建议。美国的这一让步仍遭到日本的反对。21 日,日本代表拜会美国总统威尔逊时强调指出山东问题必须按日本的主张办理。这天下午在“四人会议”上,威尔逊报告了同日本代表的会谈经过。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建议把德国在山东的租借地让与国联,由国联以委托统治地的方式管理。威尔逊指出这个建议会被日本代表视为对日本的不信任。
- 月 22 日上午会议继续进行,日本代表也出席了。日本代表声称中日两
国 1915 年所订的条约和 1918 年的合同与换文并未因中国对德宣战而废止。当劳合—乔治重申其建议时,日本代表立即提出严厉警告,说日本政府已有训令,如果山东问题不能获得圆满解决,日本将不在和约上签字。下午,中国代表也列席了会议。威尔逊在发言中说:关于胶州问题,中国与日本在 1915
年订立了条约和交换了换文,后来在 1918 年 9 月又有新的换文,这些文件都同意了日本在山东的权利,特别是后者,中国方面使用了“欣然同意”一词, 而且英法等国也与日本订立协定,同意了日本的有关条件,所以中国对德宣战不能取消中日间的成约。威尔逊还强调所谓条约的神圣性。劳合—乔治甚至威胁说:“中国如像具斯曼贺尔维格(战前德国首相)那样把条约看作为废纸,不需要时即予推翻,那对中国是没有帮助的”。他提出两种解决办法, 一是按照中日条约的规定处理,一是按照英法等国同日本的协议由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权利。中国代表答复说这两个方法都对中国不利,中国不能承认。会议结果决定由英法美三国专家组成的小组就劳合—乔治的建议进行研究。
眼见在山东问题上不可能得到美英的支持,中国代表团感到万分失望, 不得不作出让步。4 月 23 日中国代表团提出一个妥协方案:一、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先由五大国暂收;二、日本承认于对德和约签字之日起一年内交还中国;三、日本在胶州的军事费用中国愿意偿付;四、开放胶州湾。
此时和会内部的纠纷日益严重。意大利代表团因要求得到阜姆未遂,便于 4 月 24 日撤离和会回国。这一天日本方面也提出书面要求,山东问题必须尽快解决。和会陷于困难的局面。4 月 25 日“四人会议”上英法代表都表示有支持日本在山东权利的义务,英国代表还打算同日本商谈条件。26 日,英国外交大臣巴尔福同日本代表谈判中,日方表示如果在山东问题上日本的要求得到满足,那么在国联问题上日本就不坚持“种族平等”的原则,如果日本的两个要求都不能得满足,情况就会变得“十分严重”。同时,日本保证在青岛实行门户开放,不排斥其他国家的工商业。4 月 28 日的“四人会议” 上,巴尔福报告了这一情况,威尔逊表示只要日本放弃在山东的军事权利, 只保留有经济权益,美国可以同意日本的条件。同日下午在和会全体大会上通过《国际联盟盟约》时,日本代表放弃了其所主张的“种族平等”原则。4 月 30 日,日本同意口头声明:日本的政策是将山东半岛的完全主权交还中
国,只保留原来给予德国的经济利益,并在青岛建立一个居留地。于是,美英法三国通过了对德和约中关于山东问题的条款,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权利。
这些会议涉及到中国利益问题,但都没有邀请中国参加。5 月 1 日,英国外交大臣将有关山东问题的条款的主要内容转告中国代表团。虽然中方再三索取草约文本和会议记录,却都遭到拒绝。中国代表团只好一方面向国内请示,另一方面于 5 月 4 日向美英法三国提出抗议,谴责这个使中国牺牲主权的决定。5 月 6 日,和会大会上宣读对德和约草案,中国代表提出正式抗议,声明对关于山东的条款持保留态度。
自从巴黎和会开幕以来,中国人民一直注视着大会的进展。中国代表团不断地收到国内各界来电,要求他们坚持主张,不得对日退让。4 月底,当人们闻知中国代表团在和会上失败的消息后,群情激奋。北京的学生首先起来表示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和卖国的北京政府的痛恨。5 月 4 日下午,北京各校学生三千余人在天安门前举行集会。他们在宣言中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集会决议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北京学生的行动得到全国各阶层民众的支持和声援。不仅学生罢课,而且商人罢市、工人罢工。在国外的留法留日学生中也展开了爱国活动。在巴黎的中国代表团收到国内民众团体大量来电,要求拒签。不久“五四”的北京学生运动扩展成了一场全国性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卖国政府的运动。在运动的高潮中,北京政府不得不宣布批准曹汝霖、陆宗舆和章宗祥的“辞职”。6 月 10 日徐世昌辞大总统职,经议会挽留。13 日总理内阁辞职,由龚心湛代国务总理。五四运动显示了人民的力量,它开始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运动的新阶段。
在这种形势下,中国代表团虽考虑了不签字等作法,但怕得罪英法美。北京政府虽然意识到签字是违背全国人民意愿的,但认为:若不签字,“不惟有负各国调停之苦心,抑且不啻自绝于国际联盟之保障,各国将来更难过问”。(24)因此,北京政府仍主张签字。6 月 23 日,政府电令中国代表团先力争保留,如果办不到只能签字。24 日国务院通电各省,说明其理由。此后北京外交部连连电告代表团:国内局势紧张,人民要求拒签,政府压力极大, 签字一事由陆总长自行决定。(25)尽管代表团一再请示,政府从未作出拒签的指示。
- 月 26 日中国代表团就曾正式通知大会主席,要求保留的权利。虽经再三努力,这点仍遭到拒绝。6 月 28 日在签订对德和约前的三小时,中国代表团以中国政府名义提交书面声明:中国代表“之签字于条约不妨碍将来于适当之时机提请重议山东问题”。这份声明被最高会议退回,只允许中国代表在签字后致函大会主席表明中国态度,但这么做显然不具有法律效力。中国代表团一再让步都没取得任何成效。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代表团只好决定不在和约上签字,同时发表声明:“媾和会议,对于解决山东问题,已不予中国以公道,中国非牺牲其正义公道爱国之义务,不能签字”。(26)
“凡尔赛和约”(对德和约)于 6 月 28 日签字。其中第一五六——一五八条规定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在其他处理德国在华产业的条款中也有漠视中国主权和利益的规定。
7 月 10 日,民国政府以大总统令解释不签字于凡尔赛条约的原因,其中不仅没有谴责列强,而且强调要重视“友邦之善意”。这充分反映了北京政
府外交政策的实质。中国代表虽然没有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但在 9 月 10 日参加签订了“圣日耳曼条约”(对奥和约)。该条约涉及中国的条款,除了没有山东问题外,其他类似于对德和约的规定。由于中国在对奥和约上签了字,中国仍为国际联盟创始国。
由于中国未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对德和平关系不能恢复。于是,9 月15 日民国大总统以宣言形式,正式宣布对德战争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