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世界遗产公约和世界遗产组织——一次全球性的启蒙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鉴于战争的破坏与自然的灾害,以及由于人口增长和工业社会造成的环境灾难,许多国家的有识之士越来越为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许多优秀自然文化遗产的安全而担忧。如建于公元前 3000 年以前的世界宗教圣地耶路撒冷古城,即不断受到中东战争的威胁;又如位于埃及尼罗河畔的努比亚神庙遗址,因为受到了水害的侵蚀而引起联合国中 50 多个国家的关注;由于贫困与经费不足,存在于非洲的困难显得更为突出,如属于埃塞俄比亚的塞米思国家公园、津巴布韦的萨比与切俄雷天然动物园和坦桑尼亚东南部的塞卢斯狩猎保护区,以及像扎伊尔加兰巴国家公园那样一些保存有稀世动植物的地方,也都受到人为侵害或自然侵害。

除了关心许多具有悠久历史的优秀自然文化遗产外,许多科学家和政治家甚至认为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历史遗存也应该予以保护,例如那座位于波兰南部因德国纳粹在此残杀了 400 万和平人民的奥斯维辛集中营。

正是由于在这样一种全球性的对世界各地文化与自然遗产的关心与担忧气氛之中, 1972 年 10 月 17 日至 11 月 21 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法国

巴黎举行第 17 届会议,会议通过了著名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并决定同时成立世界遗产组织,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隶属下的世界遗产委员会。这个世界性的遗产委员会的基本义务和职权是,对加入世界遗产组织各个国家的文化和自然遗产进行严格审定,然后将审定合格者世界遗产公约的标志,它象征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中央的正方形是人类创造的形状,圆圈代表大自然,两者密切相连。标志呈圆形,既象征全世界,也象征要保护1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与此同时,世界遗产委员会又设立了专项保护基金,在全球范围内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各个国家的著名文化自然遗产项目,实施有计划的保护措施。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那次会议上所通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规范的书面语言准确地界定了世界遗产组织计划给予保护的“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标准范围。

公约第 1 条就明确指定了世界文化遗产所应包括的内容:

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画、具有考古性质成分或结构、铭文、窟洞以及联合体;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立或连接的建筑群: 遗址: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联合工程以及考古地址等地方。

公约第 2 条又明确指定了世界自然遗产所应包括的内容:

1 ①《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世界知识出版社 1992 年版。

从审美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由物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从科学或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为受威胁的动物和植物生境区;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分的自然区域。①

20 世纪 70 年代初世界遗产公约的出台和世界遗产组织的宣告成立,对整个人类的生态观念来讲,无疑成为一次成功的全球性的启蒙,这种启蒙从而使当代人类的生态经济科学更加趋于完善,也更加成熟。

从世界遗产公约和世界遗产组织 1972 年 11 月在巴黎诞生的那个时刻

起,到 1991 年年末的时候,在不到 20 年的时间内,全世界已经有 68 个国家成为世界遗产组织的成员国,而这些国家获得世界遗产证书的具有世界知名度的文化与自然遗产项目的总数,已经多达 323 项。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由于世界遗产公约和世界遗产组织的诞生,这项富有成效的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世界意义的工作不只是仅仅保护了全世界的一大批著名文化与自然遗产,而令人惊叹的是它还为世界和平与全球性的学术文化交流起到了一种“添加剂”或“润滑剂”的卓越作用。世人皆知的事实还有,由于许多著名的世界级的文化与自然风光名胜在此之后得到极为有效的保护和利用,又极大地促进了全世界的旅游业与观光业的蓬勃发展。在全球,诸如埃及努比亚遗址和金字塔,希腊奥林匹亚古遗址与雅典卫城,以及法国的凡尔赛宫和南斯拉夫的斯科契扬岩溶洞穴,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历史中心与美国的黄石国家公园,这些有世界著名文化与自然遗产的地方,无一不成为当今国际旅游大潮中千万游客心中向往的观光盛地。可以说,1972 年后所开始的世界性的文化自然遗产保护及利用之举,对世界各国的国际旅游业来说,确实是造就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契机。根据国际旅游组织公布的统计数字, 1969 年时,全球参与国际旅游的年人数是 15 410 万人,而当年的

国际旅游总收入仅 154 亿美元。从那时到 1987 年,时间仅仅过去 18 年,但

1987 年全球参与国际旅游的年人数竟一跃而达到 35 500 万人,当年的国际

旅游总收入则飞速增长到 1 500 亿美元,几乎是 1969 年的 10 倍。1987 年 9

月 27 日,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帕尔在这个“世界旅游日”上致辞说:“到本世纪末,旅游业将成为世界第一产业。”实际上,在距离本世纪最后三五年时,全球国际旅游业年总收入已经突破了 2000 亿美元,每年各国出国旅

游的总人数也已经突破了 5 亿人的标线。

于是,旅游业凭藉着遍布全球各个角落的文化自然遗产资源,创造了 20 世纪末叶真正的经济奇迹,这一切使很多人认识到旅游业和观光业可能是未

①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世界知识出版社 1992 年版。《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内容共 8 项

38 条。

来不再疲衰的一项“朝阳产业”,人们也从获得保护利用的大批文化自然遗产这一由举世之力才得以挽回的生境区中,领悟到那些曾经貌似陈旧破败或形近偏僻荒蛮的大量文化自然遗产,竟然也能成为一种足可转化为巨大商品市场和经济实力的特殊魅力型资源。

本世纪 70 年代由联合国出面一先一后成立的世界遗产组织与世界旅游

组织,① 20 多年来确实以其广泛的实践和创造的佳绩,成为一次全球性的启蒙。这种启蒙不但充满生态之灵,而且充满经济之灵。不言而喻,它无疑要给未来这个星球的人类生活和社会秩序带来深远的影响。

① 1972 年世界遗产组织成立后,1975 年联合国又成立了一个政府间的国际性旅游机构,即世界旅游组织。到 80 年代初期,该组织已经拥有 100 多个成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