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山西遗产生态事业前景展望

截至 1996 年年底之前,山西省境内已经拥有了一大批由国家公布的各类项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单位。其中各类项的数量分别为: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6 处;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34 处;

历史文化名城 5 处;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5 处;

省级风景名胜区 5 处;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5 处;

省级自然保护区 1 处;

国家森林公园 18 处;

省级森林公园 9 处:

国家古生物化石重点保护区 1 处。

以上 10 个类项共计 539 处。除此之外,平遥古城目前正在申报世界遗产保护名录。另有国家旅游度假区和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网两个类项本省暂缺。

据知,在以上山西各类项的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单位里,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数量和国家森林公园的数量,在全国各省区之中都属于数量较多的省区。如至 1996 年底之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公布过 4 批计

750 处,山西省计 56 处。山西省的国家森林公园至 1996 年底前共 18 处,总

面积已接近 600 万亩,占到全省现有国有林地面积 3041.3 万亩中的近 1/5, 而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比数则已接近 3%的水平。

在这里,我们还要再一次地特别指出,山西大地上现存的所有文化和自然遗产形态,无论是对中华民族文明史的整体考察而言,还是对我国江淮以北的综合自然生态环境的发展变迁而言,毫无疑问它都具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与地位。这种价值与地位的重要性,集中表现在山西高原在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的历史坐标与在自然生态变迁历程中的地理坐标两个方面。人们将利用现代科学手段通过对山西高原上存在的文化与自然遗产生态资源的种种考察及剖析,而去获得许多新的历史密码与自然密码,从而进一步取得一系列对未来人类文明及自然生境持续发展的研究成果。

山西省无疑在文化遗产生态资源和自然遗产生态资源方面都拥有着极大的蕴藏潜力,这就需要包括专业工作者在内的全社会的力量,能对山西的遗产事业给予关注,对各种潜在的遗产生态资源的发现与发掘以及保护利用工作给予支持与关心。如果说在世界各国过去的历史上,都存在过一段让文化与自然遗产资源任其自行存在而又自行消亡的历史的话,那么, 20 世纪

的终结,也即应该是这段让宝贵的遗产资源自存自灭历史的真正终结。山西的遗产生态事业应该在这种全人类的觉醒和变革中寻求到自己的位置和责任。

作为遗产,尤其是历史文化遗产形态,就其遗产本身而言,并非全都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然而从利用它们的存在这一事实出发,我们又为什么不能去创造许多“化腐朽为神奇”的奇迹来呢?须知,我们在此所讲的遗产生态事业,其中相当量的工作,即是要努力去使那些历史的废墟和长满荒草的千万年前的遗址、遗迹,重新焕发出一种全新的光彩来。如果说现代的遗产生态事业有一个最终的目的的话,那么,这个目的就是要使历史(包括人类文化史与自然变迁史)上所遗留下的任何一种物质形态,都能够为我们现代人类社会所用。遗产生态中蕴藏着无穷的可开发潜力,遗产生态也为现代人类的社会生活提供着一种特殊的希望。

在此,潜力意味着现实与理想世界之间的差距,消除现实与理想世界之间那种差距则标志着希望与前景的实现。本书展现在读者面前的,大量篇幅是对山西山地中蕴藏着的各种文化遗产生态资源和自然遗产生态资源的介绍,而且大多是一种泛泛的并非深入的介绍。这种泛泛的介绍不仅距离对山西潜在着的大量遗产生态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还十分遥远,甚至距离人们对该类事物的真正认识也还很遥远。例如将遗产生态作为资源给予认识,而且要将此类资源均都用于当今世界最为热门的旅游经济的发展,从遗产生态资源到真正的旅游商品之间,就又存在着一个很大的距离。因为资源毕竟并不是商品。从资源到商品之间存在着一个极为复杂的商品化过程,而这种极为复杂的商品化过程,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资源开发的过程。正如一块刚从某古文化遗址检出的陶器不能简单地把它称作旅游商品一样,而只有经过各种规范化的鉴定与分类以及考证诠释,然后送入博物馆的展柜或托架之上,直至呈现在众多的买过门票的游客面前时,它才能算作完成了商品化过程的旅游商品。

山西在此之前已经早就有了一个“地上博物馆”的美誉。本书作者认为, 使山西的各种遗产生态资源逐渐都得到应有的保护与开发利用,使它们最终都能得到进入这个“地上博物馆”展台的机会,这无疑即是山西遗产生态事业所要追求的美好前景。

当代人类不但负有继承和保护世间应予保留的文化与自然遗产生态资源的义务,而且还同时担负着向后世人类传承这些文化与自然遗产生态资源的重大责任,这同样也是实现人类社会本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条件。让我们记住 1992 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那许多国家政府首脑共同签署的“地球宣言”吧,去保护好分布在这个星球上的所有文化与自然遗产生态,使其能和我们人类共同迈向新的世纪,这其中当然就包括本书所介绍的山西高原上的那许多充满历史魅力的文化与自然遗产生态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