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经济丛书》内容提要 - 图1

《生态经济丛书》内容提要

  1. 《世界未来纵横说》

本世纪 60 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结构大调整,伴随着生态环境危机日趋严重。为拯救人类生存形成的“百家争鸣”思潮,是生态经济学产生的社会背景以及持续发展思想的渊源。从 19 世纪马尔萨斯“忧伤的科学”,到 20 世纪的罗马俱乐部——全球问题预言者的集合体。对人类未来比较悲观的看法。挑战者的出现,与《增长的极限》论争,用一个新角度看世界:人类只要与自然和谐相处,长期趋势是美好的。对人类未来比较乐观的看法。

悲观与乐观的趋同,经济学与生态学的融合,经济——技术——生态的统一,从经济增长到持续发展。生态经济学的理论核心——持续发展思想, 当代乃至 21 世纪的主流经济学科。

  1. 《走向未来的战略》

1992 年 6 月巴西世界首脑会议通过的《里约宣言》和《21 世纪议程》, 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确立,标志着生态经济学理论思想变成了世人的共识,纳入了世界各国政府的决策。人类未来发展战略的抉择。传统发展战略的反思,新的发展战略的寻求。持续发展观:人与自然和谐观,经济与生态协调观,全球意识。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控制人口膨胀,资源永续利用,可再生能源生产,可持续消费,保护生物多样性,保障粮食供给,保护环境,消除贫困, 国际合作,前景展望。

  1. 《中国大地的压力》

地球家园中的最大一个家族——中国人口总量大国与资源相对小国的矛盾和压力。

膨胀的人口压力。严峻挑战,发展困惑,伟大的计划生育政策,光明发展前景。

不可再生资源的压力。耕地减少,土质退化。生命之水,缺水之国。为了明天的富饶,建立一个节约的社会。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压力。森林、草原、水土、风沙和物种方面的问题严重;城乡环境质量不断下降。觉醒的人们,寄望于明天。

  1. 《黑色绿色的岔口》

中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增长与环境污染加重的阶段,面临决策的十宁路口;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还是走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同步的新路。

岔口上的抉择。传统发展模武受到挑战,抓住转变战略的机遇,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新战略。

绿色世界的目标。发展与环境的统一观。未来的生态农业、绿色工业、清洁优美的城市。创造绿色世界之路。绿色世界的蓝图,运行规范、政策; 新世界的火车头——科学突破,技术进步;做绿色世界的合格公民。

  1. 《资源与财富大国》

新技术新产业革命将突破传统的资源与财富观念,21 世纪的中国将成为一个新的资源与财富大国。

认识资源的辩证观。资源的更新与替代,资源优势的动态观。

科学技术与产业革命。解放“第一生产力”,产业革命的三维效应,新世纪的曙光,科教兴国战略。

从资源大国到财富大国。未来新产业领域和特点,生物科学的回归与统治,向科技“制高点”进军,东方大国再度辉煌。

  1. 《古代沧海的变迁》

地球外壳的演变,人类与生态的进化,山西省域由远古沧海变为近代煤海,实为典型例证。

史前共生共荣的生物圈。从龙骨说起,煤与森林,第四纪的生态环境。原始人依附于自然。神农、黄帝,火、石、陶器,采猎、农业与生态。

仰韶——龙山文化,尧舜社会,向自然索取升级。古代农耕的经济与生态。由新石器到铜铁工具,由奴隶制到封建制,由农耕到工商业,由屯田到人口重压,毁林垦田,灾害频繁,生态恶化。绿色高原变成黄土高原。

  1. 《近代实业的评说》

近代社会的人类与生态环境关系极度恶化。山西省域由农耕文明进入工业文明,社会进步与环境破坏有喜有忧。地貌变色的思考:怎样由绿变黄, 又由黄变黑?!近代实业的福与祸,当代工业建设的得与失。“乌金墨玉” 之乡,工业文明伴随着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环境污染。

煤炭工业为龙头的重型结构:高投入、高污染、低效益的资源型经济。近代农业的成就与忧患。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农村经济增长,农

业生态恶化,两个系统的冲突与矛盾。城市建设的快与慢。近代中心城市, 现代“城市病”。经济、文化、政治和社会活动中心,与生态环境负荷中心

相互制约的特殊复合系统。

环境文明的曙光:保护山西的明天,再创绿色生态高原。

  1. 《自然物流的一角》

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山西省域的资源优势:以煤炭为主的不可再生的矿藏资源,其他可永续利用的自然资源的丰度及其利用前景。

支柱矿产——煤炭资源。中国能源的“明珠”,晋人的“财源”;有限资源枯竭的预警,经济开采时限;负效应——黑色与沉寂。

人类的根——土地,广袤多姿,人口负荷,流失严重。生命之源——水, 极度缺水的危机,水质普遍污染。人类的近邻——生物,林草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和保护很差。大气的变幻——气候,复杂要素丰富, 利用不充分,自然灾害频繁。珍惜稀有资源,节约有限资源,开发可永续利用的资源。

  1. 《遗产生态的魅力》

生态文明将是 21 世纪的特征。山西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生态资源极为丰厚和珍贵,是新世纪最有魅力的一种生态文明资源。

遗产的生态意识——人类的新觉醒。世纪遗产公约,遗产政策与行动。文化遗产生态资源:史前远古人类,古战场,古城址,宗教石窟,壁画

雕塑,民居建筑,寺院庙宇,古墓帝陵。

自然遗产生态资源:神奇“界标”,森林遗景,河流渡口,湖泊遗迹, 泉木瀑布,宕溶洞穴,动植物化石群,地下煤海,盐湖景观,温泉地热,清凉气爽,高山草甸。

认识人类与自然的因缘,保护、开发和利用,展望生态文明的前景。

  1. 《新世纪发展之路》

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求索新世纪发展之路。21 世纪的山西省域选择什么样的新支柱产业,向什么样的经济大省或强省发展?

大文化商品的价值。从一座煤矿说起,看不可再生资源的优势和价值; 从一座古庙的文化,看可永续利用资源的优势和价值。

绿色文化产业。以太阳能转化为基础的可再生资源,建设绿色产业体系;以人类文化和自然遗产为基础的永续利用资源,建设文化产业体系。

基础设施产业。引黄水利配套工程,交通网络图,信息“高速公路”,

避暑避寒山庄。

生态文明的环境与消费。绿色能源,绿色食物链,清水流域,生态良性循环。生活消费升级:19 世纪的庄园,20 世纪的大厦,21 世纪的绿地。

“巨人”型经济结构。大文化产业为头,绿色支柱产业和基础设施支柱产业为双腿。实现中上游的财力、上中游的收入、上上游的环境——文化生态经济大省+新能源大省=持续发展实力强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