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的性别角色

人类分为男性和女性。性别本来仅是指男女两性的生理差异,社会历史文化的发展使性别包含了更广泛的意义。

一个婴儿刚刚出生时,无论男婴,还是女婴,都还只是一个自然的人。作为一个自然人,他们只是表现为自然的生理方面的一些差异,其他方面并无差异,儿童也没有性别的概念和意识。

但是,男女儿童在出生之后就开始受到区别对待。他们的行为模式从一开始就受特定的社会化过程的影响,这个过程给他们造成了不同的环境和经历。人们一开始就认为男女儿童在成人后的职业和生活模式会不相同,因此, 人们对待男女儿童的态度不同,方法不同,要求不同,起的名字不同,穿的

衣服不同,玩具和游戏不同,甚至奖励的方式和内容也不同,期望和指引不同⋯⋯这种种的区别对待,使儿童逐渐认识了男女的不同。儿童到了 3 岁左右,就知道了“我是女的”,“他是男的”。以后,随着社会化过程的不断加深,儿童从成年人对待男女两性的不同态度、方法、要求中逐渐产生了对男女两性的形象认识,如家庭中的妈妈和爸爸的形象,图书、电视中的男人和女人的形象。这些男女的不同形象,在儿童的头脑中不断概括化,儿童就逐渐认同并接受了现实社会中的性别角色。

进入青春期后,由于性腺和第二性征的发育,中学生明显地感到男女两性有许多不同之处。男女两性不仅具有生理方面的差异,而且在心理、行为模式、性格特点等诸多方面都有很大区别,中学生开始对性别角色产生比较深刻的认识。所以可以说,性别角色是男女两性的生理差异,通过社会文化系统转换成的一种社会角色。儿童正是在由一个自然人逐渐变成一个“社会的人”的过程中,认识性别,形成了性别,被赋予的社会文化的色彩。

正如一位哲人所说,女人并非生来就是女人,男人也并非生来就是男人。性别角色是一个人在后天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后天的社会文化环境期待和造就了所谓的男人和女人。作为一个社会人,男性与女性具有很多不同之处。

通过对男女两性所具有的性格特征和职业选择趋向的调查,可以看出中学生对性别角色的认识。

例如,当人们被问到“女性具有哪些性格特征是重要的”、“社会期望于男性的性格特征有哪些”这些问题时,不管问什么样的人,他们所举出的男性、女性各自的特征的核心部分,都分别是基本一致的,即使是中学生也

“像个男性”、“像个女性”的模式

人们希望男性具有的特征

(男性角色)

人们希望女性具有的特征

(女性角色)

1 .有领导能力

1 .可爱

2 .有经济能力

2 .美丽

3 .对工作专心

3 .顺从

4 .意志坚定

4 .感情细腻

5 .自信

5 .谦虚

6 .关心政治

6 .温柔

7 .有一定学历

7 .懂礼仪

8 .坚强

8 .善于装束打扮

10 .聪明

不例外。请看下表:

看到这个表,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到,对于男性,人们希望他们具有的特征多数属于“能力”一类;对于女性,所希望的则是“美丽”、“顺从”、“温柔”等可以用“可爱”为代表的特征,对于“能力”方面,几乎无要求。

人们对性别角色的认识最终被反映到升学与职业选择上。请看下表:

中学生向往的职业

男 生

女 生

1 .运动员

1 .幼儿园教师

2 .公司职员

2 .教师

3 .商店经理

3 .美容师

4 .技术员

4 .护土

5 .公务员

5 .事务员

6 .飞行员

6 .演员

7 .教师

7 .广播员

可以说,我们非常遗憾地看到,这些对性别角色的调查结果反映出人们头脑中还存有某些男性中心社会的观念色彩。

现在的初中生将是未来 21 世纪的开拓者、创新者,特别是对于走向 21 世纪的新女性来说,要树立正确的性别角色观,改变传统性别角色的认识, 这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