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中的性别
可以说,名字,是新生儿的第一个,也是影响其一生的“老师”。它给予新生儿一种期望、一种评价、一种祝福,它反映成人世界对新生命的意义的认识和态度。以什么方式起名,这取决于孩子父母的文化、家庭和地理、气候等种种因素。但绝大多数的父母,都自觉不自觉地将“性别”作为一个标准,为新生儿取名。我所知道的许多夫妇,通常在孩子出生前,就为他(她) 取了两个名字(我的父母就是如此)。一旦生子,赐一个男儿的名字;一旦得女,赐一个女儿的名字。很少有父母提前取名字时就决定:无论怎样,新生儿就这个名字了!
国外人就不用多说了,玛丽、梦露、莉丽、安娜就是法定的女孩名字, 约翰、杰克、汤姆,戴维也绝不会误认为是女性。而我国两性名字的区分, 却更需一番智慧和文化,同时也更自由,但人们通常也能一目了然地看出名字所代表的性别。一旦有别出心裁者,如给女孩名中加“钢”加“强”,给男孩名中加“芳”加“芝”,也就十有九回会闹出笑话。我发现,男女孩子的名字之别有以下特点:
第一,女孩的名字通常以悦目的花草、珍贵的玉器、珍宝来体现,是一种被动的、赏心悦目的可观赏一类,如“春兰”、“冬梅”、“玉莲”、“瑞珏 、“丽娟”、“秀珍”等。
第二,女孩的名字通常与人们对女性特有道德和品性的期望和要求联系在一起,如“贞”、“贤”、“慧”、“德”、“静”“洁”“清”“娴” “巧”“秀”“勤”、“雅”等第三,女孩子的名字通常便于呢称,尤其是口语化的亲眼,以示娇怜。例如“依依”、“茜茜”、“露露”、“贝贝”、“薇薇”等。这种昵称是非常女性化的,它自然与责任、独立、坚强等期望无关,而是怜爱、依从、可心、柔弱的反映。
可以说女孩子的名字是美丽的、亲昵的、轻盈的、悦目且悦口的。那么男孩子的名字有什么特征呢?
首先,男孩的名字是有力量的,过去的“柱子”,今天的“刚”、“强”、“勇”、“毅”,无不显示出这一特征。
其次,男孩子的名字是有进取性和挑战性的。在古代,这种进取和挑战就是求功名利禄,“财”、“福”、“禄”、“寿”、“旺”、“昌”、“茂”、
“顺”。在现代,它通过“博”、“宇”、“跃”、“飞”、“虎”、“龙” 等表示这种进取和挑战。
再次,男孩子的名字不易昵称和叠声称呼,否则会有损稳定和坚定。男孩的名字不是供观赏的,而是表现力量、尊严和社会成就的,是使人可信赖的。
名字是一种伴随一生的符号,它也表明一种性别文化。对孩子本身而言, 名字包含着父母深深的期待。一位好友在她即将做母亲的前夕告诉我,“如果是男孩,取单名‘成’,要他成功;如果是女孩,则取‘平”,平安幸福就足矣。”后来,得了一个儿子,果真取“成”为名,至今孩子的母亲在寻求各种途径培养男孩的“成功”。我在想,假如他是个女孩,这位母亲是否会换一种教育培养方式,使她平安幸福就行了呢?看来,孩子名字上的差异是会导致后天成长环境的差异的,成长期待和成长环境的差异必然导致结果上的差异。
当然,父母给定的名字也不是一定伴随终生的。我也曾经了解一些朋友为自己改名的小故事。有嫌原名太土气的,有嫌原名字容易重名的,“文革” 中改名的人多半是嫌原名字不够革命、不够左派,自然也有女孩子嫌自己的名字太女性化的。
我想,如果我们都还有机会给自己起名字,那么会多大程度以性别为标准呢?我说不准,因为性别的框架很多时候是下意识起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