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学校环境对谁有利

自我当小学生的时候,班级里便是女孩当干部的多,女孩学习好,女孩比男孩守纪律,教师似乎也多偏爱女孩。然而,不知为什么,女孩仿佛越读越笨,越大越没出息。到了中学,尤其是到了高中,人们的评价变了,许多不起眼的男孩仿佛突然开窍,成为学习上的佼佼者。通常人们是这样解释这种现象的:第一,男孩比女孩懂事晚,成熟晚,智力方面的潜力却比女孩大; 第二,小学阶段学习靠记忆和听话,中学以后的学习则靠逻辑思维和创造性, 这些是女生天然不具备的;第三,女生专于语言和形象思维,男生专于逻辑和数学思维,中学以后的数理化课程自然是男生领先。

这些说法,看来都很有道理,但给人的印象是女孩在学业成绩方面注定不如男生,这是天生的。我想,还有一些解释或许是有价值的,这里也想说一说。

首先,社会上“好女孩”和“好学生”的标准是不一致的,有矛盾的, 尤其是中学以后。成为一个“好女孩”,意味着她是听话的,顺从的,善于克制和服从他人;她应是温柔的,被动的,她是富于牺牲精神的。然而,作为一个好学生,她应是积极进取的,有独立主见和创造性,具有探索和钻研精神的。这些好学生的品格更多与社会上评价“好男孩”的标准一致,而与评价“好女孩”的标准却相差甚远。每一个女孩(女生)都面对这双重标准, 依从“好女孩”的标准,她势必在艰苦和富于挑战的学习中退下阵来,她同时也知道,“是个好女孩”比“是个好学生”更为重要。

其次,成人世界对男女学生不同的暗示和引导也是原因之一,也许所有女生都从家长、教师等人的引导和性别评价中得到过这样的暗示。这种暗示可能是:之一,女生小学、初中阶段还可以,到了高中和大学是绝对不如男生的。我曾不止一次地听到一些优秀女学生不无忧虑地讲道:“别人都说女生到高中就不如男生了,真的,我们班主任带过好多届毕业生。”她们在很小的年龄就被成人的引导和评价所控制。情形之二,即使女生在高中,甚至大学阶段成绩优秀,也会听从教师、家长或周围其他人的暗示,这就是“女生的优秀成绩全是死记硬背和下苦功夫得来的”。这样一来,许多女孩子会将读书视为一种最苦的事情,而且注定不会最后成功的。相反,我们看看对男生的暗示和引导。当男生成绩好,人们不会认为他是下苦功夫背来的,而认为他是聪明,是读书的料。男生在小学、初中成绩略差一些,也不会受到更多的责难,总是给他以希望和鼓励,如“不懂事”、“贪玩”、“没有用心在学习上”、“稍大一些就好了”。其实,未必所有男孩子都会“不懂事”、“稍大一些就好了”,也并不是所有女孩这时都“懂事”,但成人世界仿佛对男生更宽厚一些,给予更多的机会和希望。试想,不同的暗示和引导会给成长中的男女学生带来多么不同的“环境”和“条件”。这种情感性和动力方面的心理条件对学生的成功是至关重要的。

此外,人们常说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偏爱女生,我下以为然,我曾与许多教师谈论过这个问题。许多教师自然是女教师居多)毫不掩饰地说:“我喜欢男生。”理由是“聪明”、“活泼”,尽管也承认他们淘气、费神:而对女生的所谓偏爱是因为她们“省心”、“听话”、“干净”,不外呼是好管理,甚至是老师的好助手。如此看来,教师对“女生”的偏爱并不会削减教师对男生的“厚望”和“喜欢”,相反,这种“厚望”和“喜欢”会给男生一个更宽松的环境。例如,在课上任意插嘴的男生,虽然老师也会嘱咐他下次举手,但不会像对待任意插嘴的女生那样严厉。无论是国内学校和国外学校的一些观察都表明,在课堂上老师给予男生的注意是更多一些,也更愿意向男生提一些富有挑战性的、没有现成答案的问题,而向女生提的问题常常倾向于有标准答案的,需要准确和声音清脆的。当然,这里只是讲明一部分教师的倾向性。现在的教育环境并不一定都是对女生有利的,学校许多环境有利于女生成为“好女孩”,而不是成为“好学生”,而许多女生正是因为变成了“好女孩”而没有真正成为优秀的“好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