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断乳”的困惑

几乎所有的儿童,从出生后都一直和父母一起生活,从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一直到精神生活的各方面都是在父母亲的保护下成长发展起来的。进入青年期的中学生开始自己从父母的束缚中脱离出来,迈开独立的步伐。

美国心理学家贺林沃思,把这个时期的中学生的心理特征用“心理断乳” 这一名词来概括。它形容青少年发展到这个时期时,那种与父母早期联结起来的感情日益淡化,希望摆脱对父母的依赖,摸索自我确立,获得独立的心理状态。儿童在幼儿期与母亲进行生理上的断乳得到的是身体上的独立,在青年期要通过心理上的断乳实现精神上的独立。但是青年期的“心理断乳” 与幼儿期的生理断乳有一个根本的区别,幼儿实际上永远眷恋乳房,所以幼儿期断乳是从母亲方面强加的。但是在青年期的“心理断乳”中,更重要的是中学生是从自身努力做起,要从父母的束缚下解脱出来,他们认为自己的想法和主张总是正确的,如果受到父母的干涉就会出现反抗行为。

中学生“心理断乳”的首要表现是他们与父母的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不过男初中生与女初中生跟父母的关系是不同的。男生与女生的身体发育情况在小学高年级就已经开始出现了男女差别,到了中学阶段,这种生理方面的差异就更为明显了,尤其男生的特征表现得较为突出,身材更高大,运动能力也大大超过了女生。在精神发展方面,由于社会上对男女的地位作用的要求不同,父母对男孩、女孩的期望也不同,与小学时代相比,男生和女生在与父母关系方面的差异就更大了。

比如在解决烦恼所采取的途径中,男生较多的是采取自我解决的途径, 表现出他们独立性较强;而女生则多采用通过与人诉说的途径,表现出女生的依赖性较强。因此,初中的男生、女生和父母的关系其亲密程度大不一样。

我们知道,在传统家庭里的养育中心都是母亲,孩子们不管有什么事总喜欢和母亲说,向母亲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孩子是把母亲作为社会化的模特儿仿照成长起来的。到了中学时代,男生和女生的性别意识已经很明显, 男生出现了把作为男性的父亲作为模特儿的强烈意识。如果现实中的父亲形象和理想中的父亲形象差距较大时,就容易产生父子关系的破裂或感情上的纠葛等问题。

与此相对,女孩却仍然以母亲作为模特儿。一般情况下,现实中的母亲形象与理想中的母亲形象并无太大的差距。因此,女孩和母亲之间的鸿沟就较小,女孩与母亲的关系较密切,人们常说闺女是妈妈的贴心人。女孩对父亲则不仅有对一个权威的反抗,更开始产生对作为一个异性的人的兴趣。

“心理断乳”的另一个表现,就是中学生的自我意识有了很大的发展。无论男生和女生都表现出较强烈的独立自主意识,想独立,感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人,于是经常和父母、教师发生冲突、“顶牛”,对父母和老师不满意,因此,常把一些影星、歌星、球星等当作自己效法的偶像。男生和女生都强烈地希望了解自己,并喜欢自我表现,盼望引起别人的注意,尤其是异

性的注意。

不过,在这一点上,男生和女生的表现方式不大一样。女生多注意自己的穿着打扮,如服饰、发型等外在的形象,俗话说女生爱美就是这个意思。女生性格多内向,往往为一些言情小说中的主角的不幸遭遇而流泪伤心,心中充满了幻想。男生在这期间除在异性面前注意表现自我外,还常以港台枪战片中的主角作为榜样,模仿他们的穿衣戴帽,一举一动,有的还盲目崇拜“哥们义气”,性格多外向,喜欢在一些体育比赛、班级活动中自我表现, 争强好胜。男生往往认为自己是个男子汉,想挣脱父母与老师的保护而独闯天下,想凭自己的力量独立地解决问题。

事实上,中学生自己要求脱离父母的保护而要独立,并不是一个单纯的过程。中学生在某些方面独立了,要独立自主地凭自己的力量去解决一切问题,但是在许多方面他们往往又想寻求对父母的依存,寻求成年人的帮助。中学生在表面上强烈要求脱离父母而自立,但在内心深处也仍然存在求助于父母的侧面。尤其是处于初中阶段的同学,在心理发展的过程中,诸如自我价值观的形成、道德规范的建立、性别角色的接受等重大问题都还尚未思考成熟,因而对周围的成年人,尤其父母,就不稳定地表现出依存和自立这两个侧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