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酒至尊——茅台古酒

贵州茅台酒独产于我国的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世界三大蒸馏名酒之一,是大曲酱香型白酒的鼻祖,也是我国的国酒,拥有悠久的历史。

酿制茅台酒的用水主要是赤水河的水,赤水河水质好,用这种入口微甜、无溶解杂质的水经过蒸馏酿出的酒特别甘美。它具有酱香突出、幽雅细腻、酒体醇厚丰满、回味悠长、空杯留香持久的特点。其优秀品质和独特风格是其他白酒无法比拟的。

茅台酒的历史与文化

贵州仁怀茅台镇位于赤水河畔,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茅台镇历来是黔北名镇,古有“川盐走贵州,秦商聚茅台”的繁华写照。因河岸遍长马桑,故称“马桑湾”。

在这里,先秦时期的土著居民僰人曾将一眼山泉砌为方形,遂改称“四方井”。僰人祭祀筑台,台栽茅草,谓之茅草祭台,简称“茅台”。

赤水河是一条神秘的“酒河”。史书记载:“赤水河,每雨涨,水色深赤,故名。”它源自贵州,至四川合川注入长江,全长523千米。河两岸美酒飘香,天下驰名。

相传,在山灵水秀的赤水河畔,曾经有一位月亮仙女将天庭仙草“紫楹仙姝”投于悬崖之上,仙草凝聚天地灵气,蕴结滋阴仙力,令山崖及河岸上的草木葱茏繁茂,生机盎然,河边的女子也因每日用河水洗浴而肌若美玉,容颜不老。

赤水河不仅美化了两岸山川,河水酿出的美酒也醇香浓郁。赤水河独特的地理气候特点,造就了这里绝佳的酿酒生态环境。层层过滤的山泉,结实饱满的高粱,加之这里流传千年的酿酒传统工艺,使赤水河成为激情四溢的我国美酒河。

茅台酿酒历史悠久,据传远古大禹时代,赤水河的土著居民濮人已善酿酒。早在2000多年前战国时期,赤水河两岸的青山绿水间就飘着美酒香,名醪不绝于世。

茅台云仙洞曾经发现40余件商周时期陶制酒器;遗址中的大口尊、陶瓶、陶杯确认为盛酒器、斟饮器、饮酒器,是当时的成组专用酒具。这些商周时期饮酒习俗的成组专用酒具,证明当时的人民已经掌握了酿酒技术,应当有大量酒的存在。

茅台河谷生产的酱香白酒,溯源可至秦汉。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史记》记载:公元前135年,番阳令唐蒙出使南越,自巴蜀入符关,路经马桑湾,得饮当地出产的蒟酱,滋味鲜美。蒟酱就是槟榔药,它与粮食一起为原料,经过发酵,可以酿造成酒。

唐蒙完成征南越使命后,持蒟酱敬献于汉武帝。汉武帝饮之甚赞:“甘美之。”其时,茅台地区辖于蜀,故这是对茅台地区酱香酒的最早赞誉。

虽然蒟酱酒比起后世的茅台镇酒来差之甚远,但其酱味是历代茅台酒家一直的追求。所以才有了茅台镇酱香白酒。

蒟酱酒的酒精度不高,秦汉时期又以糯米、高粱、大麦等酿酒,酒精度大概只有20度左右,凡酿必取酱味。后来发展出的酒中酒等酱香酒里,也流淌着秦风汉韵。

据史籍记载,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平定南越后,曾经钦赐蒟酱酒犒劳将士。公元前110年,西汉王朝设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9郡,汉武帝又钦赐蒟酱酒以安抚诸郡。

由于汉武帝非常喜欢蒟酱酒,一时间西汉时期的长安、蜀地、南越等地曾出现蒟酱酒热。

在茅台附近合马罗村梅子坳的西汉土坑墓中,考古工作者发掘出的400多件遗物中,有酒瓮4个、酒坛2个、酒罐4个、铺首衔环酒壶2个,这些都是是储酒和盛酒器。

酒瓮约容80斤至100斤不等;酒坛约容10多斤左右;酒罐、酒壶约容3斤左右。其中的铺首衔环酒壶中的铺首图,是饕餮兽首像,是使人望而生畏的森严等级图案,象征着有钱人或上层人物使用的专用酒器。

其余涉及证明生产的砍刀、铁锯、铁锸、铁釜等生产工具,与发展酿酒原料的粮食有关,说明当时着重粮食生产;证明生活的陶釜、铜釜、陶甑、陶簋、刻刀、陶盒、陶罐、陶盆等生活用具,与酿酒的蒸煮、祭祀、盛物、记事有关,说明当时具有整套烤酒的工具。

另外,汉代的五铢钱、大泉五十、大布黃千等的钱币种类,与酒成为商品与货币交换有关,证明当时形成规模性的酿酒能力已具有条件,而储存酒是提高酒的质量与市场竞争。

这些汉代遗物,表明了茅台酒在西汉时期已有规模性的酿造能力,掌握储酒技术。

茅台银滩葫芦田发现的东汉铜鼓,称茅台铜鼓。该铜鼓一面,束腰形,重18.15公斤,通高33厘米,面径57厘米,足径57厘米,表面饰弦纹、芒纹、蝉翼纹、锯齿纹、游旗纹、翔鹭纹、蜗纹、辨索纹,造型凝重、纹饰清晰,叩之音响浑厚。

该铜鼓发现于茅台,与西汉早期的卢岗咀汉代遗址、大渡口东汉砖室墓、梅子坳西汉土坑墓、商周遗址相邻。从大量酒具来看,说明当时饮用酒的条件较好。从这些墓葬和遗址遗物分析,这一带当时已有人口集中的城镇,进行规模性的酿酒,厚葬的习俗证明,这一带当时没有战争的痕迹,人民生活较为稳定。

这些制造精美的铜鼓,用途只有作为庆典中的号召乐器,在祭祀、婚姻、表葬、喜庆节日等仪式中击鼓,使仪式祭酒和群体宴席饮酒成为庄严隆重。

茅台古酒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具有深厚的酒文化。茅台河谷酿酒人,自古就有重阳祭水的习俗。因为赤水河谷能酿出闻名于世界的优质酱香型白酒,是母亲河赤水河对居住此间子民的厚爱和恩赐。没有赤水河就没有茅台镇酒,茅台人任何时候都忘不了赤水河的哺育之恩。

茅台重阳祭水活动传统而隆重。祭台肃穆辉煌,旗幡彩饰,蟠龙雄狮,酒坛酒罐,酒爵酒樽,列台左右。从业人员及贵客嘉宾身着盛装,乐师鼓手,手持乐器,似水如潮,汇于台前。

首先击鼓九通,鸣炮九响,主祭人随飞天仙女自祭台第一层上至第三层行礼敬香。旋即下至祭台第二层共嘉宾一道向河神敬酒三巡。随之主祭人宣读祭文,读毕焚于钵中。之后,各坊酒主、酒师随金童玉女乘龙舟净处取水。

圣水取回后,坊主、酒师再行礼数,操作下沙。至此,一年一度酿酒的第一轮次便开始了。

赤水河酿造的酒,在当地人在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在这里,小孩出生要喝三朝酒,女儿出嫁要喝姑娘酒,客人来了要喝敬客酒,节日要喝鸡头酒。在这里,酿酒、藏酒、饮酒、酒礼和酒规已形成一种历久弥新的酒文化。酒,已经浸透在赤水河流域人们的劳作、生活、社交等各个方面。

千百年来,在赤水河两岸,风中飘浮着酒的歌谣,河里流淌着酒的余味,赤水人家的生活已离不开酒。

[旁注]

僰人 先秦时期就在我国西南居住的一个古老民族。又称“山都掌”“都掌蛮”。读濮,据说濮即越人。人们多叫为百濮,百越。唐朝前以俚獠著称。宋代才开始以壮族为名。

《史记》 司马迁和司马谈共同撰写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我国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四年长达3000年左右的历史。《史记》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典范,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饕餮 传说中龙的第五子,是一种想象的神秘怪兽。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饕餮性好食,多立于鼎盖,所以古代钟鼎彝器上多刻其头部形状作为装饰。

弦纹 古代纹饰。纹样是刻划出的单一的或若干道平行的线条,排列在器物的颈、肩、腹、胫等部位。是古器物上最简单的传统纹饰,在青铜器上呈现为凸起的横线条。出现于新石器时代,商周普遍流行。弦纹是作为界栏出现的。

金童玉女 道家谓供仙人役使的童男童女。按道教的说法,凡神仙所居洞天福地,皆有金童玉女伺候。道教的玉皇大殿、三清殿等神殿中神像的旁侧,常塑有金童玉女像。

[阅读链接]

贵州流传着一个有关茅台酒的美丽传说。相传有一年除夕,茅台镇突然大雪纷飞,寒风刺骨,镇上住有一李姓青年。有一天夜里,他梦见天边飘来一位仙女,身披五彩羽纱,手捧熠熠闪光的酒杯,站立面前。仙女将杯中酒倾向地面,顿时空中弥漫了浓郁的酒香,并出现了一道闪烁的银河。

李青年一觉醒来,推门一看,但见一条晶莹的小河从家门口淌过,河面上飘过来阵阵酒香。后来,当地人就用仙女赐予的河水酿酒,用“飞仙”图案作为茅台镇酒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