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流芳——传统名酒

我国历史上的名酒灿若星辰,难以尽数,但是流传下来的名酒却是有数的。其中的西凤酒是我国古老的历史名酒之一。绍兴黄酒是我国黄酒中的代表,也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李渡烧酒是我国酒业的国宝,酒文化的重要代表。

除此之外,还有古蔺郎酒、沱牌曲酒、刘伶醉烧锅、北京二锅头、衡水老白干、山庄老酒、梨花春白酒、菊花白酒传统以及宝丰酒、金华酒等。都有各自的酿造技艺,形成了我国酒类百花齐放的局面。

西凤酒的历史及酿造技艺

我国秦岭北麓,渭水流经八百里秦川,其西部一带,传说是炎帝神农氏开辟农业文明的地方。

炎帝“长于姜水”,并有神农教民种五谷的神话。一天,空中飞来一只朱红色大鸟,嘴衔一株九穗禾,飞动时撒下谷粒。炎帝拾起,教人播种田间,长出嘉谷,人们食之,不但充饥,还能长生不死。这大鸟就是神鸟“凤”,百姓敬仰,“见则天下大安宁”,呈吉祥之意。

周人的先祖也在这片土地上创业,春秋战国时的秦德公于此建都雍城,汉、魏、北朝、隋、唐历代置郡设县。757年,唐肃宗即李亨将雍州升为凤翔府。

凤翔的得名,远取于传说。周宣王史臣萧史善箫管作凤鸣声,秦穆公以女弄玉相许,萧史每日教弄玉吹箫,一天有赤龙、紫凤飞来,于是弄玉乘凤、萧史乘龙,双双飞翔而去。

唐代的神话又添新说。“安史之乱”危及雍州,守将李茂贞调集民夫选址筑城,三筑三塌,民心惶惑。忽然一个雪夜有凤栖落城北,饱饮甘泉,后在雪地起舞,绕一大圈。李茂贞闻听赶来,果真见雪地爪印,便按留下印迹的方位筑城。唐肃宗以为自己恩德感动神鸟,改号至德,更雍州为凤翔府,以为吉祥。

自古以来,凤翔流传“三绝”的民谣:“西凤酒,东湖柳,女人手。”酒是情美,柳是景美,手则是心灵的美,西凤酒即由它的产地而得名。

西周时期凤翔已有酿酒,境内发现的大量西周青铜器中有各种酒器,充分说明当时盛行酿酒、贮酒、饮酒等活动。北宋时期《酒谱》记载:秦穆公伐晋,大军到河边时,秦穆公想犒劳将士,但只有一杯酒。于是秦穆公将这杯酒投之于河,三军皆醉。这就是流传在雍州“秦穆公投酒于河”的典故。由此可见,当时雍州已酿有酒。

佳酿之地,必有名泉。西凤美酒尤以凤翔县城以西的柳林镇所酿造的酒为上乘。柳林镇的酿酒业之所以古今兴旺,长盛不衰,实赖本地优良的水质、土质等宜于酿酒。

据《史记·秦本纪》载,位于秦都雍城以西18里处的柳林,有一神泉,水味甘美,泉水喷涌如注,故名“玉泉”。百姓每遇疾病,即求饮玉泉之水,病患便随之而解;用此泉水所酿造的柳林酒,醇香典雅,甘润挺爽,在当时已被称为绝高佳酿,与秦国俊马一同被称为“秦之国宝”。

在柳林镇西侧的雍山,山有五泉,为雍水河之源头,其源流从雍山北麓转南经柳林镇向东南汇合于渭水。其流域呈扇形扩展开来,地下水源丰富,水质甘润醇美,清洌馥香,酿酒、煮茗皆宜,如存放洗濯蔬菜,有连放七日不腐之奇效。

本地土壤适宜于做发酵池,用来作敷涂窑池四壁的窖泥,能加速酿造过程中的生化反应,促使脂酸的形成。这些都是酿造西凤酒必不可缺的天赋地理条件。

到了汉代,雍城的酿酒业发展更快。西汉时期,自汉高祖至汉文帝、汉景帝的祭五畦活动,曾19次到雍地举行,“百礼之会,非酒不行”,耗酒量甚巨,自宫廷而至达官贵人“日夜饮醇酒”。

汉代民间婚丧嫁娶,请客送礼,也无不用酒。酒的产量和制酒工艺日见提高,民间制曲技术亦有长足进步,进而逐步改进酿酒设备,遂开始了用文梁做原料,用大麦、豌豆做曲的蒸馏酒的酿造,于是烧酒开始问世。此种白酒便是西凤酒的早期前身,当时凤翔所产的白酒已颇有名气。

唐初,凤翔城内酿酒作坊更多,柳林、陈村等集镇酒业尤为兴隆。618年时,凤翔城内的“昌顺振”作坊即已创建,成为陕西最早的民间私人酿酒作坊。唐贞观年间,柳林酒就有“开坛香十里,隔壁醉三家”的赞誉。

据北宋王溥《唐会要》载:678年,吏部侍郎裴行俭沿丝绸之路护送波斯之子俾路斯回国途中,行至今凤翔县城以西的亭子头附近,突然发现路旁蜂蝶坠地而卧,顿感奇怪,逐命驻地郡守查明缘由。

当郡守沿途查询至柳林铺时,方知一家酿酒作坊刚从地下控出一坛窖藏陈酿,醇香无比,此酒味随风飘荡至柳林镇东南五里处的亭子头,使这一带蜂蝶闻之皆醉不舞,纷纷卧地不起。

郡守即向裴公禀报了实情,并将陈酒送与裴公。裴侍郎闻到醇香的酒味,顿觉倦意全无,精神焕发,即兴吟诗一首:

送官亭子头,蜂醉蝶不舞,

三阳开国泰,美哉柳林酒。

裴公回朝时,命郡守将此酒运回长安,献给唐文宗皇帝,受到唐文宗的赞赏。自此以后,柳林酒以“甘泉佳酿,青洌醇馥”的盛名被列为贡品。酒品远销中原,沿丝绸之路销往西域诸郡。

唐代大诗人杜甫曾在凤翔领略过此酒的甘美风味,留下了“汉运初中兴,生平老耽酒”的诗句。

宋初,凤翔城内设置酿酒作坊多处,乡间里闾酿酒者极多,以所定岁课纳税,税利较大。所收之遗利,以助边费。

1062年,北宋文学家苏东坡任凤翔府签书判官时,对凤翔酒业发展颇为关注,在《上韩魏公证场务书》中指出,凤翔为全国著名的郡地之一,为生产陕西名酒的地方,如果限制酒业发展,便失去了税源,实在是国家财政上的巨大损失。

朝廷采纳了苏东坡的建议,允许民间制曲酿酒,由官方收税。于是凤翔的酒业得以兴旺发达,酒税也成为当时官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苏东坡任职凤翔期间,引凤翔泉水,移竹艺花,树柳植荷,增亭设榭,筑台添轩,修葺东湖,建成了著名的“喜雨亭”,落成之日,曾邀朋欢盏,举酒于亭上,饮用的是柳林美酒,并留下了惊世名篇《喜雨亭记》。

苏东坡还在一首诗中用“花开酒美曷不醉,来看南上冷翠微”的佳句赞美了柳林酒,后世东湖仍有墨迹尚存,使之盛名日彰,被称为“凤翔橐泉”。

相传宋昭宗在凤翔宴请侍臣时,曾捕鱼为馔,取柳林酒畅饮,李茂贞等侍臣得到这醇香甘美的酿中珍品,竟以巨杯痛饮,流连忘返,不能自己。

明代,凤翔境内“烧坊遍地,满城飘香”,酿酒业大振,仅柳林镇一带酿酒作坊已达48家。过境路人常“知味停车,闻香下马”,以品尝柳林美酒为乐事。

清咸丰、同治年间,凤翔县城与柳林镇等地酿酒作坊如雨后春笋般发展,酿酒技艺更加成熟,使酒品具有了独特的风格。

西凤酒以当地特产高粱为原料,用大麦、豌豆制曲。工艺采用续渣发酵法,发酵窖分为明窖与暗窖两种。工艺流程分为立窖、破窖、顶窖、圆窖、插窖和挑窖等工序,自有一套操作方法。蒸馏得酒后,再经3年以上的贮存,然后进行精心勾兑方出厂。

西凤酒无色清亮透明,醇香芬芳,清而不淡,浓而不艳,集清香、浓香之优点融于一体,幽雅、诸味谐调,回味舒畅。被誉为“酸、甜、苦、辣、香五味俱全而各不出头”。即酸而不涩,苦而不黏,香不刺鼻,辣不呛喉,饮后回甘、味久而弥芳之妙。属凤香型大曲酒,被人们赞为“凤型”白酒的典型代表。

[旁注]

神农氏 我国古代神话人物。本为姜水流域姜姓部落首领,后以木制耒,发明了农具,教民稼穑、饲养、制陶、纺织及使用火,因功绩显赫,以火德称氏,故为炎帝,尊号神农,并被后世尊为我国农业之神。

《酒谱》 成书于1024年,杂取有关酒的故事、掌故、传闻计十四题,包括酒的起源、酒的名称、酒的历史、名人酒事、酒的功用、性味、饮器、传说、饮酒的礼仪,关于酒的诗文等,内容丰实,多采“旧闻”,且分类排比,一目了然,可以说是对北宋以前我国酒文化的汇集,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唐会要》 北宋王溥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断代典制体史籍。它取材于唐代的实录文案,分门别类地具体记载了唐朝各种典及其沿革,保存了《新唐书》、《旧唐书》未载的史实,为研究唐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的情况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侍郎 我国古代官名。汉代为郎官的一种,本为宫廷的近侍。东汉以后,为尚书的属官,初任称郎中,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自唐以后,中书、门下两省及尚书省所属各部均以侍郎为长官之副,官位渐高。

喜雨亭 宋代大学士苏轼所建,位于陕西凤翔东湖之中。苏轼在凤翔做签判时,因为当地旱性严重,禾苗枯焦,苏轼赴太白山求雨。过了些日子,阴云密布,雷声轰轰,下了一场透雨。百姓欢呼踊跃,恰在这时苏轼的园亭完工。他于是给小亭取名“喜雨亭”。

[阅读链接]

在历史上,西凤酒曾在庆典之礼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据史籍记载,殷商晚期,牧野大战时周军伐纣获得成功,周武王便以家乡出产的秦酒犒赏三军;尔后又以柳林酒举行了隆重的开国登基庆典活动。“秦酒”就是想知道西凤酒,因产于秦地雍城而得名。

据凤翔的官方鼎铭文载:周成王时,周公旦率军东征,平息了管叔、蔡叔、霍叔的反周叛乱。凯旋后在歧邑周庙即今与凤翔畔临的歧山县,以秦酒祭祀祖先,并庆功祝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