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地琼浆——剑南春酒

西蜀文化古城的绵竹,素有酒乡之称。绵竹剑南春酒就产于绵竹,因绵竹在唐代属剑南道,故称“剑南春”。剑南春酒有着悠久的酿酒历史。天益老号酒坊遗址就位于绵竹市棋盘街传统酿酒街坊区,以酿造“剑南春烧贡酒”而闻名天下。

剑南春酒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酒品上乘。剑南春酒无色透明,芳香浓郁,醇厚回甜,清洌净爽,余味悠长,有独特的曲酒之香,为我国传统名酒之一,其品质一直是为国白酒前三甲。

绵竹玉妃泉的绝世佳酿

那是在我国东周初年,古蜀国的鳖灵因在蜀中治水有功,受到蜀中民众拥戴,于公元前666年前后称开明帝,建立开明王朝。开明王朝治蜀300余年,蜀地经济有较大发展,国势日渐强大。

开明王朝时期,蜀西绵竹地方的一位农妇产下六胞胎,有5个男婴和一个女婴。产妇分娩以后,因体力衰竭而亡故,其夫无奈之下将最后一个女婴弃于山溪之旁。

女婴的父亲走后不久,一头到溪边饮水的母鹿忽然母性大发,以乳汁将其哺活,并且百般呵护,当作自己生的小鹿一般喂养。就这样,处于绝境中的弱小生命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转眼5年过去了,女婴已经长成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女孩。有一天,女孩的5个哥哥偶然发现了在鹿群中的小女孩,但他们却互不相识,就把这件事当作一件趣事告诉了他们的父亲。

父亲听说后,连忙赶往山中察看,但见一个天真烂漫的赤身幼女和一群野鹿在山森中嬉戏,其玲珑矫健的身姿宛若仙子下凡。再细看了一会儿,这位山民的心跟着震颤起来,因为这女孩左肩一个红色胎记,竟然和他五年前所丢弃的女婴左肩的胎记丝毫不差!于是,就将自己的亲生骨肉抱回家中。

一转眼又过了10年,这个女孩越来越美丽,其容貌和身段之美不仅令看见的人心醉神迷,据说只要她到溪边一站,连游鱼都惊羡得沉到水底;只要她到山坡上唱歌,空中飞行的大雁连翅膀也扇不动了,竟从空中跌落下来。绵竹山出了个绝代美女的消息传遍巴蜀大地。

古蜀国的第十二世开明王得知这个消息后,马上带着侍从赶到绵竹,亲自接见这位山野村姑。当他目睹了这个美如天仙的女孩后,竟被她的美貌惊得目瞪口呆,久久说不出话来,立即下旨将她册封为玉妃,当天便要接回成都。

玉妃舍不得离开生她养她的绵竹山村,于是,美丽善良的玉妃将冠上的400颗珍珠抛向天空。这些珍珠在空中散而复聚,在落地的一刹那化为一眼清泉,并涌出400条溪流,在山水间流淌。

有了甘甜清洌的泉水,人们从此不再干渴,农田不再干旱。为了感念玉妃的功德,人们就把这眼清泉称为“玉妃泉”。在玉妃泉的滋养下,古蜀国成了天府之国。

正所谓“自古名泉必出佳酿”。在古蜀国时期,蜀地人们就已经酿制出了一种酒,被称为“烤酒”。这种酒有水的外形,清澈透明,也有火的性格,燃烧激情。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烤酒铸造了蜀地人心胸开阔、充满激情的性格。

据《绵竹县志》中记载:“惟西南城外一线泉脉可酿此酒”,并指出用这里的泉水蒸烤成酒,清香甘洌,若用别处的水就根本酿不出这样的酒来。

在古蜀国的西北方向,有一座海拔4000多米的龙门山,与古蜀国遥相呼应。山顶终年积雪,底层冰体融化浸润,历经数十公里的岩层过滤,净化后从山涧泉眼中自然涌出,这就是当地人所说的“玉妃泉”。

玉妃泉属于冰川水。冰川水是自然界中唯一的非循环水,它封存在原始冰川中,当山顶洁净的冰雪经过层层渗透,到达数百万年前的冰川时代地层时,每一滴水都历经长期的天然渗透,纯净度是江河湖海的循环水所不能比拟的。

冰川水在渗透过程中,有效地吸收了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人饮用后可以改善微循环,促进新陈代谢。而古蜀国用冰川水酿造的烤酒,就是后来名扬四海的“剑南春”酒的前身。可以说,冰川水是“剑南春”区别于其他酒种的制胜法宝。

剑南春在蜀地的酿酒历史有据可查。据考古发现,在四川广汉三星堆古蜀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大量形态和容量各异的青铜及陶瓷酒具,说明当时古蜀国酿酒业已有相当的工艺和规模。而绵竹距三星堆仅几十公里之遥,并且同属马牧河水系。若以此推算,此地当有4000多年的酿酒历史。

考古工作者还在绵竹金土村发现了战国时期的铜垒和提梁壶等精美酒器,说明战国时期绵竹酿酒业就有可能已经存在并且达到相当的水平。

在绵竹市棋盘街传统酿酒街坊区,分布着魏晋至宋并沿至明清的“天益老号”酿酒作坊遗址,这是国内历史最为久远、保存最完整并仍在生产的传统酿酒作坊。

“天益号”老酒坊发现的器物,均属魏晋南北朝时期遗物,其中发现南齐纪年砖一件,砖长31厘米,宽19厘米,厚5.5厘米,色青灰,基本完整,中部有竖行铭文“永明五年”四字。同时还发现了青釉盘口壶一件,通体完好,则是东晋时期的酒具。

据史籍记载,汉王朝宗室刘焉任益州刺史时,一度将州府迁至绵竹,使绵竹成为当时蜀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称:当初刘焉治理绵竹时,“亩收三十斛,有至五十斛”,“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这充分证明绵竹自古以来农业发达,经济繁荣。绵竹的先民在富足安定的生活环境下,用智慧创造出了酿酒技艺和丰富的酒文化并且代代相传。

考古发现和史籍记载都说明了剑南春酒文化源远流长,发源于古蜀国并已延绵数千年。

绵竹山水雄奇,物产丰美,唐代时就被道家列为“七十二洞天福地”之一。绵竹所在地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7度,年平均降雨量1097.7毫米,平均相对湿度大,年平均日照长,常年温差和昼夜温差小,土壤种类丰富多彩。

这种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适宜种植酿造剑南春的主要原料糯米、稻米、玉米、小麦、高粱等农作物,而且非常适宜多种酿酒微生物的生长发育,并对新酿出的剑南春具有非常好的催成老熟作用。

隋唐五代时期,四川没有遭到大规模的战争破坏,经济发达,在全国占有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唐代时的成都当时有50万人口,市场繁荣,酒肆繁多。

唐时绵竹隶属于剑南道,当时即生产出剑南烧春酒。“烧”是指“烧酒”即蒸馏酒,“春”是原指酒后发热的感受,唐人引之为酒的雅称,因此“剑南之烧春”指的就是绵竹出产的美酒。

唐开元初年,“诗仙”李白在蜀中漫游,经过绵竹,为了痛饮剑南烧春酒,他潇洒地脱下自己的貂皮衣服换酒喝,在当地留下了“解貂赎酒,价重洛阳”的千古佳话。

晚年避居成都西郊草堂的“诗圣”杜甫,多次游历绵竹,畅饮美酒,惬意之余,题下“蜀酒浓无敌,江鱼美可求”的绝句。

唐代名酒品牌以四川居多,其中剑南烧春最为有名。杜甫挚友韦续诗云:

烧春誉满剑南道,把盏投壶兴致高。

美景良辰添此物,诗情酌兴翻波涛。

唐肃宗时期,杜甫渐失望于官场,弃官入蜀,筑草堂于成都浣花溪,晚年寓居于此近十年。而韦续此时恰为绵竹县令,同是文人,又志趣相投,二人私下相交甚好,饮酒赏竹,题诗赠书,自不在话下,且二人又同爱剑南烧春。相传韦续的这首七绝即是在与杜甫把酒投壶时即兴所为。可见当时的剑南烧春在整个剑南道已富盛名。

唐朝百业兴旺,绵竹成熟酿酒技艺下诞生的剑南烧春倾动朝野。据旧史记载,779年,皇帝李适曾经郑重其事地面谕朝臣,要他们把剑南烧春是否上贡的问题,当作一桩国家大事来讨论。剑南烧春在当时的朝野引起不小的震动。

在唐宪宗后期的《唐国史补》中,将剑南之烧春列入当时天下的13种名酒之中。后来,剑南烧春作为宫廷御酒而被载于《后唐书·德宗本记》。这是唯一载入正史的四川名酒,也是我国至今唯一尚存的唐代名酒,是绵竹酒文化史上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因此,剑南春一直以“唐时宫廷酒,盛世剑南春”为传,流传后世。它是蜀酒文化中的奇葩。

[旁注]

鳖灵 传说中的古蜀国国王。传说鳖灵去世后,其尸流亡,溯江水上至成都,见蜀王杜宇,宇立为相,旋授以国位,号开明,即开明王朝。因鳖灵生长于多江湖的荆楚,识水性,有治水经验,望帝任以为相,命其继续完成治水事业。使岷江水患平,蜀民安处,勤于耕稼。后来受禅得国,是为丛帝。

册封 我国古代皇帝授勋封爵举行仪式时宣读的册文。古代,皇帝以勋封爵号授给异姓王、宗族、后妃等,都经过一种仪式,在受封者面前,宣读授给封爵位号的册文,连同印玺一齐授给被封人,称为册封。册封制度产生于殷商时期,后成为西周礼仪制度中的一项极重要的内容。

冰川 或称冰河,是指大量冰块堆积形成如同河川般的地理景观。受重力作用而移动的冰河称为山岳冰河或谷冰河,而受冰河之间的压力作用而移动的则称为大陆冰河或冰帽。冰川是地球上最大的淡水资源,也是地球上继海洋以后最大的天然水库。

三星堆 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分布面积12平方千米,已有5000年历史,是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

纪年砖 古墓中标有埋葬年代的砖,这些文字砖中有相当一部分有明确的纪年。多发现于汉墓中,其他时期的墓中也有发现,但相对较少。纪年砖具有重要价值,为研究当时的历史、文化、葬俗提供了实物证据。此外,汉代纪年砖是汉隶当中的宝中之宝。

投壶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宴请宾客时的礼仪之一就是请客人射箭。主人请客人射箭,客人是不能推辞的。后来,有的客人确实不会射箭,就用箭投酒壶代替。久而久之,投壶成为宴饮时的一种游戏。在唐宋之后得到了发扬光大。

[阅读链接]

自1913年开始,绵竹相继有50余家酒店、酒行、酒庄在成都西市营业,绵竹大曲成为成都“酒坛一霸”。剑南春酒质无色,清澈透明,芳香浓郁,酒味醇厚,醇和回甜,酒体丰满,香味协调,恰到好处,清洌净爽,余香悠长。

当代著名书法家启功赋诗赞:“美酒中山逐旧尘,何如今酿剑南春。海棠十万红生颊,却是西川醉前人。”作家刘心武赋诗:“人间有酒香满杯,难得剑南春滋味。艰幸独留自己尝,幸福赠予天下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