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远流长的李渡酿酒技艺
李家渡地处抚河中下游,紧靠抚河堤岸,终年清澈透明的地下水,清洌甘甜,是难得的制酒用水;赣抚粮仓,大米细腻圆润,晶莹剔透。抚河水,赣抚粮,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酿酒的上等佳品。
江西古镇李渡的酿酒历史源远流长,而江西人的饮酒历史也是非常悠久的,晋宋之际的文学家陶渊明,晚年家中比较贫困,却主张“得酒莫苟辞”,许多诗中都写了酒,还专门写了《述酒》一篇。
南朝的齐东昏侯肖宝卷和宋少帝刘义符“于华林园为列肆,亲为沽卖”。
我国宋代文豪王安石、欧阳修、词人晏殊等每过李渡必豪饮一番。如王安石《何处难忘酒》其一是:
何处难忘酒,君臣回合时。
深堂拱尧舜,密席望皋陶。
和气袭万物,欢声连四夷。
此时无一盏,真负鹿鸣诗。
李渡是古代江南芸芸学子进京赶考的必经之地,其酒文化,源远流长,底蕴丰厚,自古以来就有“酒乡”之美称,文人墨客,商宦布衣,皆因李渡酒而“闻香下马,知味拢船”。李渡高粱酒酒色清透,芳香浓郁,味正醇甜,深受人们的喜爱。
李渡是江西的粮仓,粮食丰收,老百姓就要酿酒,以供嫁女娶亲,过年过节,接待客人,祭祖祭神之用。李渡《邹氏族谱》载有二首饮酒诗,也可证明酒业历史悠久:
扫罢荒邺重叹嗟,羽衣邀我献松花。
瓦瓶酒醢龙膏酒,鼎新烹雀万古静。
听晚林鸣玉籁载,瞻阴壑起丹霞洞。
门前惆怅辞先垒,祸首红尘尽俗家。
祀余铁壁从兴嗟,观里停骖数落花。
春霭燕毛班序齿,风飘仙羽迭供茶。
浩歌瞒舞云洞鹤,微醉浓餐日暮霞。
宿鸟归林休重感,马蹄乘月却还家。
经历了清代的兴旺后,李渡白酒更是闻名全国。据县志载:到了清代中期,李渡有了以当地特产的优质糯米为原料酿制烧酒的习惯。到了清朝末年,李渡万茂酒坊广集民间酿酒技术,在糯米酒的基础上,引进了用大米为原料,用大曲为糖化发酵剂,用缸、砖结构老窖发酵制白酒的新工艺。
李渡高粱酒由此而发展起来,制酒作坊也随之增至七家。由于酒味醇浓纯净,清香扑鼻,名声大振,销路日广。全镇最高产量曾经达到40万斤,畅销赣、浙、鄂、皖等省。
李渡烧酒作坊遗址历史跨度近800年,是我国酒行业难得的“国宝”。遗址面积1600平方米,文化堆积11个层面分为南宋、元、明、清等几个时期,而主要为元、明、清遗迹与遗物,酿酒遗迹有水井、炉灶、晾堂、酒窖、蒸馏设施、墙基、水沟、路面、灰坑、砖柱等。
水井位于遗迹中心部位,始建于元代,后经增高,深4.25米,六边形红麻石井圈,口径0.66至0.72米,井台三合土筑。
炉灶始建于明代,红石与青砖砌,长径2.80米,短径1.42米,残高1.98米,烟道位于头端两侧;灶前操作坑呈“凹”字形,长2.70米,宽1.60米,深1.84米。
晾堂2处,明代晾堂50平方米,清代晾堂40平方米,卵石与三合土筑,表面不平,边界用红石砌。
酒窖22个,其中元代酒窖13个,直径约0.65至0.95米,深约0.56至0.72米;明代酒窖9个,有6个后世仍在使用,直径0.9至1.1米,深约1.52米。
蒸馏设施2处,圆桶形砖座,明代蒸馏设施经清代修补,直径0.80米,高0.62米,东南距灶0.85米。清代蒸馏设施直径0.42至0.54米,高0.38米。
遗址中有遗物350件,有陶瓷器、石器、铜器、铁器、竹木器等,以陶瓷器为主,陶瓷器又以酒具为多。
李渡烧酒作坊遗址的发现,再一次见证了江西悠久的酿酒历史,丰富了李渡酒文化内涵。北宋词人晏殊《浣溪沙》中说:
红蓼花香夹岸稠,绿波春水向东流,小船轻舫好追游。
渔父酒醒重拨棹,鸳鸯飞去却回头,一杯消尽两眉愁。
这正好与当年抚河两岸情景相印照,折射出李渡古镇与酒的渊源。
李渡烧酒作坊遗址年代之久,不仅在我国首屈一指,在世界上也是最早且延续时间最长的酒业文化载体。见证了人类的繁华,沧桑,醇香永流传。
李渡烧酒作坊遗址加上地面的街区、酒肆、商埠,共同形成完整反映我国古代酒业发达状况的遗产格局,这在世界上都是罕见的。
在以淀粉质为原料酿酒的各种方法中,特别是糖化、酒化同时进行和半固态发酵方法的运用以及这两项技术的巧妙结合,在酿酒工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科学价值,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旁注]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曾做过几年小官,后因厌烦官场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他是我国“田园诗”派创始人。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人称半山居士。封为舒国公,后又改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丞相、新党领袖。
族谱 又称家谱、家乘、祖谱、宗谱等。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家谱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是我国五千年文明史中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献,记载的是同宗共祖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北宋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是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与欧阳修并称“晏欧”。
[阅读链接]
李渡烧酒作坊遗址,是我国年代最早、遗迹最全、遗物最多、时间跨度最长且富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大型古代白酒作坊遗址,也是我国酒业的国宝,酒文化的重要代表。
李渡烧酒作坊的发现,为我国元代已生产蒸馏酒的论断提供了最具说服力的实物依据,证实了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关于李的记载:“烧酒非古法也,自元始创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