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之魂——客家拾英

在经过不断辗转迁徙之后,部分移民来到了这块被大山屏蔽的赣、闽、粤三角地区,与当地土著相互杂居,相互融合。

自古以来,闽粤赣地区就是百越文化、湘楚文化、岭南文化的交汇之地。博采众长,客家人对中原文化进行了有价值的传承和创造,形成了一种充满生机活力的独具特色的客家文化,既有中原文化的韵味,又处处展现客家人独有的特色,如客家建筑、客家服饰、客家饮食等。

民居奇葩的客家土楼

客家土楼,也称客家土围楼、圆形围屋。在我国的传统住宅中,客家土楼既科学实用,又有特色,规模之大,造型之美,历史之悠久,是世界民居中一朵罕见的奇葩。

土楼属于集体性建筑,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其造型大,无论从远处还是走到跟前,土楼都以其庞大的单体式建筑令人震惊,其体积之大,堪称民居之最。

土楼是以土做墙而建造起来的集体建筑,呈圆形、半圆形、方形、四角形、五角形、交椅形、畚箕形等,各具特色,其中以圆形的最引人注目,当地人称之为圆楼或圆寨。

圆楼以一个圆心出发,依不同的半径,一层层向外展开,如同湖中的水波,环环相套,非常壮观。其最中心处为家族祠院,向外依次为祖堂,围廊,最外一环住人。整个土楼房间大小一致,面积约10平方米左右,使用共同的楼梯。

客家土楼结构有许多种类型,其中一种是内部有上、中、下三堂沿中心轴线纵深排列的三堂制,在这样的土楼内,一般下堂为出入口,放在最前边;中堂居于中心,是家族聚会、迎宾待客的地方;上堂居于最里边,是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除了结构上的独特外,土楼内部窗台、门廊、檐角等也极尽华丽精巧。

客家土楼主要有3种典型,就是五凤楼、方楼、圆寨。从整体看,以三堂屋为中心的五凤楼含有明确的尊卑主次意识,可以肯定,它是汉族文化发源地的黄河中游流域古老院落式布局的延续发展,在其群体组合中,只有轴线末端的上堂屋采用了坚厚的夯土承重墙。

方楼的布局同五凤楼相近,但其坚厚土墙从上堂屋扩大到整体外围,十分明显的是,防御性大大加强。

圆寨,仅就名称而言,已表现出两大特性,一方面,在圆形建筑物中,三堂屋已经隐藏,尊卑主次严重削弱;另一方面,寨就是堡垒,它的防御功能上升到首位,俨然成为极有效的准军事工程。

从土楼建筑本身来看,客家土楼的布局绝大多数具备以下3个特点:

第一,中轴线鲜明,殿堂式围屋、五凤楼、府第式方楼、方形楼等尤为突出。厅堂、主楼、大门都建在中轴线上,横屋和附属建筑分布在左右两侧,整体两边对称极为严格。圆楼亦相同,大门、中心大厅、后厅都置于中轴线上。

第二,以厅堂为核心。楼楼有厅堂,且有主厅。以厅堂为中心组织院落,以院落为中心进行群体组合。即使是圆楼,主厅的位置亦十分突出。

第三,廊道贯通全楼,可谓四通八达。但只有永定的集庆楼是一种小单元式、各户自成一体、互不相通的土楼,这种楼在客家地区为数极个别。

客家土楼的主要建筑材料是黄土和杉木。在客家人聚居的闽、粤、赣3省交界地区,这两种材料取之不尽。特别是黄土,它取自山坡,因而不存在破坏耕地问题。旧楼若须拆除重建则墙土可以重复使用,或用于农作物肥料。

一般来说,由于屋架通风较畅,木构件受白蚁侵袭或潮湿糟朽的情形并不严重,旧料可以二次使用,土楼的施工技术较易掌握,可以完全人力操作,无须特殊设备。通常建楼时间安排在干燥少雨的冬季,此时正当农闲,族人可以大量参与工程,大大降低建筑费用。

客家土楼,特别是圆寨的坚固性最好。圆筒状结构能极均匀地传递各类荷载,同时外墙底部最厚,往上渐薄并略微内倾,形成极佳的预应力向心状态,在一般的地震作用或者地基不均匀导致下陷的情况下,土楼整体不会发生破坏性变形。

而由于土墙内部埋有竹片木条等水平拉结性筋骨,即便因暂时受力过大而产生裂缝,整体结构并无危险。

土楼最大的危险之一是水袭,但绝大多数做法是用大块卵石筑基,其高度设计在最大洪水线以上。土墙在石基以上夯筑,墙顶则设出挑达3米左右的大屋檐,以确保雨水甩出墙外。

客家土楼的墙体厚达1.5米左右,从而热天可以防止酷暑进入,冷天可以隔绝寒风侵袭,楼内形成一个夏凉冬暖的小气候。

十分奇妙的是,厚实土墙具有其他任何墙体无法相比的含蓄作用。在闽、粤、赣3省交界地区,年降雨量多达1800毫米,并且往往骤晴骤雨,室外干湿度变化太大。

在这种气候条件下,厚土墙保持着适宜人体的湿度,环境太干时,它能够自然释放水分;环境太湿时,吸收水分,这种调节作用显然十分益于居民健康。

客家土楼的厚墙是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是我国传统住宅内向性的极端表现。以常见的4层土楼为例,底层和二层均不辟外窗,三层开一条窄缝,四层大窗,有时四层加设挑台。

土墙的薄弱点是入口,加强措施是在硬木厚门上包贴铁皮,门后用横杠抵固,门上置防火水柜。这些全部出于防御要求。

恶劣的生存环境迫使家客家人极其重视防御,他们将住宅建造成一座易守难攻的设防城市,聚族而居。土楼内水井、粮仓、畜圈等生活初级火器时代,土楼使客家人获得了足够的安全保障。

在客家人中间,流传着很多在敌人久攻不下,“大楼安然无恙”的故事。

客家土楼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整体造型上。在这方面,3种典型均有其特点。

五凤楼一般选址于山脚向阳处,其立面中轴线上,下堂、中堂、上堂高度递增,作为主体的上堂居于支配地位。

轴线两翼横屋与之呼应地渐次升高,其重叠的三角形山面对峙左右,形成极工整的秩序构图。虽不着力于细部刻绘,但那错落有致的九脊歇山,饱含雄浑古拙的韵味。

方楼的造型特征与五凤楼近似,唯其下堂和横屋的外墙另厚升高,形成更为壮观的整体。

客家土楼主要分布在福建省的龙岩市,漳州、广东饶平县、大埔县。其中以永定县和南靖县内的客家土楼最具规模,造型也最为壮观。

永定县境内的大型方形、圆形土楼有8000余座,最大的圆楼直径为82米,最小的是洪坑村的“如升楼”,直径为17米。最古老的是高头乡高北村的“承启楼”,建于1709年,直径73米,楼内最多时曾居住80余户人家,有600多人。最壮丽堂皇的、最有代表性的是洪坑村振成楼。

其中,如升楼是永定众多土楼中小巧玲珑的土圆楼,俗称“米升楼”,建于1901年,已有上百年的历史。

据说,此楼楼主林高林原先缺少住房,后得一梦:一轮红日下落此地,他认为此地建房好,便千方百计筹措资金,自己出工挑土用了3年时间才建成这座最小的圆楼。

那么,为什么主人又为此楼命名为“如升楼”呢?是因此楼楼小,像客家人昔时用竹筒做成的量米“米升”,为此,人们便把它称之为“袖珍土楼”。

如升楼是单圈结构,楼周长只有56.6米,直径为18.2米,屋内天井为圆形,屋顶瓦面内侧连缘为八卦形,外侧边缘为圆形。楼内住有6户人家,家居紧凑,井然有序。

不过,后人认为,此楼取名“如升楼”还有“如日东升,光明万年”的意思。

永定县境内的承启楼位于永定高头乡高北村,据传,此楼从明崇祯年间破土奠基,至清康熙年间竣工,历世3代,阅时半个世纪,其规模巨大,造型造型奇特,古色古香,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

高四层,楼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圆中圆,圈套圈,历经沧桑三百年。

这是对该楼的生动写照。

承启楼直径73米,走廊周长约230米,全楼为三圈一中心。外圈4层,高16.4米,每层设72个房间;第二圈二层,每层设40个房间;第三圈为单层,设32个房间,中心为祖堂,全楼共有400个房间,3个大门,2口水井,整个建筑占地面积5376.17平方米。全楼住着60余户,400余人。

承启楼以它高大、厚重、粗犷、雄伟的建筑风格和庭园院落端庄丽脱的造型艺术,融与如诗的山乡神韵,让无数人叹为观止,为此,我国后来将它收入我国名胜辞典,号称“土楼王”,它与北京天坛、敦煌莫高窟等我国名胜一起竞放异彩。

永定县境内振成楼,位于永定湖坑镇洪坑村,建于1912年,占地5000平方米,悬山顶抬梁式构架,分内外两圈,形成楼中有楼,楼外有楼的格局。

前门是“巽卦”,而后门为“乾卦”。外楼圈4层,每层48间,每卦6间;每卦设一楼梯,为一单元;卦与卦之间以拱门相通。楼内有一厅、二井、三门和8个单元。

“巽卦”与“乾卦”之间是隔火墙,一卦失火,不会殃及全楼;卦与卦之间还设卦门,关闭起来,自成一方,开启起来,各方都可以相通。一旦盗贼入屋,卦门一关,即可瓮中抓活鳖。

祖堂似一个舞台,台前立有4根周长近2米、高近7米的大石柱,舞台两侧上下两层30个房圈成一个内圈,二层廊道精致的铸铁花格栏杆,据说,这是从上海运到此楼嵌制的。

大厅及门楣上有“里堂观型”、“义声载道”等题字。楼内还有永久性楹联及题词20余幅,充分展示了土楼文化的内涵。

振成楼的设施布局既有苏州园林的印迹,也有古希腊建筑的特点,堪称中西合璧的建筑奇葩。它的建筑模型与北京天坛作为我国南北圆形建筑代表参加了美国洛杉矶世界建筑展览会,引起了轰动,被誉为“东方建筑明珠”。

在永定县境内,除了这几座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著名土楼,还有著名的高北土楼群、洪坑土楼群、初溪土楼群和衍香楼、振福楼等,它们主要分布在福建西部崇山峻岭中,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著称于世。

南靖县内的客家土楼以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和贵楼群、怀远楼等最具代表,这里面不单有最常见的圆形土楼,还包括了方形土楼、交椅形土楼等,它们覆盖了完整的土楼群建筑样式。

其中,田螺坑土楼群位于福建漳州南靖县书洋镇,建县已有600多年历史,由1座方楼、3座圆楼和1座椭圆形楼组成,方楼居中、其余4座环绕周围,形成依山势错落布局,被当地人戏称为“四菜一汤”。

方楼也称步云楼,是田螺坑土楼群的第一座土楼,始建于1796年,高三层,每层26个房间,全楼有4部楼梯。取名步云,寓意子孙后代从此发迹,读书中举,仕途步步高升青云直上。

据说,当年,步云楼刚刚兴建起以后,当地的客家人便有了财力,随即在它的右上方动工修建新一座圆楼,叫和昌楼。

和昌楼也是三层高,每层22个房间,设两部楼梯。1930年,步云楼的左上方又建起了振昌楼,还是三层高,每层26个房间。后来,瑞云楼又在步云楼的右下方拔地而起,仍然是三层,每层26个房间。

田螺坑土楼群的最后一座文昌楼,准确地说它是一座椭圆形楼,三层,每层有32个房间。

田螺坑自然村因地形像田螺,四周又群山高耸,中间地形低洼,形似坑而得名。在5座土楼之间,有被岁月熏黑的旧木板,以及木板上的红春联,洋溢着陈旧而美好的气息;高悬在楼道和木柱上的青葱菜子、竹编箩筐,或互倚,或列队,或相望,随意中构成了土楼人家美丽的装饰。

田螺坑土楼在基址穴位的选择上,遵循我国的风水文化。步云楼为“扑虎”位,和昌楼为“螃蟹地”位。据考证,5座土楼之间采用黄金分割比例而建造;史学家、地理学家称这五座土楼为《周易》金、木、水、火、土的杰出代表。

4座圆楼簇拥着一座方楼,像是一朵怒放的梅花,美妙绝伦,璀璨夺目,又像是一支气势磅礴的五重奏交响曲,在青山秀水间激越地奏响。

公路随着山势蜿蜒而下。随着观看角度的变化,田螺坑景观魔术般地不断变幻,圆楼时而在前时而退后,方楼时而隐蔽时而暴露。

来到坡底公路上,抬头往上一看,田螺坑土楼群犹如布达拉宫横空出世,巍峨耸立,庄严肃穆,在阳光下一派金碧辉煌。这四座圆楼的建造者以顺地势增减一层屋柱高度的方法,成功地在第二层取得了平面,大大方便了居住。

当然,在客家人居住的地方,除了上面这些最具代表的客家土楼之外,还有一种是依山建造的一字形土楼,在楼正面及左右两侧筑起转墙,大门设于围墙一侧,全楼形似锁头,因而被称为“锁头楼”。

客家土楼建筑,是我国文化中一种纵贯古今的结晶,是落后生产力和高度文明两者奇特的混合。它们在技术和功能上臻于完善,在造型上具有高度审美价值,在文化内涵上蕴藏有深刻内容。

[旁注]

牌位 又称灵牌、灵位、神主、神位等,是指书写逝者姓名、称谓或书写神仙、佛道、祖师、帝王的名号、封号、庙号等内容,以供人们祭奠的木牌。牌位大小形制无定例,一般用木板制作,呈长方形,下设底座。牌位书写,古代一般多用老宋体、自上而下竖写。

集庆楼 位于福建省永定县下洋镇,依山面水,与紧邻的4座圆土楼和31座方土楼相呼应,构成风光秀丽的初溪土楼群。全楼占地2800多平方米,由两个环圆形楼组成,外圈有4层共200多个房间。它是永定现存最古老、结构最特殊的圆土楼。全楼木制结构不用一枚铁钉,是一处难得的古代建筑典范。

九脊歇山 九脊顶也叫歇山顶,是我国传统木构建筑屋顶形式之一种,因为屋顶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和四条戗脊共九条脊而得名。歇山顶由4个倾斜的屋面,1条正脊、4条垂脊、4条战脊和两侧倾斜屋面上部转折或垂直的三角形墙面组成,形成两坡和四坡屋顶的混合形式。

天井 四面有房屋、三面有房屋另一面有围墙或两面有房屋另两面有围墙时中间的空地。南方房屋结构中的组成部分,一般为单进或多进房屋中前后正间中,两边为厢房包围,宽与正间同,进深与厢房等长,地面用青砖嵌铺的空地,因面积较小,光线为高屋围堵显得较暗,状如深井,故名。

北京天坛 地处原北京外城的东南部,故宫正南偏东,正阳门外东侧,始建于1420年,是我国明、清朝两代帝王冬至日时祭皇天上帝和正月上辛日行祈谷礼的地方。

悬山顶 即悬山式屋顶,宋朝时称“不厦两头造”,清朝称“悬山”、“挑山”,又名“出山”,是我国古代建筑的一种屋顶样式。在古代,悬山顶等级上低于庑殿顶和歇山顶,仅高于硬山顶。特点是屋檐悬伸在山墙以外。悬山顶属于民间建筑。不管是实物资料还是间接资料,凡是较重要的建筑,都没有用悬山顶的。

门楣 就是正门上方,门框上部的横梁,一般都是粗重实木制作。古代按照建制,只有朝廷官吏所居府邸才能在正门之上标示门楣,一般平民百姓是不准有门楣的,哪怕你是大户人家,富甲一方,没有官场上的身份,也不能在宅门上标示门楣。

衍香楼 是一座圆形土楼,坐落在永定县湖坑镇新南村,建于1880年,创建人是苏谷香。楼也按八卦构建,其特色是:楼的内厅仿府第式建筑,有后堂、中堂、前堂,厅左右侧有厢房。厅内及楼外围墙、左右小门等雕刻精巧,墙壁上书画精美,龙飞凤舞。整体布局协调、统一、美观而实用。

《周易》是一部我国古哲学书籍,亦称易经,简称易,因周有周密、周遍、周流等意,被相传为周人所做。《周易》是我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对我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周易》涵盖万有,纲纪群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

布达拉宫 俗称“第二普陀山”,屹立在西藏首府拉萨市区西北的红山上,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宫堡式建筑群,建于7世纪中叶。建筑占地10万多平方米,房屋数千间,是拉萨的重要标志。每逢节日活动,宫门挤满信仰藏传佛教各民族佛教徒,成为著名佛教圣地。

[阅读链接]

永定县境内振成楼俗称“八卦楼”,并且是遵循八卦的样式建造的此土楼。

那么,当年,永定客家人为什么要遵循八卦建造这座土楼呢?究其历史根源:首先,客家人从中原迁徙而来的,受我国传统文化思想影响极深,而八卦又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之一,所以在建造居住的楼房时,加以运用,是情理之中。

其次,经过数代的迁徙,为求生存,客家人面对着自然与社会中种种困难,而八卦自古以来,便被人们用以排兵布阵,抵御敌人。从安全角度出发,在设计、建造土楼时运用八卦,对于睿智的客家人来说,便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