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粤赣客家人全球大迁徙

1277年,元朝蒙古人进入闽粤赣山区,为了避免与蒙古人发生战争,客家人形成了空前的大迁徙,他们进入到山中,形成了“逢山必有客,无客不住山”的居住特点,后来,这一居住特点成为典型山区客家居民的特征。

与此同时,最先进入闽赣的中原氏族又分迁至粤东、粤北。于是,客家人中流入汀州的人也就越来越多。

元末明初,由于战乱,又触动了客家人的迁移。迁出地多为福建,迁入地则集中在岭东循衡各地。

主要原因是岭东循衡位于岭南东部北上的最佳通道上,有较多的低洼丘陵盆地可供开垦,加上在元末明初的战乱过程中一度变为废墟,即响应“文陆号召从军勤王,崖山之覆,州人士死者十尽八九,井邑皆空”。为此,很多客家人从他邑迁来此地重新组合。

由于大量客家人在元末明初迁入岭东循衡一带,从而使广东梅州成为客家腹地,成为客家的聚居中心,拥有“客都”的地位。

在梅州,有一个民间传说:

宋代末年,宋帝昺一行被元兵追赶南下,来到梅县松口镇的燕赖村渡口,为大江所阻。正当危急之际,从山上走来一群口唱山歌,肩挑柴草的妇女,宋帝的随从即上前请求救援。

樵妇见义勇为,撂下柴草,手执挑杆、镰刀堵住路口,把住渡口,组织渡船护送宋帝一行渡江。

元兵追至,发现路口被堵,沿河、山口有人把守,不明虚实,疑有伏兵,便不战而退。宋帝昺为谢“救驾”之功,赠以金银珠宝,樵妇们不受,宋帝感于樵妇忠义,诏令封赠全体樵妇以“孺人”称号。

于是,在梅州客家妇女去世后,则可按七品官员的诰命夫人的服饰殡葬:穿戴凤冠霞披、松鹤袍、珠绣鞋。在墓碑上均可刻上某某“孺人”之墓。

这种墓葬的方式,因为其殡葬服饰非常昂贵,大多数平民百姓是办不起的,为此,这种墓葬只流行在梅州的富贵人家中使用。但是,墓碑上的“孺人”称谓则不论贫富皆可使用。

而在其他客家人居住的地区,不是七品官员的诰命夫人去世后,一般只在墓碑上刻上“某某氏”之墓,连名子都少见。

明末清初时,由于满族贵族入主中原,人口越来越多,造成了山多田少的局面,为此,为了避免和满族人发生不必要的冲突,客家人进行了又一次地大迁移。如明嘉靖年间从程乡、长乐迁海丰、归善、新安等沿海地区,从汀州迁至福州等地。

在这一时期,有的客家人甚至随同民族英雄郑成功迁到台湾居住,形成了台湾最早的客家人。

清初康熙年间,部分客家人又从嘉应、韶州各属迁至以广州为核心的增城、花县、新安、东莞、鹤山等地;“复界”迁至宝安、深圳、香港、中山、台山等地。

不久,清政府鉴于四川多年天灾人祸,人户稀少,便采纳了湖广总督祖远泽“移湖广、滇四川”的移民措施,迁四川者给予银两资助以及垦荒免税的优惠政策,这时粤赣客家,因系商日繁,资力日充,而所居地域,山多田少,耕殖所获,难于供用,遂随湘鄂农民之后迁徙入川。

这一时期的迁徙路线:主要由闽粤岭山地域,分迁至广东中部及沿海地区,及四川、广西、贵州、云南和台湾等地,还有小部分回迁至江西赣南及赣中赣北西部罗霄山脉两侧。这也是江西的客家,有新客和老客之分的由来。

清同治年间,因为广东西路事件及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又引起部分客家人迁徙。广东西路事件后当地大部分客家人在官府资助下向南迁入高、雷、钦、廉各州,尤以高州的信宜、雷州的徐闻最多,远者渡海至海南岛崖县及定安等地。

此外,还有部分客家人迁入到香港、澳门、汕头、厦门和海口一带。这一时期,客家人主要由广东中部、东部迁至西部、南部及海南与东南亚等世界各地。

[旁注]

粤东 指广东省的东部,其涵义狭义的粤东包括5个地级市,除了汕尾市、兴宁市、五华县在我国古代史部分,受惠州府管辖外,其余四市都受潮州府节制。现在,一般情况下,粤东地区包括汕头市、潮州市、揭阳市、梅州市、汕尾市、河源市;但有时候是指汕头,揭阳,汕尾,潮州。

粤北 即广东省北部地区,通常指韶关、清远两个地级市下辖区域,有时也将河源算入。粤北地区有悠久的历史,是唐朝重臣张九龄的出生地。粤北,是广府民系南迁重要中转站;同时,粤北也是客家民系形成与发展的重地。

诰命夫人 汉代以后,王公大臣之妻称夫人,唐、宋、明、清各朝还对高官的母亲或妻子加封,称诰命夫人。明清时期形成了非常完备的诰封制度。诰命夫人品级跟其丈夫官职有关,有俸禄,但没实权。

郑成功(1624年~1662年),是17世纪明末民族英雄,名森,字明俨,号大木,幼名福松,因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世称“国姓爷”。他一生最大的成就便是收复了被荷兰占领38年之久的台湾,郑成功收复台湾以后,鼓励垦荒种田,大力发展生产,兴办学校,促进了台湾的发展。

总督 清朝时期对统辖一省或数省行政、经济及军事的长官称为“总督”,尊称为“督宪”、“制台”等,官阶为正二品,但可通过兼兵部尚书衔高配至从一品。与只掌握一省行政事务的巡抚不同,总督兼管数省,同时在政务之外也兼掌军务。

[阅读链接]

据说,关于“移湖广、滇四川”的移民措施,源于清康熙初年。当时,四川巡抚张德地经重庆至泸州,沿途巡查,乘船走了好多天,张德地都没有看到几个人,为此感到好生奇怪:当地的人都到哪里去了呢?随从回答:都死了。

原来,明末清初的30多年间,由于战乱、灾荒和瘟疫,四川人口越来越少。据考证,清初四川人口只剩下50来万,重庆城只剩下数百家人,重庆所辖的州县内,有的只剩下十几家人!

张德地赶紧把这一情况报告给朝廷。康熙下旨,鼓励各地人向四川大规模移民,清政府还为此颁布了一系列移民优惠政策。为此,湖南、湖北、广东、河南等省的移民,浩浩荡荡往四川涌来,长达数十年的“湖广填四川”移民活动由此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