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帝车

人间,沧海桑田,万籁俱寂。唯灼目的北斗,伴着灿烂的群星,又开始了一天的劳作。天帝泰一坐在第一至第四星的魁内,踏着彩云的巨轮,巡视

天际。苍龙超舞,金乌展翅,臣僚迎驾,在第七星上还站立着生有双翼的羽人,轻拂着与第六星相邻的辅星。这就是帝车北斗神话的模拟图像。与之相近似的画卷,形态更为生动,雍荣华贵的天帝驭车,各种乐神尽情地歌舞, 迎驾者举着奏章在跪地等候,完全人化的神似已主宰了这天地人间的一切, 天神、世俗的统一体构成了北斗帝车的独特风格,倾注了古代人们对北斗星辰的特殊尊崇。

北斗有七星。天帝分别命名为天枢。天旋、天玑、天权、玉衡、开阳、瑶光。它们均衡排列,一至四星称之魁,其状如勺,五至七星为后,状似勺柄。头大柄长,这就是七星的身姿。

据说,它的使命是司时和明向。执行使命的北斗,一年要经天上一周, 春天时斗柄在东方,夏天时指向南方、秋天时指向西方,冬天时指北方。它运行的时间节奏和方向性,为世人提供了季节和方位的概念。黄帝制“黄历”, 定四季明时月,就是首先靠了北斗的指引。古代人们在不幸的迷途上挣扎, 也都常常要靠北斗辨识方向。这样,它后来就被封为时神。

北斗还是天帝的车骑。它位于天体中央,最受尊敬的天帝泰一就住在这里。泰一是很严格的神,管天上的诸神从不讲什么情面,总要以北斗为帝车, 定期巡视。这样一来,北斗载着天帝行走天下,察访百官,观看民情,又成了天帝的好助手。因为在天帝身边的缘故吧,它的光要比别的星辰明亮;还因为它体察民间疾苦,人们都喜爱它的光明磊落;它为春播秋获提供节气, 人们都赖它生存。它同凡间的人民结成了世世代代的友谊。

北斗帝车的故事,最早的记载见于《史记·天官书》:“斗为帝车,运于中央。”司马迁把上古时代就已存在的传说完全形象比了。其实,这恰恰是一段重要的天文科学笔记。古人在观察天体中的星辰运行规律时早就发现,要数北斗特殊而且自矜。它从不没入地下,只围绕北极星座回转;它居于天体中央,不只是神话中的帝宫,而且是群星之王,连二十八宿也以北斗为中心。自然,天体星辰的真正主宰当是北斗七星,而那天帝泰一只是一个幻梦的外壳了。

这一科学成就,曾为中西方所瞩目,也引起过一段不大不小的争论,提出了许多有关北斗在天体中的地位,北斗与月亮的关系,甚至还掺入了一点宗教色彩的内容,就是二十八宿的宿站到底是属于月亮还是北斗,等等。尽管争论没有明确的结果,但从此开始的对北斗星座的观察研究却大为深入, 终形成为一门北斗星际学说。有的科学家说,这门科学的设立,还应溯及和感谢北斗神话的传说。

汉代对天体科学的研究有了较大的发展,张衡制作的地震仪、浑天仪都是这个时代的巨大进步。描绘科学方面的绘画,也适应时代的需要,而相继产生。描绘北斗的画像石刻就是代表作之一。它将天、人、神融为一体,集科学观察、幻想于其中,天神变化成人间帝王的模样,人在自然界的地位成了名副其实的主宰。画面构图的巧妙,人物相互之间的协调,显得整个画幅自然而和谐,生动而逼真。

一条昂首腾越的巨龙,周围点缀着十八颗星星,顶端一侧的月宫中,还有奔命的玉兔和神气十足的蟾蜍,它们共同构成一个苍龙星座,即四方神中的东官。与它相对的是白虎星,一只血盆大口的猛虎在星际间驰驱,身边镌刻着九颗明星,飘动着滚滚的白云,这就是四方神中的西官。另外,还有轻歌曼舞的南官朱雀,世代与应龙结为一体的北官玄武,它们各自占据一方,

共同组成天界的四方神灵。

龙的传说,早在夏朝已经出现。

据说,中华民族的祖先黄帝,为了制作战胜蚩尤的武器,浇铸人们生活中用的铜器,亲自带领工匠们到寿山开矿炼铜。战胜蚩尤后,他决心从此罢兵息戈,过和平的日子,就把天下所有的兵器销毁,铸造了九只大鼎,用来镇守八方和天地的中央。鼎铸成后,普天下欢庆。就在这时,从天上降下一条巨大的黄龙,恭顺地等候黄帝骑上它。黄帝意识到龙是从天上专程来接他的,便告别天下的父老,跨上了黄龙的脊背,再也没有回归人间。人们想念他,就把龙作为图腾加以崇拜,以表示对黄帝的垂念。从此,龙就成了历代帝王的化身,不断地生育着“真龙天子”,降临人间来当皇帝。

白虎是百兽之王,也是一个仙界的神灵。初生的虎,大都是黄色的,要经过五百年的艰苦磨练,才能变成白色。传说汉宣帝在南郡曾猎获了一只白虎,视为珍宝,让它拉车,当作坐骑,载着他巡游四方。每当他乘白虎出行, 常见仙人们乘着三虎车,风驰电掣在云海星河中。虎就因此著名天下。

苍龙、白虎,同朱雀、玄武,后来成了四方之神,做了月亮的“臣僚”, 每人管辖一方,劳作生息。

从遥远的常羲生月之时起,据说,月亮就同太阳分了工:太阳值日,月值夜;年年月月,永远如此。当月亮在夜间巡狩时,有一定的路线和规程, 大致绕天一圈得经过四个方位、二十八个路段,每天走一段为一站。这样月亮绕天一圈,要住二十八宿。月亮终年勤劳巡狩,十分紧张而疲劳,于是决定每隔七天休整一下,而每一个第七日的休整地,恰恰是轮流在苍龙、白虎、玄武、朱雀的神宫,它们也就成了一方的东道主,居于其他小站星座的前列。这样,他们自然又成为各方六星站的首领。

据说,黄帝发现了月亮的这一秘密,便协日月以定时间,按照月亮的行程规律,定月行一站为一天,行七天为一周(方),二十八天为一循环圈, 称一月。并特地命大臣皋陶写成法令公布于众,世间人称作“黄历”。后来, 大禹将黄历再作了点修订,法定为“夏历”。

这苍龙、白虎、玄武、朱雀也就成了确定和把守四方方位的神,各领六星,为民间所承认。每当人们要辨认东西南北时,总要以它们为标志;地球上的耕播、建筑、房屋、池塘也都照它们定相位,这四方神就成了人类生活中重要而不可缺少的方位神,为世世代代供养,过旧历年时还要特别张贴于门墙上,以表敬仰。古时候人死归天,也要根据墓穴方位,把四方神雕刻在墓门上,祈求方位神保佑他们平安到达天国。

月行二十八宿和四方神的传说,正是我国天体星辰科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成果。大概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把地球赤道附近的天空分成了二十八个不等部分,每个部分都由一个星宿作标志,这就是二十八宿的来历。或许是根据这一科学观察,古人编出了月亮运行一月换二十八个宿店的神话。而四方神呢,则是根据二十八星宿划分的四个大的不等区系,分属东西南北四方; 而每方中又各有七宿组成,即:

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氏、房、心、尾、箕; 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 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

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古代又称四方神为四官或四宫,其意义是为月亮休息的宫阙,恰恰说明一周七日的始源确与四方神

有关。这就难怪古人作月历牌而不用日历牌,不能不说是一种民族惯例习规了。

关于四方神的绘画、雕刻,在汉画中是一个特定的题材,无论在墓室壁画或画像石刻上,其内容几乎一致,而在风格上各异。一般说来,都注重刻画龙虎的苍劲和威严,朱雀的自由自在和轻盈举步,以及玄武的忍辱负重、老练稳恒。多样多姿的神态,使四方神在汉画的生命中占据了光泽灼目的一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