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人喜校猎
汉人喜猎。每当春回大地,绿草如茵,汉代的帝王士庶,便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校猎。
碧绿的田野上,猎犬欢跃,雄鹰飞翔,持械牵犬的猎户疾步尾随,惊恐的鹿兔虎豹仓皇逃生。瞬息间,宁静的平衡被打破,田园诗境变成了生死争斗的猎场。搏虎的一般是武士身分的猎手,经过一番激战,终把匕首刺入虎喉;擒野牛、捉野猪的猎人,赤手空拳,它不仅要求有超人的臂力,而且要勇敢地握着凶悍野牛的利角生擒它,因为当时人们捕捉的牛、猪都是为了驯养,目的不在食肉;金钱豹是勇比雄狮、智过虎王的珍贵动物,捕捉起来更难,而高明的猎师却可唾手而得,甚至一人能肩扛手提着两只花豹,载兴而归。校猎的主导人,大都是庄园主或官吏,但他们从不亲自参与搏斗,骑在高头大马上远远指挥、观阵,才是他们的乐趣。这种靠人搏猎的形式,大概是渤海之滨和江淮平原一带的独自特点。
秦晋多丘陵和山区,则又是另一番情景。野兽善于根据山地的气候地理条件,改变自身的生活习性。于是,这里的狩猎,往往是车驰马奔,前呼后应,一出猎便是一队英姿勃勃的骑旅,形成一个钳形的包围圈。而绕山林迅逃的野鹿、借泉池喘息的羚羊,还有狡黠的狐、灵敏的獐,又充满了惶恐、忧患和强烈的生命感。追逐、求生、奔亡,山林、泉池、箭雨,共同交织成一幅车马校猎的宏大图卷。
这就是所谓的“平原喜搏,高原喜射”的两大校猎方式。追溯搏猎的历史,可知它是一种古老的东方传统、类人猿时代的遗迹;射猎,则较晚,大都认为它是战国中末期的产物,是胡汉民族间相互交流学习和融合的历史结晶。下面请看两则有关的故事和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