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 记

将这本小书名之为“心仪”是大致准确的。读者从书中可以看出,作者对所谈到的艺术家虽然并非一概“心仪已久”,但也大多心向往之。

我在《域外作家小记》的引言中说过,做为一个写作者,我们这一代人至少在阅读方面是非常有福的,今天可以饱览如此之多的名篇佳作,得以窥见长达几个世纪中的伟大艺术家的姿容。的确,这是时代给予人的特殊恩惠。但我想,如果不仅从一个写作者的角度去对待这一机遇,那么其幸福感可能更大也更为强烈。

人生失去阅读伟大艺术、理解伟大人物的机缘是十分可惜的。人生失去了这种能力就更可悲。显然,具有这种能力的人将获得巨大的、特异的幸福。我们总是为了使自己能够始终拥有、并不断获得和保持这一能力而努力不息。

我在引言中还谈到写出自己这些阅读悟想所具有的危险性。其“危险” 当然远非世俗意义上的,而是指面对一些微妙难言的情愫、面对一些特异心灵的时刻,这种“感悟”的轻率、失真,这种由于无知而导致的偏狭和尴尬, 等等。

法国诗人里尔克在当年曾被另一个比他更年轻的诗人、同时也是他的一个忠诚读者誉为“旷百世而一遇”的非凡人物:“一个伟大的人、旷百世而一遇的人说话的地方,小人物必须沉默。”

本书中为数不少的艺术家,也正可以称为“旷百世而一遇”的人物。这是显而易见的。在他们“说话的地方”,我们当然最好还是“沉默”。

是的,沉默;不过有时我觉得仅仅是“沉默”还不够,还需要进而表达出心头的一点什么——这纯粹是为了自己的心灵,因为只有这样它才能够安宁。只是后来,只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这些表达又变为朋友间兴奋与欣悦的交流。

我有时真无法表述自己对艺术和艺术家那种特异的、深长的挚爱。我只能一遍遍地抚摸他们的著作;在午夜,在一个人的时刻,我特别满足于倾听这抚摸的声音。这本书的名字如改为“抚摸”,也是同样地贴切啊。

当然,书中所写到的作家也不全是我“最喜欢”的。但他们却无一例外地曾使我产生过深切的感触。有许多时候,我还想写出更多这一类文字,只是觉得自己尚无时间和能力。我于是想在将来,在某一天,我一定会全部写出沉浸其中时的那些难以言喻的感受。那些诗人的名单可以开列很长很长, 他们早就应该归在“心仪”的行列之中。于是在这篇后记结束时,我即把涌入脑际的诗人的名字附录于后。

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独自构成了旷远博大、绚丽迷人的世界。我长久地感念着他们。

他们是——

〔西班牙〕塞万提斯

〔英国〕吉卜林

〔美国〕梅尔维尔

〔墨西哥〕胡安·鲁尔福

〔俄罗斯〕玛·茨维塔耶娃

〔俄罗斯〕阿赫马托娃

〔美国〕霍桑

〔美国〕雷蒙·卡弗

〔黎巴嫩〕纪伯伦

〔美国〕亨利·詹姆斯

〔法国〕福楼拜

〔法国〕波德莱尔

〔法国〕马拉美

〔法国〕莫泊桑

〔法国〕梅里美

〔英国〕康拉德

〔英国〕爱·摩·福斯特

〔法国〕卢梭

〔阿根廷〕胡·科塔萨尔

〔德国〕格拉斯

〔法国〕马丁·杜加尔

〔美国〕庞德

〔英国〕戈尔丁

〔俄罗斯〕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美国〕海勒

〔美国〕塞林格

〔英国〕格雷厄姆·格林

〔美国〕梅勒

〔德国〕海因里希·伯尔

〔英国〕奥尔德斯·赫胥黎

〔法国〕保尔·瓦雷里

〔新西兰〕曼斯菲尔德

〔英国〕伊迪丝·西特韦尔

〔英国〕奥登

〔法国〕安德烈·马尔罗

〔英国〕乔治·奥威尔

〔法国〕莫里亚克

〔美国〕辛格

〔法国〕加缪

〔英国〕拜伦

〔英国〕彭斯

〔法国〕左拉

〔英国〕司各特

〔美国〕惠特曼

〔英国〕奥斯丁

〔美国〕欧文·斯通

〔英国〕莎士比亚

〔英国〕狄更斯

〔意大利〕但丁

〔俄罗斯〕肖洛霍夫

〔德国〕亨利希·曼

〔俄罗斯〕蒲宁

〔墨西哥〕帕斯

〔乌克兰〕谢甫琴科

〔爱尔兰〕萨缪尔·贝克特

〔瑞典〕斯特林堡

〔英国〕金斯利·艾米斯

〔法国〕纪德

〔法国〕玛格丽特·杜拉

〔墨西哥〕富恩特斯

〔丹麦〕克尔恺郭尔

〔古巴〕卡彭铁尔

〔英国〕斯威夫特

〔法国〕罗伯—格里耶

〔法国〕尤内斯库

〔英国〕济慈

〔法国〕斯汤达

〔波兰〕显克微支

〔西班牙〕希梅内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