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劳工万岁

  1. 艾克卡热爱神圣的劳工。他认为,为了眼前,就得放弃未来,为了未来,就要付出代价。人在创造中消亡,在消亡中诞生。这种不可舍弃的恶性循环似乎是唯物的。

当然,艾克卡自称绝不是个社会主义者,但由于他来卤艰苦的意大利移民家庭,强烈地相信劳工是神圣的。对于劳工们所付出的时间和努力是否能得到好的报偿,他是非常关心的,只要是公司赚钱,他赞成财富分享。

早在 1914 年,当亨利·福特一世决定付给他的员工一天 5 美金的工资时,这过程中就产生了中产阶级。他的见解是,只要在这个国家里的劳工们能过上好的生活,社会的中产阶级就自然产生了。今天美国整个民主政治的基石就是那些每小时赚 15 美金的工人,他们买房子、购置汽车、冰箱,他们是整个国家经济的润滑剂。

大众传播媒介的关注焦点集中在极富与极穷的人们间,然而实际上是中产阶级让我们有稳固的生活和不停滞的经济。一个人能赚的钱只要能支付他的贷款,吃的很好,有车可开,能送他的孩子上大学,并且每个礼拜能和他的太太出去吃顿可口的饭菜,看场表演,他就满足了。而只要中产阶级满足了,那国家就不会有内战或革命了。

美国和欧洲是不同的,这里的汽车工人既是资本家也是经营者,无疑他们是世界上一流的工人。

因此,高工资并不是经营者和联合汽车工会之间的真正矛盾。真正的问题是出在他们所有的福利待遇方面。

只要底特律赚钱,那工会的要求就很容易被经营者接受,这可以提高价钱来补偿他们,避免他们罢工或干扰公司的正常秩序。因此,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三家汽车公司的总经理对长远的计划从不感兴趣,他们只过份注意权宜办法和增加下个季度的收益和赚更多的红利。

艾克卡也毕竟是经营者之列的一员,是那个制度的一部份。他说:“慎重为勇气的大部份,应满足工会的要求,因为如果他们罢工,那公司会损失数亿元,公司会失去红利,而他自己就会损失 50 万的现金。”因此,他渐渐地、一点点的接受工会所有的要求,只要工人不罢工,自己赚了大笔钱, 何必要固执自己的原则。

经营者们的动机是贪婪的,而直觉是快速地解决问题。由于这个缘故, 即使总有危机存在,也总是首先考虑眼前。

为了眼前,就得放弃未来;为了未来,就得付出代价。这是艾克卡的不可舍弃的恶性循环。

  1. 艾克卡不失为经济领域的开路先锋,更具有一个聪明的经济学家的胆识和头脑。回忆和思考,使艾克卡深知有

    3 个主要的因素,而使得经营者们(包括他自己)现在像砧板上的鱼肉一样任人宰割。

这三个主要因素就是他们对员工们的给予:“无限制的生活费用津贴”, “工作 30 年可退休”,“从摇篮到坟墓的医疗补助”。

首先是生活费用津贴。起因是因为通货膨胀。起初是两百万汽车工业的工人得到了这个权益,今天发展到数百万的美国产业工人和政府员工都得到这项权利的保障。

尽管艾克卡也想责备工会,但事实上生活费用津贴不是工会出的点子, 而是管理阶层的人所想到的。1946 年,通用公司的总裁查理·威尔生提出这个生活费用津贴来应付当时由于政府解除价格管制而发生的暂时性的通货膨胀。

1948 年仲裁中,就根据消费价格指数,制订了这个伸缩条款,来调整生活费用的津贴。

后来,福特公司和克莱斯勒公司也随着有了相似的计划。有几年,公司设法使这生活费用津贴有最高限价,但汽车工人罢工,这限价也就打破了。生活费用津贴造成了愈要跟上物价,就愈会通货膨胀的原因,就像其它

利益一样,一旦有了就不可废除,而像滚雪球一样。

在 50 年代至 60 年代之间,它还不成为问题。因为那时汽车业景气,美国工业享有广大的市场。西欧和日本被战争破坏的伤痕还在复元之中,而且当时通货膨胀率低,每年在 2%左右,而国家的生产力每年在 3%左右,那表示生活费用津贴不是通货膨胀的产物,因为生产力是可弥补通货膨胀的。而这几年正好相反,通货膨胀不断增大而生产却减缩了。当第一次提出

生活费用津贴时,是公司赢得了合约,但现在它已渐变成为一种仪式了。相反的,提高生产力过去是一种仪式,现在却成了历史。因此,工资当然就上调了。

今天,虽然生活费用津贴在社会有了安全保障,医疗补助,军队和政府员工计划里有了立足之地,这是美国汽车业界的经营者们发明了这种坏习惯,而现在这些团体和各界人士都在遭受这种坏习惯带来的痛苦。

  1. 艾克卡对美国现行的退体制度的遗憾是颇有见地的。他以为这种现行制度不能很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对社会生产的发展和人的积极性能量的发挥百害而无一利。⋯⋯

和生活费用津贴相反的是“工作 30 年可退休”,这是工会的主意。它

规定一个人在工作满了 30 年之后,就有退休的权利,不论他的年龄如何, 每月可领取他薪水 60%的退休金。联合汽车工会的创始人华恃·路德以此做为和通用公司谈判的主要项目,直到 1970 年他死之时,再加上无限制生活费用津贴的要求,它成了工人对抗通用公司而罢工的原因。

“工作 30 年可退休”听起来不错,它的目的在为年轻人增加就业工作的机会,使年轻人的精力投入工作中,但这种计划却使美同的竞争力愈来愈小。为什么呢?艾克卡作了一个假设:如果有一个 18 岁的年轻人进入公司

的厂里,训练他多年,而他却在 48 岁就可退休回家,这不仅使公司损失了

一个技术工人,还必须付他后半辈子的养老金,平均起来,公司要付 30 年左右。

根据这个规定,这个退休的人不准再回厂工作的,否则他就会失去他的养老金。而他还只有 48 岁,年富力强的时候决不会待在家里太久的,他可能去当计程车司机或者去打零工,但又有准去查他们呢?

艾克卡说:“结果,有些曾在福特公司或克莱斯勒公司工作过的优秀电

气工,现在开计程车,可笑的是,当我要雇新人来做电气工时,竟会募来一群不懂汽车的计程车司机,我还必须训练他们,这真太荒谬了!”

工作 30 年可退休真令人愤怒!一个 50 岁的人正处于事业的颠峰,他有丰富的经验和各种技能。可是他不能利用这些经验和技能,却去开计程车或是坐在家里无聊地休闲!

艾克卡认为:“不是争论该不该给退休金的问题,而是我们公司实在负担不起 50 岁至 55 岁这个年龄段的人的退休金。规定应修正为工作满 30 年

可提早退休,如果身体正常年龄可推迟到 60 岁或 60 岁以上。”

试问:公司每月付 800 元雇用一个应该帮公司工作却不来上班的人,这有道理吗?

  1. 艾克卡认为,医疗费的天文数字应该刻不容缓地纠正。4

    名看脚病的医生每人每年净赚 40 万美元⋯⋯

在这制度中第三个被滥用的就是医疗费的给付。当艾克卡来到克莱斯勒公司后,他发觉克莱斯勒公司、福特公司和通用公司 3 家每年光是付给医院、

药店的费用达 30 亿美元,而克莱斯勒公司虽是 6 忆美元,但每天要超过 100

万美元,平均每产一部车就花医疗费 600 美元。

就像管理阶层提供给劳工的利益一样,医疗费一开始是合理的。但经过这些年后,公司却必须支付你可能想像到的任何名义的医疗账单,如皮肤病、精神病、牙齿矫正甚至眼镜。

真正的难题是在药品与医疗服务中,没有买方与卖方的关系存在,病人的态度反正是让国家来支付这些费用,于是这个制度被过份地滥用。

艾克卡最近发现 4 位外科医生,每人每年赚 40 万美元,都是赚克莱斯勒公司员工的钱。一个外科医生怎么可能那么多病人?他们一定是一次只看一个脚趾头,还发现有一年公司付了 24 万美元的验血费用,公司只有 6 万员工,可见医院一定每次都验了很多的血。

医疗保健费使得公司每制造一部车要增加 6 百美元的成本。相当于某些

小车标价的 7%。以 1982 年为例,公司付了 3 亿 7 千万美元的医疗保险费,

包括在职员工、退休工及其眷属;另外还付了 2 千万美元的医药税,估计还要再加上供应商支付的医疗保险费总的两亿美元。

每次和工会交涉过后,公司就必须给员工和白领阶层相问的待遇,从董事长到最低层人员一视同仁。几年前,他的太太玛丽住院两个礼拜,整个账单是两万美元,艾克卡只须付 12 美元,公司要付 19,988 美元。虽然不合理,制度却一直在执行着。

艾克卡认为,公司虽很努力地在排除这些弊端,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唯一的合理解决方法也许是政府对公司所付给的员工医疗保险分担金抽税, 这样一来,当人们却做额外的检查时也许会考虑一下。只要这制度不改,医生和医院就会要公司的命。

  1. 艾克卡认为劳与资的矛盾十分突出。假如公司要生存下去,劳工和管理阶层的人必须寻找一个更切合实际的方法进行合作,拯救克莱斯勒公司的例子似乎可以提供人们借鉴⋯⋯

除了上述的三个因素外,现在还有第四个因素的出现,一个礼拜工作 4

天,这也是工会讨论很多年的,说穿了就是拿 5 天的工资做 4 天的工作。

每提到这件事,艾克卡就想起第二次世界大战,法国人 1 个礼拜工作 4 天,而德国人 l 个礼拜工作 6 天,结果谁是赢家?

工会太聪明了,他们不会公开地谈 1 个礼拜工作 4 天,他们知道大多数的人不会接受的。前联合汽车工会主席奥拿·伍德库克对艾克卡说:“李, 我可以弄到 1 周工作 4 天,而你甚至不知道那是如何做成的。”他的计划是

要求多几天的假,最后等于 1 周工作 4 天。

这就是所谓支薪休假的明智发明,每个员工每年可多得到几天固定的支薪休假。在 1976 年,工会赢得了每年有 12 天的休假。有一阵子甚至每一个人的生日都可以过一个支薪休假。这真令人头痛,后来工会同意改变。现在公司在同一天庆祝每个人的生日。通常是在圣诞节前的星期六定为工作日。艾克卡认为所有这些计划—— 无限制的生活费用津贴、工作 30 年可退

休、没有限定的医疗费用和支薪休假,都是违背常理的,无论支薪休假听起来是如何有理,但付钱给一个坐在家里的人是不合逻辑的。

假如公司要生存下去,劳工和管理阶层的人必须找出一个新的更实际的方法合作。大家共同努力来拯救克莱斯勒公司的例子可以作为借鉴。

  1. 艾克卡认为,工会的影响力不可低估和忽视。成立工会的目的在于保障工人的权利,特别要保障和保护被虐待和工资过低的工人的权利。工会的有力武器是动员和号召工人罢工。罢工的损失是难以估量的⋯⋯

艾克卡知道,要使劳工和管理阶层的人共同合作是不容易的。本世纪初的汽车业劳资双方就发生过强烈冲突,1937 年,国家军队就曾被派到福林特来平息通用公司汽车工人的暴动。

工人和管理阶层的人代表了不同的社会阶层,为了各自的利益,这是双方对立的原因。那些在生产线上劳作的工人就看不惯管理阶层的人,认为他们只是成天在喝咖啡,根本不努力工作。

老资格制度也是一个造成他们对立的原因。在不景气的时候,年轻一辈的总是先被解雇;当一个新的合同表决时,又总是资深的工人来投票。老工人不怕交战,因为他们工作有保障,除非是整个工厂倒闭。但年轻而暂时失业的人则愿意让步,以便挽回工作,但通常又没机会说话。

工会成立的目的是在保障工人的权利,保护被虐待和工资过低的工人, 它是很成功的。但今天工会所代表的是一群收入很多及被高度保护的优秀分子。也就是说,联合汽车工会使得一些年轻没有技术的工人很难在汽车工业中找到工作,在很多情况下,被工会排除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那时汽车和食物一样重要。有能力生产汽车就像有执照能印钞票一样。使通用公司、福特公司和克莱斯勒公司有幸成为了汽车业的 3 巨头,这伟大的成功靠的是两个不同的团体。一个是管理阶层,由一群高收入的人员领导,今天这些管理阶层,企业管理硕士占了大部份。但在以前,汽车业是被一群个人主义者所领导,他们自大、有权、并且富有。另一个团体是工会,工会也一样有权力。汽车联合工会一向是个垄断组

织,他自己供给劳工,并推动整个工业。由于主要的汽车制造商和工人们发

生几次强烈的冲突后,联合汽车工会于 30 年代成立。艾克卡因为太年轻而下认识工会的创始人。

1946 年至 1970 年的工会主席华特·路德就是个相当有智有识的人物, 他的态度很简单:劳工的任务是尽可能地去分一个大饼,这饼越大工人就该分得越多。而此时艾克卡正在福特公司当总裁。他听底特律的老人说,路德在开会时画了一个大饼图,他宣布“管理人员的工作是烤这个饼,”然后指着每块切开的饼说:“这部份是分给原料的,这部份是分给总经费和租金的, 这部份是给管理人员的薪水,这部份是给劳工的。而今天我们要改变一下分配的方式。”

由于路德着重利益和生产力,而且他了解劳工的命运和公司的命运是相关连的,因此他同时赢得了两个团体方面的尊重。

路德从不反对自动化,即使临时工的利益受到威协。从一开始他就支持机械的装置,他告诉劳工“不要和新机器对抗,因为这是提高生产力的方法, 如果公司生产力增加,就会多赚钱,就有利于我们的谈判。”

他的这种态度,使得管理阶层的人和劳工能成功地在一起,使得它的工会领先其它行业的工会。像铁路局因柴油机发明后,不再需要烧锅炉的工人, 而工会却坚持要工人留下来,即使他的工作己成了废物,这就阻止了生产力的发展了。

1948 年,在路德的领导下,管理阶层的人和工会发展出一套多年的合同,分别地和通用公司、福特公司、克莱斯勒公司签约。

每 3 年就选 1 个模范公司,并以该公司作为其它的模式。

模范合约使每个人的日子都好过些,在协商时就不会有讨价还价的情形了。

70 年代,艾克卡是福特公司总裁,参加过几次谈判。经过那些年,他觉得公司总处于不利地位,因为工会最有力的武器就是号召罢工,这是管理阶层最害怕的事。

  1. 艾克卡认为停工也是解决罢工的一种唯一的方法。关闭工厂虽然损失惨重,但老板们为了保存自身的最后一滴血,不得不以此来改变劳资关系⋯⋯

底特律的人都清楚地记得,1970 年通用公司的工人罢工在美国持续了 67天,在加拿大持续了 95 天。这是管理阶层和劳工共同的悲哀,40 万工人不做事损失了 7 亿 6 千万美元的工资,工会的罢工基金很快就没有了,工人必需靠自己的储蓄来度日。

通用公司的损失同样惨重,1970 年的收入跌到上年的 64%,少生产 1 千 5 百万辆汽车,这些车的总产值在 50 亿美元以上。

1950 年,克莱斯勒公司也有过 104 天的罢工,这是福特公司超过克莱斯勒公司的原因。因此罢工所造成的影响,直到今天还可意识到。艾克卡在福特公司时也有过罢工,那时罢工 1 周,公司损失约 1 亿元。

由于罢工是如此地具有破坏力,企业领袖者总是尽全力来避免它。在那时,艾克卡与他的同僚们总是表现很大方,因为汽车业有独占的市场,他们能将加给劳工们的钱,转嫁到顾客身上。

停工也是解决罢工的唯一方法,关闭工厂一虽然损失惨重,但老板们为

了保留自身的一滴血,只能在迫不得已时用这唯一的办法来改变劳资双方的关系。

但是在汽车工业里还没有使用这办法,也从未停过工。艾克卡在福特公司时曾主张用这方法,然而通用公司不为钱发愁,总是默许工会的要求;而克莱斯勒公司却愿意向工会屈服,因为它的情况很危急,长期的停工它只有倒闭的可能。

每次谈判前,3 个公司的巨头都会来开会决定对付的策略,停工的办法也总是被提及,但又因各自的情况不同而没有采取这一行动。正由于多年来3 家公司的意见从没一致过,因此,工会也就更加有恃无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