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奔腾的“野马”
- 担任福特公司总经理的时期,是立都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候,他和他的同事们浑身是劲,将满腔热忱化为努力,并且充满了理想⋯⋯
他每天早上迫不及待地去上班,天黑了还不想回家,和同事们不断地构思,试验新车,凭着年轻和自信,自以为是艺术家一般,要创造出人所未见的杰作,充满时代气息的惊人之作。
1960 年,随着肯尼迪人主白宫,带来了一股清新的风气,整个形势都
令人乐观,让人觉得任何事情都有可能成功。和 50 年代形成鲜明的对比, 主要是因为肯尼迪比艾森豪威尔拥有更年轻的本钱,更富有生命力和领导才能。肯尼迪赢得了美国大多数选民的支持。
公司在生产“猎鹰”获得成功之后,麦克唐玛拉命令要发展另一种小型实用车在德国生产,取名“卡迪娜”,准备在 1962 年秋推向市场。此时, 立都接管福特部门就要去监督它的制造。麦克唐玛拉喜欢省油而实用的车子,设计出“卡迪娜”本是想用来对抗德国的“金龟”车,它又小又不显眼, 且价格低,和“猎鹰”车一样,这两种车可以代表麦克唐玛拉的观念:汽车是千家万户适用的而不是玩具。
立都上任不久,就到欧洲去视察这部车的进度,这是他第一次去欧洲, 所以很兴奋,但等他看到“卡迪娜”时,却很失望。
“卡迪娜”很合欧洲市场的口味,有 4 个汽缸,前轮驱动;但在美国销
售绝对不会超过 35 万辆,因为“卡迪娜”没有行李箱,虽然省油但外型很丑,像是一堆外行人设计出来的,而那时的美国人并不注重省油不省油。
麦克唐玛拉果然是走在时代的前面,比流行潮远走了整整 10 年,在 10 年后发生了石油危机,“卡迪娜”的流行时机果然到来。
汽车业不能落伍,走在时代前面是好事;但也不能超前太多,不然,一样都没有顾客。有人说汽车业主在领导大众口味,这可真是神话。每次听到有人这么说时,立都心中总是窃笑:“要是消费者真能听我们的话就好了。” 因为事实上,他们只能卖消费者想买的车,汽车业主是跟着消费者走而不是领导他们,即使用各种方法吸引顾客,但还是不能左右顾客。
几年前,福特公司曾推出一种“艾德梭”车,但遭到惨败。虽然与麦克唐玛拉和立都没有关系,但“艾德梭”成了失败的代名词。
立都由德国回来之后,立刻去见亨利·福特,他说:‘卡迪娜’一定卖不出去,我们以前推出‘艾德梭’曾失败过一次,现在不能再失败,这种车无法吸引年轻的消费者。”
他之所以重视年轻的消费者,有两个原因。第一,他开始感受到年轻人的经济力量,而汽车行业还不重视这股实力;第二,他了解老板,他希望自己能赶上潮流,能了解年轻人。
立都又和公司里的各部门主管讨论“卡迪娜”,在交谈之中,他发现大家都没有把握,那些资深的主管希望有人能作出决定。不论阻止“卡迪娜” 的生产错误与否,他们的责任都不会太大。公司已经为这部样车投下了 3500 万美元,如果趁早停止,可以减少一些损失。
由于立都的见解很有说服力,大部份的人都接受他的意见,只有两个人不同意。他们是海外营业部主管布佳斯和财务长米勒。布佳斯是立都的好朋
友,但因车子是在海外生产,他希望能照原计划推出;而米勒则担心的是已投资的 3500 万元,他总是打的小算盘,只看到眼前的损失。
- 新的买方市场出现必须有新的方针和新的对策。组织新车型设计已迫在眉睫。一批具有灵活头脑的决策班子成立了,他们由青年人组成。国内大学生人数到
1970 年要增加一倍人,这个预测给汽车制造业注入了活力。大学生们希望有自己的小汽车⋯⋯
“卡迪娜”轿车生产计划停止之后,开始执行立都自己的计划。他从福特各部门中召集一批具有创新力的年轻人,每周到底尔本的菲尔兰旅馆聚会一次,一起吃饭和讨论。
他们之所以选在旅馆内聚会,是怕太招摇了,惹人不满。因为立都刚升上副总裁,还没受到大家肯定,而且招集的人是有才华的,但不一定受人欢迎。
堂夫瑞是这个团体的关键人物,他是产品经理,现在是比豪公司的总裁。史波立现在是克莱斯勒公司的主管人员。还包括了行销部门的其曼,公共关系经理摩菲,来自汤普森公司的欧尔生,他是个有才气的作家,曾为罗斯福总统撰写讲稿,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称为“民主国家的兵工厂”,就是由他发明的。
自称为“菲尔兰”委员会,大家兴致极高。人人感觉到汽车市场将会有变化,把通用汽车公司的实用车“康威尔”改装之后,加上一些附件如:折椅、装璜等,再以“康威尔曼沙”之名推出,反应很好,所以我们认为这个市场很有开发价值。
那时公司也常收到顾客来信,要求购买公司工人上下班乘坐的“蓝鸟” 车,这令立都惊讶,因为“蓝鸟”本来并不热门,推出 3 年只卖了 53 万辆。但从顾客的要求看,他们的口味改变了。所以公司相信如果再度推出“蓝鸟” 车,销路一定不错。
市场调查人员也证明,新一代朝气蓬勃,全国人口平均年龄正在下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出生了许多婴儿,现在他们也有购买能力了,20 岁到 25 岁的年轻人会大批增加,并且预测未来 10 年内汽车业会有大幅度增
长,这要归功于 18 岁到 34 岁之间的新一代。
市场调查人员并且说,不仅年轻人大量增加,而且他们教育程度也提高了。公司早就知道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比较喜欢买车,因此公司预测到 1970 年大学生的人数会增加一倍。
有一个很有趣的改变是,消费者已经不再喜欢 1950 年代的简单车型, 也就是“猎鹰”车系的车,相反地,他们开始喜欢豪华时髦的车种。
经过许多分析之后,如今有一个广大的汽车市场。在底特律一般是先设计车再推销给买主,而现在是有一个大市场在等着公司造出新车来。
- 市场瞬息万变。瞄准市场的变化就是胜利者和赢家的最重要的一步。小型车愈来愈受顾客欢迎,女士们开始购车,她们需要适合女性特点的小车—— 美观、轻巧。一切预测都显示出美国人在未来的几年会把大笔钱投到交通娱乐方面。试制一辆新型车需要 3 亿至 4 亿美元⋯⋯
任何小汽车如果想吸引年轻的消费者,一定要是:式样美观、性能佳、价格低。要设计符合这些条件的车并不容易,但是如果设计出来,一定不同凡响。
研究市场的同时,立都发现许多家庭拥有两部车,第二辆车通常比第一辆轻便一点;还有许多女性开始买车,她们也喜欢简单易操作的车;单身汉买车的也愈来愈多,他们只需要轻巧的车。总之,一切都很明显地显示美国人在未来几年内,会花更多的钱在交通娱乐上。
立都在整理资料的同时,也回顾了一下“猎鹰”车的记录,检查一下老客户的变化,结果发现有许多用过低价“猎鹰”车的人,现在改买了自动变速型或改买强力引擎型的车。小型车愈来愈吃香了,消费者需要经济实用的车子。
菲尔兰委员会仔细研究了新的车型,车虽然要小,但不能太小,两人座的车子虽然有人买,但总销量顶多 10 万辆而已。今天的车必须是四人座,
最大负重量不超过 2000 公斤,而且它必须价格低廉,立都计划每辆车不会超过 2,500 美元售价。
立都此时已经有了新车式样的腹稿,他以前常翻看《汽车世界》这本书, 其中有一部车的车型最吸引他的注意,那就是“大陆马克 1 号”,他曾梦想能拥有这部车。“马克”型的车引擎盖很长、后盖很短,看来气派完美,他认为这就是大家心中所期望的车。
大家越讨论,看法越一致,这种车的外型看来轻便实用,有点仿古的味道,它必须与众不同,容易操纵;它要有 4 个座位和一个够大的行李箱,它像辆赛车但性能比跑车更好,它可以周五开到俱乐部,周六开去参加赛车, 周日开去上教堂。
这就是说,公司的目的是同时吸引各类的消费者,购买者的范围越大越好。唯有大量销售,才能以低价薄利多销。公司决定只发展一种基本车型, 但可以配上许多不同型式的配件,使顾客可以依需要购买他所需的配件,不论实用型或豪华型的都有。
现在只剩下一个问题,公司能做出这样一部车吗?试制一种新车型大约要 3 亿至 4 亿美元,如果利用现有的组件,就能降低成本。经过多次试验之后,决定新车的外型重新设计,保留“猎鹰”车的引擎和底盘,这样只需花7,500 万元就能试制出一种新车型了。
- “美洲豹”——
新丰的诞生是一场攻坚战。人们不分昼夜地加班研制。它像一只动感很强的“猫”。“美洲豹”的确漂亮—— 白色车身,红色的轮子,力度感很强。亨利·福特终于全力支持这种车型的生产⋯⋯
1961 年底,立都订下目标,认为 1964 年 4 月在纽约要召开的世界博览会正是推出新车的大好时机。传统上新车都是在秋季展出,但是福特公司的产品将与众不同,即使不在销售热季推出,又有什么关系。而且,也只有世界博览会的大规模及其特色可以展示立都理想中的完美的新车。
1962 年的前 7 个月,设计人员曾提出 18 种不同的设计方案,其中有几项还不错,但仍不完全合乎理想。
立都似乎渐渐失去耐性了,如果希望在 64 年推出这部新车,就应该快
点设计好,而只剩下 21 个月时间了。而公司还有许多事要做:等上级核准
制造、决定型式、选工厂、买原料和机器,然后安排销售事宜。现在是 1962
年夏天,如果公司希望在世界博览会上出风头,就一定要在 9 月 1 日之前决定车型并开始制造。
时间不断流逝,立都决定举行一次设计比赛。7 月 27 日,公司的设计主任伯迪纳把他手下的 3 名最好的设计师请到办公室,告诉他们公司要举办
一个比赛,征求小跑车的设计模型,他们每人至少要交出 1 件作品,而且必
须在 8 月 16 日前将模型交来。这个要求是过份的,通常没办法用这么短的时间设计一辆新车,但在设计师们不分昼夜的加班下,8 月 15 日一共做出了 7 件模型。
戴富的设计显然优胜,他是福特设计室主任的助手。他的模型做到一半时,立都就去参观过,他一看到模型,突然有种感觉:仿佛这个放在设计室内的模型正在移动。设计室的人员认为它像猫,因此叫它为“美洲豹”,他们把车子漆成白色车身和红色的轮子,前面格子中镶入一只美洲豹的标牌模型,看起来既漂亮又有力度感觉。
8 月 16 日之后,“美洲豹”立刻被送入设计室再进一步研究,公司终于有了初步的车型,但还没做出一辆实品,想做实品必须先经过公司高级主管组成的模型委员会同意。
立都知道他将有场硬仗要打,才能把这个构想让大家接受,因为高级主管们对年轻人的市场还没有认识,而且他们对“艾德梭”的失败仍耿耿于怀, 推出新车一定会特别谨慎。同时已经计划好在 1965 年时投入一大笔资金整顿生产线,大家都怀疑公司是否有能力再推出一种新车。
即将升任总裁的米勒下令研究新的构想,他认为销售可能不错,但又担心新车推出后会使“福特”车销路下降。研究之后,大家估计“美洲豹”大约可卖 87,000 辆,还算不错,但却不值得花大笔钱来发展。
而亨利·福特比较容易地接受了这个计划,立都第一次对高级主管讲解这个计划时,亨利·福特突然站起来离开会议室,态度冷淡地走了。立都回家还对玛丽说:“我得意的计划泡汤了,亨利没听完就离开了会场。”
立都真很失望。但到了第二天他才知道,亨利的突然离去是因为他身体不舒服,他生病在家休息了 6 个礼拜,等他再来上班时,他心情很好,表示支持立都的计划。
有一次大家在制作汽车原型时,亨利爬进车内,提出意见:“后座窄了一点,再加宽一时放腿的地方。”
糟糕的是,在汽车内加宽一时可要花不少功夫,因为这牵涉到整个外型的变动。大家都反对任何改变,但大家也都知道亨利的话就是圣旨,是不能不听的。他常说:他的名字就刻在这座大厦上。如果他说要加长 10 时,立都也非做不可,不然这计划就可能泡汤了。
- 耐人寻味的是,“野马”的命名经历了一番周折。“野马”是从“美洲马”、“美洲狮”、“印度豹”、“小马”、“美洲豹”、“野马” 这些名字中选定的,且各执己见,争论不休。也许人们不希望忘记战争,因为美国战斗机“野马”曾在战争中逞雄一时,是一种克敌制胜的空中霸王⋯⋯
设计好的模型叫它“美洲豹”,决定力新车取名,还想过其它名字。亨利想为它取名“蓝鸟二号”,但除了他之外没人同意。
在 5 月份的产品策略会议中,大家把可能的名字缩小到“蒙迪卡乐”、“摩那克”、“特雷诺”和“美洲豹”四个名字。后来查出前两个名字已被别的公司抢先登记了,所以只剩下两个,于是想用“特雷诺”,这是个意大利城市的名字,有点异国风味,但仍保留美洲豹做为标志。
正当准备以“特雷诺”之名做广告时,公共关系部的主管打电话给立都说:“你得为新车另取一个名字。”他说,亨利正在离婚,他的新女友克莉丝汀是个意大利人,有的人认为给新车取意大利风味的名字会引起不好的联想,可能会使老板下不了台。
必须立刻为新车取一个名字,为新车取名字必然经历一场争论,因为命名时大家都很主观、各持己见,互不相让。
公司的广告代理商建议用鸟的名字,像“蓝鸟”、“猎鹰”等,公司也派人到图书馆去查各种野兽的名字,像南非的食蚁兽和斑马等。最后大家选了六个名字:“美洲马”、“美洲狮”、“印度豹”、“小马”、“野马” 和“美洲豹”。
“野马”本来是个新车模型的名字,它不是马的名字,也是来自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战斗机的名字。立都很喜欢这个名字,他说听起来就让人想到广阔舒适的空间和完全美国式的设计。
“野马”推出之后,有人说马头的方向错了,它是顺时针方向,而赛马场都是逆时针方向跑的,立都即刻回答他:“野马不是人养的家畜,而且不管它朝哪个方向跑,我知道那方向一定是对的。”
- 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要求是公司取胜的公开秘密。乘坐“野马” 车的人有两种:中产阶级和穷人。公司的研制者们动了脑筋,兼顾了这两种人的消费水平。“野马”似乎给穷人脸上贴了金。新车推出不久,国内经济开始全面复苏⋯⋯
车型决定后,就开始内部的设计,立都希望既能符合豪华型顾客的喜好, 又要能吸引需要实用车型的顾客。立都不想生产没有附件的车,“野马”决不是穷人的车,因此实用型和豪华型的装璜不能相差太多,所以每部车至少要有折椅、地毯等。还设计许多不同的组合附件,如果顾客想要豪华型的, 他可以多买一些组合件自己组装上去;就算顾客付不起过多的钱,也有许多附件随车赠送,不另加费用,他还是会满意的。
在新车上市之前,公司做了一次市场调查,抽样地邀请 52 对夫妇来参观新车。他们大部份是中产阶层,家中已有一部汽车了,公司让他们分组参观,同时把他们的反应录音下来,调查的结果很令人满意。看来,顾客是能够接受“野马”的。全体试制者心中自然感到一种说不出的安逸⋯⋯
调查结果显示,白领阶层的夫妇喜欢“野马”的式样,蓝领阶层的夫妇认为“野马”可以代表地位和声望。公司的决策者们请他们估计这车的价格, 几乎大家都高估了一千元以上;又问他们会不会买这种车,大部份的人都说不想买,理由是担心新车的价格太贵或不容易操纵。这似乎给立都的头上浇了一瓢冷水。
但等到告诉他们这新车的实际售价时,一件很有趣的事发生了,大部份
的人说:“那我还担心什么?我要了。”他们不再找反对的借口,反而说这种车该有多好多好。有人说:“如果我把这部车停在家门口,邻居一定以为我发财了。”另一个人说:“这车看起来不像普通车,但照你说的价格市场上应该是买不到的。”
这些意见给公司新车研制人员上了很宝贵的一课,当推销人员外出推销“野马”时,一定得强调它的低价位,方可能赢得顾客的心理承受能力。社会经济情况的好转给汽车业的销售增加了一种气氛⋯⋯
“野马”最后的定价,正如立都所预期的,在 2 千 5 百美元以下。这部车比原设计长 1.5 时,重量增加了约 40 公斤,但售价只要 2,368 元。
情况继续好转,1964 年 1 月,公司刚推出新车不久,经济又开始复苏, 汽车销售达到了高峰,而且国会制定减税案,个人所得增加,全国都处于极度自信和乐观的气氛中。
- 任何人绝不可低估促销的热潮。新闻媒体帮了大忙。广告费用巨大也是顺理成章的。用一种为消费者易于接受的促销方式是值得花费血本的。“野马”汽车像一阵旋风席卷全美国。一位西雅图的卡车司机开着车经过“野马”经销店,两眼盯着“野马”发呆,结果闯了大祸: 连人带车开进了经销商店的橱窗里⋯⋯
1964 年 3 月 9 日,也就是决定设计模型之后第五百七十一天,第一辆“野马”终于开出了生产线,公司准备在推出前至少要生产 8,160 辆,这样才够分配给全国经销商每人一部。
为了全力推广“野马”,公司邀请大学报纸的编辑到底尔本来,请他们试开“野马”。还有 100 名新闻记者乘坐由纽约开到底尔本的“野马”车队,
车子开了 700 公里都没出一丁点儿毛病,证明了“野马”的性能。于是新闻界显著地报导这件事,刊登在好几百家报刊杂志上。
4 月 17 日正式推出“野马”,各地的福特经销部都挤满了顾客。芝加哥有位经销商甚至把展示间上锁,因为顾客实在太多了。匹兹堡的经销商说顾客多得使他无法把车开下台阶;底特律的一位经销商说,有许多人开车来看“野马”,使他的停车场像个车辆展示场。
在德克萨斯州一家经销商店内,有 15 个人抢着要买那辆停在展示窗内的新车,结果卖给了出价最高的人,那个人付钱之后,整晚都坐在车子里面, 以免又被别人抢去。在西雅图一位卡车司机开车经过福特经销商门口,“因为只注意看“野马”,结果把卡车撞进玻璃橱窗里面。
“野马”真是不可恩议,在推出后第一个周末,有 400 万人去参观这部新车,完全超过了全体设计人员原先的预计的反应。
新闻界对这股热潮有很大的功劳,由于摩菲在公共关系方面的努力,“野马”同时出现在全世界最畅销的《时代杂志》和《新闻周刊》的封面上,产生了巨大的宣传效果。两本杂志都说“野马”会畅销,他们说的“这句话能使“野马”车多卖 10 万辆车。
两本封面就是最好的广告。《时代杂志》说艾克卡的名字听起来好像是“爱喝可乐”,它说:“艾克卡不只是造了一部新车,这车有长引擎盖、封闭式的通风口、意大利名车的性能,对于美国的跑车迷有很大的吸引力。而且艾克卡使“野马”的设计具有弹性,价格又合理,可供选择的附件又多,
“野马”一定能符合所有人的要求。”立都也完全同意它的说法。
《汽车生活杂志》说:“大家期盼已久的车终于来了。”《消费者报导》杂志也写道:“在极短的时间内造出几乎完美的作品。”“野马”车真像一位受万户千家欢迎的吉祥物。街头巷尾,咖啡馆、餐厅,人人都在议论“野马”,“野马”成了人们见面的话题。
新车推出那天,全美国 2600 家报纸上都刊登了全页的广告:一辆白色“野马”的车型,旁边列上价格和一句“意料之外⋯⋯”的话。只要产品的路子弄对了,即使你不是很好的行销人也没多大关系。
但公司并不依赖新闻界的宣传,公司通过电视台也频繁地打出电视广告,广告公司制作一系列的广告片,主题是一位年轻人梦想成为赛车选手。其中有一个画面是:有个保守的古董商亨利提着袋子离开商店,隔壁店里一位女士问:“你知道亨利吗?”这时亨利走进街上一部红色的“野马”车内, 摘下礼帽换上一顶软呢帽,脱掉外套露出红背心,并戴上赛车镜。
“亨利怎么了?”女士的声音问。 “亨利有辆‘野马’”。另一位年轻的女士回答,她正坐在一片绿草地
上,旁边摆着野餐和酒,在等着亨利。
这一广告后来被评上了“最优”的广告设计。
同时,公司也在各地举办促销活动,在机场内,在假期旅馆内,在足球场或是停车场展示“野马”。还寄出去上百万份的广告信给那些买过小汽车的人。
公司的决心是:让“野马”在世界每一个角落驰骋⋯⋯
- 破纪录的“野马”车在全美畅销,打破了公司原预测的销量,汽车经销商们说,“野马”车在全美国占各种销售汽车的
10%,这对于决策者们是一个鼓舞。公司在全国又增设了几家生产“野马”车的分厂, 终于打破了“猎鹰”车的生产记录⋯⋯
几周之后,公司的设计人员认为必须再建一个汽车工厂,原本估计“野马”第一年可以卖 75,000 辆,但实际销售量早就超过预测。于是,设计人员想说服高级主管同意把“福特”圣荷西厂也用来生产“野马”汽车。
其曼在俄亥俄州做了一个实验,当地有几家通用汽车公司的厂房,立都和当地的“福特”经销商说:“这里市场竞争激烈,现在‘野马’刚推出, 我们来看看它的销售好不好,我现在给你们每人 10 辆车,一有订单立刻交车。”结果很惊人,“野马”汽车的销售量占了 10%,这是很大的鼓舞, “野马”车一直缺货,不然一定可以卖得更多。在 9 月,人们开始改装圣荷
西厂,使公司每年可以生产 36 万辆;不久之后,又改装新泽西州的一个厂也来生产“野马”车,这样连续改装两个工厂虽是危险的,但决策者们不能把目标订得太低,像以前推出“猎鹰”车时就因为产品太少供不应求,而遭受了不小的损失,现在不能再犯这种错误。
“野马”车的销售量创下了纪录,同时它的组件和附件也很畅销,顾客就像饥饿的工人看到了满桌上可口的三明治一样,他们买下一部车花了 2, 368 元,平均又花了 1,000 元买附件。
立都的心中早想到第一年的销售量,他希望打破“猎鹰”车每年 41 万
辆的记录,提出的口号是:“4 月 17 日,41 万 7 千辆”到 1965 年 4 月 16
日晚上,一位加州人买了一辆红色的活动折蓬跑车,这是卖出的第四十一万八千八百十二辆“野马”车,第一年的销售成绩果然创下了纪录,公司全体员工感到无比欢欣鼓舞。
“野马”车推出 4 天之后,有位住在布鲁克林的先生写来一封信,他说: “我从来没钱买新车,而且有了车也很不方便,狗常在车轮上小便、贫民区的小孩把车轮偷走,警察会开罚款单,鸽子在车顶筑窝,最糟的是马路一天到晚在修补,还得防止被大公共汽车和计程车撞倒,要把车停在家里还要先抵押房屋,汽油也比别的地方贵 30%,保险费也高得离谱,市场街道狭小难行,华尔街又堵塞,想要到新泽西州都很困难。”可是这个人最后写道: “虽然环境这么糟,如果我有钱,我一定立刻买辆‘野马’。”
大家分析“野马”车的买主,发现他们平均年龄是 30 岁,有六分之一
的人在 45 岁到 54 岁之间,而且一半以上的购买者是大学程度,可见不只是年轻人买“野马”。
“野马”推出 1 年之中,以“野马”车做为商标的产品已有上百种,像太阳镜、帽子、钥匙炼和玩具“野马”车。连一家糕饼店都贴出一张广告: “我们店里的饼像“野马”一样畅销。”
立都知道:“野马”已经飞进人们的心中了。
- 美梦成真了。“野马”车冲出了美国国界,艾克卡飞越冰岛上空时, 气象员发现了福特公司的专机,他忙问道:“艾克卡在吗?我有一辆“野马”⋯⋯
立都说他可以写一本关于“野马”车的许多故事,随便再说一个吧。当他第五十二次赴欧洲时,是在一个星期天早上,他乘坐的飞机飞越冰岛上空时,下面有条气象船专门提供气象资料给来往的飞机,驾驶员问他们:“气象如何?”那气象员说:“天气恶劣,有 12 尺高的海浪,我都站不稳了。” 他们聊了一会儿后,那个气象员知道飞机是福特公司的,他立刻问:“我有一辆“野马”。艾克卡在不在机上?”
这时一架荷兰的飞机也正飞过,荷兰驾驶员说:“喂!你们是福特公司吗?艾克卡在不在?我想和他说话。”
一架泛美航空公司的客机也飞过,他们的驾驶员也加入了谈话的阵容。于是,驾驶员跑来叫立都,有人要和你通话,同时有一条船和两架飞机
上的人要和你说话。”
立都说:“真是躲不掉,现在是星期日早上,而我是在半空中,但还要受到“野马”迷们的包围哩!”
“野马”车终于在全世界受到不同层次的人的欢迎,这是福特公司的决策者们预料不到的大喜事⋯⋯
- 物极必反。变形的“野马”车终于遇到了危机。设计者们标新立异, 加大了“野马”车的车身和重量,销售数字骤然下降⋯⋯
虽然立都常被认为是“野马”之父,成功的时候大家都想分享好处,但失败时呢?如果有人想找谁是“艾德梭”车的主事人,一定会半个也找不着。既然有许多人都自你是“野马”之父,立都总不能自称是“野马”之母吧!
俗话说,物极必反。“野马”车也不例外。在 1968 年福特股东大会上, 有个股东上台说:““蓝鸟”本来是一部漂亮的跑车,结果被你们改得没有自己的风格,“野马”也是一样。为什么不能让“野马”保持轻巧的风格, 而一定要加大它的车型,最后又得重新设计一种新的小车。”
不幸被他言中。几年之后,“野马”已和肥猪一般,不再是一匹膘骏的马。1968 年克鲁森成为福特的总裁,他立刻把“野马”引擎马力加倍,车身加大。到了 1971 年,野马比原型车增长了 8 英时,加宽了 6 英时,加重
了 250 公斤。
这已经不再是“野马”车了,销售数字直线下降。1966 年时公司只卖了 55 万辆“野马”车,到了 1970 年时,只卖了 15 万辆,这是很悲惨的记录。。“野马”车的售价从 2,368 元直升到 3,368 元,那是因为车型改变所造成的。公司先背弃了顾客,改变他们喜欢的东西,当然顾客也远离公司而去。
1969 年底,公司计划推出一种“野马”2 号,让它回复到轻巧的车型。许多汽车界的人都不相信公司会如此做,因为车都是愈做愈大,公司愈做愈小岂不是承认自己以前都做错了。
公司决策者过去的确是错了。立都把设计“野马”2 号的任务交给创造“野马”的功臣之一—— 史波立。他们两人一起去意大利杜林城参观有名的汽车设计中心—— 吉亚设计室,并且和负责人特玛索见面。两个月后,特玛索就把模型送到底尔本,真不愧是一流的设计。
那时,公司的决策者们早已预计“‘野马”2 号不可能和“野马”一号一样造成那种轰动,但值得安慰的是“野马”二号也相当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