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打通汲取知识的渠道

同学们可能心里在嘀咕:我何尝不想参加课余活动,有看、有听、有玩, 还能动手制作;有了创造发明,还能上台领奖,谁不想去呢?可是,参加课外活动没有时间啊!我连课内学习时间都是紧绷绷的,哪有时间和精力去参加课余活动;再说课内学习到底是正经事,课余活动终究是课余的,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可以去参加参加,没有时间和精力还是先学好课本知识再说。

要知道,获得知识的渠道不仅仅是课堂与书本。书本知识只是前人从实践中逐渐总结出来的经验和理论。学习前人总结出来的经验和理论,还需要到实践中去检验、证实并给予发展。这里有一段事例可说明这个道理:有一位同学在地理课上听老师介绍哈雷彗星在宇宙里的位置、运行轨道、周期、形状、大小及其特点。老师有声有色地描绘,他也听得津津有味,慢慢地他沉浸在自己的想象之中,他仿佛插翅飞上了天空,哈雷彗星在向他招手。尽管如此,黑板上教师画的哈雷彗星,书本上用文字介绍的哈雷彗星,自己头脑里想象浮现的哈雷彗星,总还是抽象的,不是具体的。他盼望着有一天能亲眼目睹这哈雷彗星的真面目。

机会终于来了,第二年(1986)的秋天,这位不速之客——哈雷彗星, 造访地球,消息传来,彗星要经过上海的上空。这一消息轰动了市民,数以万计的市民,尤其是天文爱好者,简直喜出望外。76 年左右才返回一次,而且也不一定经过上海,今天这位远道而来的稀客光临上海,是多么难得啊! 于是人们积极准备,以最热烈的场面迎接这位几十年也难得光临一次的“贵客”。这一天上海市天文爱好者们,选择最佳的地势和位置,等待夜幕降临, 像迎接皇帝陛下那样郑重其事地等候着。所有天文地理课外兴趣小组均派出代表(这位同学也荣幸地被列入代表之一)到余山天文台,从天文望远镜中与这位“贵宾”会晤。

事后,这位同学在日记上写下这样一段话:“今天,我在余山天文台天文望远镜里亲眼目睹了哈雷彗星的真容和运行轨道,这证实了老师和书本上介绍的哈雷彗星是属实的。只是哈雷彗星的运行周期我还不太清楚,老师和书本上介绍的数据是 76 年左右,这是一个概数。哈雷彗星在天宇里是绕着太阳运行的,这个运行的轨道是固定的,运行的速度应诙是均衡的,那么为什么运行的周期是一个概数呢?而且每周期运行时所经过的地区都不同,这是什么原因呢?”他带着一连串的问号,在课余活动中继续学习、探索和求证。知识,就这样从课内课外两条渠道汇集起来,它使你不完全的知识,达到比较完全的程度,它使你头脑充实起来,视野开阔起来,思维敏捷起来,手也灵巧起来,课余活动的肥田沃土,培育你的智慧,使你的智慧之树,显蕾、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