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秀超群——岭南风采

岭南温润的神山秀水,孕育出岭南人出类拔萃、聪颖灵秀、智慧超群、能屈能伸、张弛有度、敢为天下先等独特的性格文化特征。

从秦汉时期的赵佗,梁陈隋时期的冼夫人,至唐代宰相张九龄,南汉时期的刘龚,再至开创江门学派的陈献章……这些人或为岭南免于战火、免于生灵涂炭的有功人物,或为岭南经济文化发展的杰出贡献者,但无一不表明了岭南人灵秀超群的风采。

赵佗统一岭南建立南越国

先秦时期,岭南地区原住南越、西瓯、骆越、闽越等众多族群居民,因此被称为“百越之地”。

由于交通闭塞,山高路险,生产力水平很低,各部落之间“好相攻击”。

至秦汉之前,岭南地区还没有成熟到建立统一的国家体制、形成统一的意识形态的程度。由百越族构成的古朴、散漫的氏族、部族的遗风仍然支配着各个领域,如“裸以为饰”、“断发文身”、“披草莽而邑”成为古百越人的普通风俗。

3500多年前,中原的商代青铜文化已经相当发达,而岭南地区仍然停留在刀耕火种的石器时代,尤其是代表先进生产力和人类文明的大型青铜礼器和城垣、文字,在岭南地区很少发现。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嬴政在征服六国、统一中原之后,开始了征服岭南的军事行动,他派尉屠睢为军事统帅,派监禄开凿灵渠,负责粮草、辎重的转运。整个军事行动历时5年,于公元前214年取得了最后胜利。

公元前214年,秦代在岭南设置桂林、象、南海三郡,岭南地区正式被划入中原版图。桂林郡大部在广西,包括粤西部分,象郡管辖广东南路一带及海南岛,南海郡治在番禺,下设番禺、四会、龙川、博罗县,约占广东的大部。

秦代建制后,任嚣为南海首任郡尉,赵佗则为首任龙川县令。在此之后,朝廷还接受了赵佗等人的建议,从中原地区向岭南迁徙罪徒、赘婿及未婚女子共计50万人,与越杂处。

自此,秦代的官制、礼制、宗法、教育、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制度,在岭南开始建立。

中原较为成熟和先进的科技成果,如水利开发,舟船制造、交通工具、建筑技术、铁器的使用,度量衡制度等,都在岭南地区得到广泛推广运用。对岭南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秦代灭亡后,楚汉相争,战乱连年。在中原没有建立统一中央王朝的情况下,赵佗接替病重的任嚣为南海郡尉,掌握兵权。

赵佗为了防止北方战乱南延,加强对岭南的控制,严封五岭的横浦关、诓浦关、阳山关、湟溪关4个关;断绝江西入广东南雄一路等4条道路。构筑了捍卫番禺的3道防线。北兵要逾五岭攻南越,不破这3道防线,是到不了番禺的。

公元前205年,赵佗兼并桂林、象郡,从而统一了岭南地区。公元前204年以番禺为都城,建立南越国,自立为南越武王。南越国的疆土,北至南岭,西至夜郎,南至海,东至闽越。

这是岭南第一个都城。

赵佗统一岭南的这一举措,在当时特定历史背景下,不仅保证了岭南地区政治和经济的稳定,而且及时消除了民族分裂和地区分裂的隐患,同时有效地防止了中原战争对岭南的袭扰,在当时具有十分重要的进步意义。

赵佗建立南越国后,继续在岭南实行“和揖百越”“汉越一家”的民族融合政策,要求所有中原官兵和移民要尊重越人。

他还自称“蛮夷大长老”,身穿越人服装,结发头顶,一副越人的装束。他不仅起用了一批少数民族杰出人物拜相将兵,而且大力倡导中原人与越人通婚,带头让自己的儿女与越人结姻,开创了中原人与岭南百越少数民族亲如一家、自然融合的局面。

公元前202年,经过多年征战,刘邦建立了西汉政权,并平定了中原包括项羽在内的其余军事势力。

公元前196年,汉高祖刘邦派遣大夫陆贾出使南越,劝赵佗归汉。在陆贾劝说下,赵佗接受了汉高祖赐给的南越王印绶,臣服汉朝,使南越国成为汉代朝廷的一个藩属国。

南越传国四世,中途虽有反复,但管理上基本是推行汉家制度,既传播中原文明,又尊重当地习俗,对民族融合和促进经济文化交流,起到一定的历史作用。

公元前111年,由于丞相吕嘉的叛乱,汉兵攻陷王都,岭南地区再度归属中原王朝的直接统治。

汉武帝平定南越后,将岭南重新划分为南海、苍悟、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情耳、珠崖九郡,后两郡在海南岛,昭帝、元帝时相继撤销,立珠崖县,隶属于合浦郡。

后武帝设13部州,其中交趾郡设在苍梧广信,作为岭南常驻监察机构。东汉末年,交趾郡改为交州,成为郡之上一级地方政府。

三国时期,孙吴势力扩充至岭南,步骘为交州刺史,交州州治从广信迁至番禺,后交州被分成两郡,另立广州,州治番禺,这是广州得名的由来。广州辖有南海、苍梧、郁林、桂林、高凉、高兴6郡,约占广东、广西之大部。

交州有合浦、珠崖、交趾、新兴、武平、九真、九德、日南八郡,约在雷州半岛到北部湾一带,包括海南岛及安南东北部。

[旁注]

青铜礼器 西周时期,由于礼制的加强,一些用于祭祀和宴饮的器物,被赋予特殊的意义,成为礼制的体现,这就是所谓“藏礼于器”。这类器物叫做“青铜礼器”,简称“礼器”,或称“彝器”。是古代青铜器的典型代表。

秦始皇嬴政(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曾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

灵渠 古称“秦凿渠”、“零渠”、“陡河”、“兴安运河”、“湘桂运河”,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

郡尉 古代官名。秦汉时期郡守的佐官,掌全郡军事。秦代始置。公元前148年,改称“都尉”。当时有的郡不置太守而仅置都尉,故其权位颇重。公元30年,裁撤各郡都尉,用兵时临时设置,事毕即废止,唯边郡仍有设置。

任嚣 任不齐七世孙,秦代将领。首任南海郡尉,并节制岭南南海、象郡、桂林三郡,故称“东南一尉”。以番禺为郡治,修筑番禺城,史称“任嚣城”公元前206年,病逝,葬于番禺。

刘邦(公元前256年~公元前195年),汉代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伟大的开拓者之一,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楚国名将项燕之孙。是我国古代军事思想“勇战派”代表人物,与“谋战派”孙武、韩信等人齐名。

丞相 也称“宰相”,是我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丞相制度,起源于战国。秦代自秦武王开始,设左丞相、右丞相,但有时也设项邦。秦统一以后只设左、右丞相。

[阅读链接]

南越国的行政制度沿袭了秦代的郡县制,同时又以独立国家的姿态分封了一些王侯,形成了和西汉基本类似的郡县制和分封制并行的行政制度。

在郡县制上,赵佗保留了大部分秦朝的郡县设置,同时为了加强有效的统治,又增设了一些郡县。在分封制上,据文献记载的有苍梧王、西于王、高昌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