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具特色的岭南歌谣

歌谣一般都用方言吟唱。岭南所属有四大方言区,即粤语区、潮州语区、客家语区及海南语区,它们都有自己的歌谣。

除此之外,境内的少数民族也有独特的歌谣作品。在这些歌谣中,客家歌谣、潮州歌谣、少数民族歌谣较具特色。

客家人是北方汉族移民,带有浓郁的中原文化传统,所以,客家歌谣在形式、结构等方面,继承了北方民歌的传统。客家歌谣的结构多为七言四句,第一、第二、第四句押韵。

创作手法上颇受《诗经》影响,善用“比喻”、“隐喻”、“双关”、“对比”、“想象”、“夸张”、“拟热”和“打景”。形式上则有“道情歌”、“尾驳尾山歌”、“叠字山歌”、“逞歌”、“猜问歌”以至“骂歌”、“哭歌”、“贺歌”、“耍歌”、“古怪歌”等。

即使是客家地区,不同的区域其歌谣特别是山歌也有不同的风格,就山歌而言,仅兴宁山歌就有14个种类的腔调,唱法也不尽相同。

客家歌谣包含了客家人的感情和社会生活,更在于它不断促进这一区域社会文化生活的发展。

潮州歌谣产生于远古时代,是本地畲歌、疍歌和汉族民谣的混合体。畲歌对潮州歌谣的影响较大,以致潮州人将本地歌谣都叫做“畲歌”。

潮州歌谣不用固定的调式来唱,一般都是吟诵,句式和篇幅结构非常自由,均可长可短、长短相杂;五七言者较常见。表现手法也多使用比兴,但双关和谐音却较少见。

潮州歌谣的题材也非常广泛,或采撷地方风物,或展现时代追求;或反映家庭伦理以至罗织儿童稚趣等。传唱范围较广并经久不衰的有《月娘月光光》、《推啊挨》及《天顶一只鹅》等歌谣。

岭南境内聚居的少数民族有瑶族、黎族、苗族、畲族等,他们的口头文学非常丰富,歌谣中有记述本民族历史及迁徙的史诗,也有表现男女爱情的情歌及劳动生产等的一般歌谣。这几个民族旧时均没有自己的文字,都用汉字记录自己的作品。

瑶族是居住在粤北地区的少数民族,他们除了平常喜唱歌谣外,每年还有一次“拜王歌堂”盛会,远近瑶民翻山越岭赴会,在歌堂中尽情歌唱,以“娱神乐众”。

《盘王歌》是瑶族民歌的代表作,据说产生于唐代,并通过世代传唱保留下来,后来用汉字记录成书。

《盘王歌》的内容很多,差不多包含了瑶族的历史和各个时期的生活、生产经验,还歌颂了美好的爱情。全歌为七言句式,语言形象,表现手法灵活,甚至采用问答式。

瑶族人善于用歌谣来反映自己的文化,几乎可以说《盘王歌》和“拜王歌堂”的歌谣已经概括了瑶族人民的文化观念,这也正是它们的价值所在。

黎族人居住在海南岛。他们不分男女老幼,几乎人人能歌善舞。黎族的民歌有用黎语唱和用海南方言唱两种形式。

用黎语唱的传统古老民歌多为5个音节一句,每首歌没有固定句数,小调类大致4句为一首。有一定的音律,演唱形式是独唱或对唱。

用海南方言唱的民歌一般是七言一句,4句一首,称为“四句歌仔”,长诗也以4句作为一个单元。演唱形式多样,除了独唱、对唱外,还有齐唱、轮唱、合唱,并有器乐伴奏。

黎歌有一套优美的曲调,类似唱腔,如“罗哩调”、“小满调”、“千家调”等。唱歌的场合一般是在婚礼的宴席上,也有在“放寮”时或“三月三”聚会时,不少则是在劳动中。

黎族民歌以情歌为主,如《抗婚歌》,也有劳动歌,如《舂米谣》,还有哀叹歌及童谣等。

畲族也是一个喜爱山歌的民族,有关本民族的来源和迁徙的民歌几乎人人能唱。流传下来的山歌约有1000多篇、四五万行。演唱形式除了独唱和对唱外,还有“双条落”。句式也多为七言一句。

在长篇叙事诗歌中,最著名的就是《高皇歌》。《高皇歌》又称《盘古歌》、《龙皇歌》、《盘瓠王歌》,是一首长达三四百句的七言史诗。它以神话的形式,叙述了畲族始祖盘瓠立下奇功及其不畏艰难繁衍出盘、蓝、雷、钟四姓子孙的传说。

岭南少数民族以他们的口头创作丰富了岭南文化的内涵,在岭南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旁注]

押韵 是指在韵文的创作中,在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都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朗诵或咏唱时,产生铿锵和谐感。这些使用了同一韵母字的地方,称为韵脚。

《诗经》是我国汉族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时期中叶大约500多年的诗歌。《诗经》又称《诗三百》。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期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比兴 比、兴两法在我国诗歌创作中源远流长,从《诗经》起就已开始运用。儒家诗论把比兴列为赋、比、兴、风、雅、颂“六义”的两种。古时比兴之法多用在旧体诗词和民歌中,一般文学作品中极少运用或不用。

瑶族 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自称“勉”、“金门”、“布努”、“炳多优”、“黑尤蒙”、“拉珈”等。瑶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创造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

[阅读链接]

客家山歌旋律优美,几乎所有曲调中都有颤音、滑音、倚音等装饰音,因而使旋律变得回环曲折、委婉动听。

客家山歌有多种唱腔,包括松口原板山歌、梅县山歌、兴宁罗岗山歌、蕉岭长潭山歌、大埔西河山歌等。客家山歌题材广泛,意境含蓄,善用比兴手法,尤以双关见长,语言生动通俗,押韵上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