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独石仔文化遗址

在粤西阳江的阳春春城镇东北方向30千米处,有一座石山,因此山屹立于诸山的环抱之中,故名为“独石仔”。

在独石仔的东麓,有一个裂隙溶蚀形成的高15米,宽2米至8米,深40米的山洞。这里就是“独石仔古人类洞穴遗址”。

独石仔遗址与广东省封开黄岩洞遗址、英德青塘朱屋岩遗址、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白莲洞遗址、桂林甑皮岩遗址、临桂庙岩遗址等同属珠江洞穴型文化遗存,其共同的特点是遗物中以打制石器与刃部磨制石器共存,而且以打制石器为主体。

独石仔洞穴2.8米厚的堆积层,全为砂质黏土,有胶结坚硬与松散之别。洞穴洞口面向东南,倚山近水,洞内通风,干亢透气,有暗有光。洞内的堆积自上而下分为5层。在这5层堆积中,除面层为表土层和底层为生土层外,其余3层就是上、中、下的三个文化层。

上文化层为灰褐色砂土,是疏松的胶结体,最厚为80厘米。出土砾石制作的打击石器、磨制石器,还有骨器、石化程度较浅的动物牙齿、骨骼以及炭屑、灰烬、烧骨和大量人类食余丢弃的螺壳。

中文化层为灰黑色黏土,呈板状胶结体,坚硬,厚约0.7米至1.3米。出土少量打制石器和穿孔石器、骨器;有大量螺蚌壳和石化程度略深的动物牙齿、骨骼。

下文化层为灰黄色砂黏土,无甚胶结,厚0.7米至1.3米。在出土了大量文物中,有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智人”牙齿一枚,是智人的左侧第一臼齿,属于一个青年个体。还出土了打制石器、穿孔石器、骨器等,螺壳较少,有大量石化程度较深的动物遗骸。

出土的石器共有243件,其中打制石器227件,磨制石器16件,均用砾石制作。石料有砂岩、砂页岩、泥质砂岩、石英砂岩、石英岩等,以砂岩最多。

打制石器多不规整,打制方法简单,多用单面单向打击,多无第二步加工,器身多保留大部分砾面。器类有砍砸器、刮削器、石锤、石钻等。其中又以下文化层所出的较粗糙和不规整,多数无修理面;而上文化层所出者少数有较好的修理面。

有部分打制石器器身呈三角形,在一个边打击弧形刃缘,这是较规整的一种,其中以上文化层出土的形制略好,刃部有较过细的加工。

这种器形其中器身较厚的,应属砍砸器类;器身较薄的,应属刮削器类。

另见一种器身呈长方形,仅在一个短边单面打击出刃面,有的刃部打出梯级裂再加工修理,器身较厚重的,也可能属砍砸器类;器身较薄者,则可能用于刮磨。砍砸器类中还有一种为长三角形,在稍宽的一端打出刃部。

刮削器类多数直接利用石器的裂面为刃部,不见第二步加工修理痕迹,故器形不规整。上文化层有用砾石打下来的大石片加工出弧刃;下文化层则多用较大的或薄的石片来制作。还有部分略小的石片,有的在刃缘有使用痕迹。

打制石器中还有7件“苏门答腊式”石器,在扁体砾石有的一面保留原砾面,另一面均经打击加工。其中两件为盘状器。器身一厚一薄,周边打击刃缘,厚者应为砍砸器,薄者应属刮削器。

有两件器身较厚的,在器身打制出两个刃面而呈双刃器,属砍砸器类;另3件器体较薄,均在一个边缘打击出较薄的刃缘,应属刮削器类。

石锤为圆柱形或扁椭圆形,器表有凹凸的敲砸疤痕。石钻器身为扁圆形,两面有凹凸的坑疤,是敲击的痕迹。

磨制石器包括穿孔石器和刃部磨制石器两种。穿孔石器是用扁圆砾石中心一面或两面凿打穿孔制成。上层所出者多采用两面凿打后加磨方法进行穿孔,两面孔径基本相等;而下层所出者孔径无规律,有的只经凿打而未加磨,两面孔径不等。这类穿孔石器的器身多有砸击疤痕。

刃部磨制石器仅见于上层,均体小,器形不规则,用石头或小砾石制作,有长条形、不规整长方形或三角形等,刃缘均加磨成弧形,锋利,器身或多或少进行加磨,个别磨制光滑,这类石器是用于切割的工具。

骨器的数量不多,较成形的有一件,出于上文化层,用动物肢骨制成,前端磨出尖锋,后端打击不规整的双肩和铤,体扁圆且小。

有几件骨锥,其中一件器身瘦长,通体磨制,锋稍钝,是经使用所致,出于中文化层;另有一件出于下文化层,用动物下颌骨磨制而成,体扁,前端磨出鋭锋,柄端稍缺,这两件骨器加工较为精致。

还有一些骨器体扁薄,在一侧的前端磨出薄刃,可能是小型的切割用具。一件角器是用鹿角的角尖有刮磨痕迹,可能是角铲一类器具。

还有一些蚌殻,切割成三角形,有一个刃缘,这类蚌器多数是用蚌壳较薄的一端直接使用,看来是用作蚌刀,其造型和加工技术和广西临桂县的庙岩遗址出的骨蚌器十分相似。

独石仔遗址出土的动物遗骸,有牙齿、角和破碎的骨骼,各文化层均有,其中以下文化层所出最多。

动物种属有猕猴、马蹄蝠、鼯鼠、板齿鼠、家鼠、小灵猫、金猫、长尾麝香狸、果子狸、南方猪獾、无颈鬃豪猪、中国黑熊、水獭、豹、犀、貘、野猪、水鹿、麂、水牛等,其中犀与貘为绝灭种。介壳的种属有圆田螺、大川蜷、短沟蜷、蚌等。

此外,还发现有鱼椎骨和枣核。

[旁注]

打制石器 利用石块打制的石核或行片,加工成一定形状的石器。种类石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等。是石器时代的主要工具或兵器。打制石器的制作方法大致有碰砧法、摔击法、锤击法等。

磨制石器 指表面磨光的石器。先将石材打成或琢成适当形状,然后在砥石上研磨加工而成。种类很多,常见约有斧、锈、凿、刀、镶、簇等。中石器时代开始出现局部磨光的石器,新石器时代广泛使用通体磨光石器,到了铜器时代仍继续使用。兼有兵器与工具双重职能。

穿孔石器 旧石器时代晚期,已出现了石器的磨光和钻孔技术。在南海沿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古文化遗址之中有多处出土穿孔石器。如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甑皮岩遗址出土有穿孔石器12件,广东省封开黄岩洞遗址发现3件穿孔石器。

刮削器 石器时代人们用石片制成的一种切割和刮削工具。因形状不同,可分为长刮器、短刮器和圆刮器等。这种刮削器是骨质或石质的,用途很多另外也可以用来制作木制品、竹制品,比如刮去树皮制作棍棒,制作箭等。

小灵猫 是生活在东南亚及南亚的一种麝猫。全身灰黄或浅棕色,背部有棕褐色条纹,体侧有黑褐色斑点,颈部有黑褐色横行斑纹,尾部有黑棕相间的环纹。这个物种多在晚上或清晨活动,白天则躲在树洞或石洞中休息。

[阅读链接]

黄岩洞遗址位于渔涝河儿口狮子山西南山麓。遗址为洞穴形态,洞向西南,高出附近地面10米。洞前是较开阔的溶蚀盆地,背面是连绵起伏的峰丛。

洞内分两层,上层为廊道式,下层为洞厅式。洞内有4处堆积含人类文化,除一处为新石器晚期遗存外,其余3处为含有打制石器或人类遗骸的遗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