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辈出的岭南绘画
岭南绘画艺术萌芽较早。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已经可以看到一些简单的图画。青铜时代的珠海宝镜湾摩崖石刻画,不仅规模较大,构图也已非常复杂。
但是,从传统中国画意义上讲,岭南这一艺术形式仍然起步较晚,并且还是在中原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岭南的画家,据说最早的几位是唐代的张询、宋代的白玉蟾和元代的孔伯明,但是,他们并没有留下什么作品。明代以后,岭南画家开始闻名中原。明清两代,岭南画坛名家辈出,逐渐形成自己的特点。
有绘画作品传世并有史料记载的岭南最早的画家是明代初年的颜宗、陈琏和林良等人,而林良的成就和影响尤大。
林良,广东南海人。明代天顺间在内廷供职,院体花鸟画与吕纪齐名。他的画在黄筌、徐熙的绚烂色彩之后,用水墨创出写意派的新风格。这种风格是在元代水墨花鸟的传统手法上,掺进浙派笔意而形成的。
他所画的翎毛,形神兼备,在形似的基础上突出神采,展现它们那刚健活泼的生命力。
清代张庚对林良的画艺评价很高:
林以善《春夏秋冬花鸟图》4幅。每幅必以两大鸟为主,如锦鸡鸿雁之类,树梢、空中点以小禽,皆粗笔纹大点大抹而成。
如画金鸡之腹,以巨笔蘸朱砂,自膝下至尾,一直扫下,而圆厚胜细勾者万万。尤妙绝者,一幅作暮景晚烟横树,而以淡墨写栖鸦,只一笔点成,不加嘴爪。不分羽毛,为烟中宿者入神之笔也。此等笔墨,非学而能。
林良的画在他当世就已经有很高的声誉。
林良之后,明代岭南画家知名的还有陈献章、李孔修、黎民表、霍韬、张萱等。可以说,岭南文人大多擅长书画,文人画在岭南有着深广的根基。
比起明代,清代的岭南画坛显得更加繁荣,这主要表现在各个时期都有杰出的画家涌现,如明末清初的张穆、高严,康乾时期的黎简,后来称“二苏”的苏长春、苏六朋等,都是当时的画坛豪杰,他们共同创造了岭南中国传统画的创作高峰。
黎简号二樵,一生主要活动在广东。他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学者,除了绘画,诗、书、印都有较高成就。他的画,最擅长的是山水,人物、肖像也有很高的造诣。
他曾这样谈到自己的学画经历:“予学为画几四十年矣”,“数年以来,乃真有得。觉开合之迹,渐近自然;墨光所注,符于物理。至若超乎远寻,求趣象外,盖有得于偶然,非可自能据取也。”
黎简的传世作品不下200幅,数量之多,在岭南古代画家是很少见的。
黎简所追求的艺术境界在于真实和自然,并在此基础上“求趣象外”,超乎真实和自然。这一思想饱含着朴素的辩证色彩;对他的作品既切近生活又高于生活是一个最好的注解。
对于岭南画坛来说,黎简的创作实践以其既能博采众长,又富有独创性而为岭南带来新气象,其意义更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显得日益可贵。
后来,西洋画法传入我国,岭南画家首开中西结合之风,“岭南画派”独步天下;而油画和版画等画种,主要也是由岭南画家介绍进入中原,并由他们使之走向繁荣的。代表画家有称“二居”的居巢、居廉,以及“岭南画派三杰”的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
居巢、居廉在晚清画坛上享有盛名,他们绘画的艺术在继承前人没骨法的基础上,创造出“撞粉”、“撞水”的绘画技法极其成功运用。
二居的绘画题材主要是家乡能见到的花鸟蔬果,摆脱了文人画清高、不食人间烟火的孤傲,更接近寻常百姓生活。其画风反映社会民生,构图造型巧出新意,成为清末岭南画坛的主流。
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广东番禺人。高剑父和陈树人早年师从广东著名画家居廉学画,对传统中国画有精深的理解。高剑父曾在澳门格致书院就读,课余向法国画家麦拉学炭笔素描,后又赴日本,参加多个日本的绘画社会团体,对东西洋画有更多了解。
高奇峰在胞兄的影响下,也走中西结合的创新之路。
陈树人毕业于日本东京美术学校绘画科,系统地掌握了东西洋画画技。共同的阅历和修养使他们产生共同的愿望,他们自称“折中派”,主张中西结合。古今贯通,在传统的中国画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在表现手法方面,他们吸收西方水彩画的明丽色彩,形成彩墨并重的特色。对于对绘画艺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有一定帮助的一些科学方法,如投影、透视、光阴法、远近法、空气法等,他们都予以重视,并运用到创作之中。
为了求得真实,他们还特别提倡写生。对传统画法,他们并非排斥,而是将它们“折中”进来。
继“二高一陈”之后,岭南画派代有人才,影响遍及全国,大大丰富了我国画坛。这是岭南画坛对我国画坛的重大贡献。
岭南画派将西画、日本画的技法及表现形式借鉴过来,其打破门户之见,大胆吸收外来的养料,使具有千百年古老传统的中国画重获新生。
[旁注]
颜宗(1393年~约1459年)。善画山水,初学黄公望,后师法李成、郭熙,融北方山水画风于南方画中,多写平远景色,苍浑健劲,层次分明,平淡中有挺拔雄奇之姿。也擅长画人物、虫鱼、翎毛、走兽。
吕纪 擅画临古花鸟,初学边景昭,后研习唐宋时期诸家名作,继承两宋“院体”,以工笔重彩,又在水墨写意方面受林良影响。传世作品有《桂菊山禽图》、《榴花双莺图》、《雪景翎毛图》、《浴凫图》等。
黄筌(903年~965年)。擅山水、人物、龙水、松石,尤精花鸟草虫,师法李踦、孙位,对刁光胤的花鸟画师法尤深,并加增损,创出一种新的风格。其花鸟画重视观察体会花鸟的形态习性,所画翎毛昆虫,形象逼真,手法细致工整,色彩富丽典雅。
张穆(1607年~1663年)。性好养马,曾用百金买名马,取名“铜龙”、“鸡冠赤”,饮食坐卧不离马侧,深谙马的生理习性,故擅长画马,画法继承宋元传统,笔法谨细,比较工板。代表作有《奚官放马图轴》。
苏长春 工山水、人物,兼写花卉,用笔构图,自成一家,古朴高逸,有金石味。其画法,自辟蹊径,故一般大夫之画传不载。
[阅读链接]
宝镜湾摩崖石刻画位于珠海市高栏岛宝镜湾,这里海水清澈,沙粒细小,岩石耸立,是古人类曾生活过的场所。
海湾所在的山麓、山腰,共分布着“天才石”、“宝镜石”、“大坪石”和“藏宝石”等4处6幅岩画,它们是青铜时代的产物。6幅石刻画其中3幅图形难辩,另3幅刻在天然岩洞中,保存尚好。
最大的一幅长5米、高3米,整幅画以船形为中心。岩画阴刻于大而平整的石面上,其内容不但有鸟、兽、鱼、水、云等花纹图案,还有众多的人物画像,栩栩如生,神秘莫测,反映了原始部落的图腾崇拜、生活习俗和工艺美术活动。岩画为广东仅见,与我国北方、西南岩画风格迥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