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之魂——岭南古韵
岭南常年气候温和,四季如春。空气潮湿多雨、植物繁茂常青,花卉四季常开,环境清新秀丽;由于气候原因,人们喜爱室外环境及活动……
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岭南的建筑、工艺、饮食、绘画、书法等彰显了独具特色的风格。
各具风格的书法艺术
书法是以文字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门艺术。岭南地区新石器时代虽然出现一些带花纹或刻画记号的陶片,但是并没有在这一基础上形成文字,因此也就没有书法可言。
从出土的文物如瓦当、印章等看,岭南出现书法大概在秦汉之间,由征岭南的将士带入。广州龟冈曾出土大量的“佗宫之瓦”,上面的文字做“缪篆”,被认为是西汉时期的遗物。南越王墓也出土了一些带文字的文物,如赵昧的印章等。
从书法的渊源着,显然都是从中原传入。
汉代至元代,历代均有少量无名氏书法可见,就书体的发展而言,与中原地区从篆书至八分至草隶至正楷的线索完全一致。
在这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岭南有名的书法家可谓凤毛麟角,南宋番禺的李昴英成就颇为突出。宋代书坛崇尚苏、黄、米三家,均以侧笔取势,李昴英却敢于坚持自己的正笔。他的书法端劲如柳公权,心正笔正,笔法端严,为岭南书风树立了楷模。
直至明代,岭南地区才出现足以跟中原、江左颉颃的书家书作,岭南书法才真正成为—门独特的艺术而传世。
明代岭南书法最大的特色是“哲人书法”,其代表人物是杰出的理学家和诗人陈献章。他的书法在岭南书法史乃至我国书法史上都有重要的地位。陈献章把书法作为一种个人修养的手段,并以之来表现自己的精神世界。他追求书法艺术妙造自然,以茅龙笔写苍劲之字,以生涩医甜熟,以枯峭医软弱。
所谓茅龙笔,实为陈献章自制的茅草笔,笔锋可长可短、刚健有力,适合书写大宇。这也可以说是陈氏的一大发明和对书坛的一大贡献。
陈献章传世的书法作品多数用茅龙笔所书,为稀世珍品。陈氏还是一位书法艺术的理论家,他在总结自己的书法经验时说:
予书每于动上求静,放而不放,留而不留,此吾所以妙乎动也。得志弗惊,厄而不忧,此吾所以保乎静也。法而不圃,肆而不流;拙而愈巧,刚而能柔。形立而势奔焉,意足而奇溢焉。
运笔的动静、留放、刚柔和结体的取势、通篇布局的新奇,他以一个理学家独有的思维方式,充满辩证意味地从容道来,予书法理论以深刻的内涵。后世的岭南书家,绝大多数服膺他的理论,追求他的境界,并由此而形成岭南书坛的特有风格。
陈献章的弟子湛若水也认为字是心之画,书法艺术创作就是“由画以传心”。陈献章的哲人书风,传其一脉的有赵善鸣、邓翘、萧文明、王渐逵等。
他们无意于书,不斤斤计较于一点一画的得失,所取的是书法的神韵以及字幅的整体感,予人以一种质朴和谐的美的感受。
明代书坛上的名家都是诗人、学者,如霍韬、黄芳、黎民表、梁元杜等,都有很高的文化素养,书法仅是他们的“余事”,其书法作品的艺术风格往往是与所写的内容统一的,表现出所谓的“书卷气”。
明末天启、崇祯年间,岭南诗坛上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爱国诗人,其中包括著名的爱国将领袁崇焕以及在抗清斗争中牺牲的烈士黎遂球、邝露、陈子壮、陈邦彦、张家玉等,他们也是书法家。如邝露这位“旷代未易之才”,就兼精各体书法,“其妙绝伦”。
明代岭南书坛,是哲人、诗人、烈士、遗民、佛子的艺术天地,没有“纯粹”的书法家。
书法,在岭南文人心目中只是其他文艺形式的附庸,书法艺术意识还未曾真正觉醒。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非专业的书法家,其作品的内涵比起“气息不与文人通”的专家来,也许要深刻得多。
清代初期承明季的馀绪,遗民、释氏借书法以抒写其郁勃之气,岭南地区跟中原江左一样,人才辈出。赵孟頫、董其昌圆转流美的书法,由于受到皇帝的推崇,更为人们争相仿效。广东书家则较少受到这些柔靡书风的影响,取径较高,无时流熟滑之态。
清代中叶以后,随着碑学的勃兴,岭南书法也有新的进展。吴荣光是一位帖学名家,晚年运碑入帖,笔力奇肆。李文田更摆脱馆阁体的束缚,力学魏碑,成为一代大家。潘存、邓承修、江逢辰都是岭南碑派的疏凿手,正本清源,使北碑得以在岭南发扬光大。
另外在帖派方面,谢兰生得腕平锋竖、指实掌虚之法于黎简,后来又传与朱次琦,朱氏再传与康有为。康有为在熟悉帖学及其笔法的基础上,提出“扬碑抑帖”的口号,尊魏卑唐,力矫颓风。康有为撰写的《广艺舟双楫》是一部重要的书学理论著作。
碑帖合流,已成为岭南书家努力的目标。
岭南书法不仅体现了岭南文化兼收并蓄、锐意创新的特点,同时还丰富了我国书法史的内涵,这已经远远超出岭南文化的意义了。
[旁注]
印章 用作印于文件上表示鉴定或签署的文具,一般印章都会先沾上颜料再印上,不沾颜料、印上平面后会呈现凹凸的称为“钢印”,有些是印于蜡或火漆上、信封上的蜡印。制作材质有金属、木头、石头、玉石等。
篆书 是大篆、小篆的统称。大篆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匀逼齐整、字体较籀文容易书写。在汉文字发展史上,它是大篆由隶、楷之间的过渡。
柳公权(778年~865年),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书法以楷书著称,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一生作品很多,主要有《大唐回元观钟楼铭》、《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神策军碑》。
黎民表(1515年~1581年)。好读书,善诗词,喜作画,居广州粤秀山麓清泉精舍,与弟友唱和。为文自成一家。尝纂修广东、从化、罗浮诸志,着瑶石山人稿、北游稿等。与欧大任、梁有誉、李时行、吴旦称“南园后五子”。
陈子壮(1596年~1647年),。与陈邦彦、张家玉合称“岭南三忠”。历官编修、崇祯间累迁礼部右侍郎、南明弘光帝礼部尚书、桂王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著有《云淙集》、《练要堂稿》、《南宫集》。
赵孟頫(1254年~1322年),中年曾作孟俯。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号称“楷书四大家“。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
[阅读链接]
清代岭南书法有一大特色,就是“诗人书法”与“画人书法”。几乎大多数有成就的书法家,他们的传记中都有“工诗善画”之类的评介。
书画同源的理论,为颇多书家所接受,他们在学书法的同时,也写几笔“文人画”,如梁佩兰、汪后来、甘天宠、冯敏昌、张锦芳、黄丹书、黎简、黄其勤、方天根、谢兰生、黄培芳、吕翔、吴荣光、张岳崧、罗天池、黄钥、熊景星、曾望颜、蔡锦泉、黄子高、陈澧、陈璞、鲍俊、李文田、陈乔森等一大批擅书法的人,都是诗人、画家。
他们所写的内容多是诗文或对联,以表现文人的风雅本色为能事。其中如黎简、谢兰生等更以诗书画“三绝”甚至诗书画印“四绝”名重于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