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在泥板上的文字

古埃及人在纸草上书写文字,中国古代在甲骨上或竹简上书写文字,你听说过在泥板上书写文字吗?

你也许不相信泥板上能书写文字。但古老的苏美尔文化就是靠书写在泥板上的文字传承下来的。那时候,苏美尔人读的书也是泥板做的。每块泥板有 1 公斤重,按内容陈放在书架上。学什么内容,就拿什么泥板。学完后放

回原处。100 多年前,人们在一个遗址中找到一个王宫图书馆。里面藏有 2 万块泥板文字,内容包括条约、法律、书信、命令等官方文献。以及各种宗教铭文、文学作品、科学著作、王宫经济报表等等。它们都分门别类地陈放在书架上,还有一块泥板登记全部藏书目录。像这样的泥板文字,已经在两河流域发现了很多。

刚开始,人们完全看不懂泥板上的字。后来,在商博良成功释读古埃及象形文字的鼓舞下,许多学者开始专门研究那些发掘出来的泥板。有一天, 终于从古波斯文里找出一个键来,作来解释泥板上的文字。原来,这是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在公元前 3000 年左右创造的“楔(Xiē) 形文字”,与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人发明象形文字约略同时。

刻在泥板上的文字 - 图1最初,苏美尔人创造了一种图画式的文字。这种文字建立在象形原则的基础上,一个符号一个意思。例如,刻在泥板上的文字 - 图2表示眼睛,刻在泥板上的文字 - 图3表示水,刻在泥板上的文字 - 图4表示星,

刻在泥板上的文字 - 图5表示穗,凹表示灌渠, 表示脚。后来,为了表示比较复杂、比较抽象的概念,便把几个图形符号结合起来。例如,把上升的太阳和眼睛结合起来表示“光明”,把眼睛和水结合起来表示“哭泣”,把代表天空的星和水结合起来表示“雨”,把牛和山结合起来,表示“野牛”。

开始,苏美尔人把这种文字刻在石头上。由于石关过于坚硬,刻起来不方便。后来,他们就用粘土制成半干的泥板作为书写材料,用削成三角形尖头的芦苇管、骨棒或木棒当笔。书写好后,让太阳晒干,或用火烘烤干,能保存很长的时间。为了书写的方便,原来的图画逐渐变成了竖、横、斜线的图形。这种线条组成的图形,刻写在未干的软泥板上,一般落笔处印痕比较深宽,提笔处比较细狭,看上去像木楔,所以叫作“楔形文字”。

刻在泥板上的文字 - 图6刻在泥板上的文字 - 图7随着苏美尔人交往增多,思想意识越来越丰富多采,字符虽然不断增加, 但有些事物和概念仍然很难用象形符号确切表达,例如,“仁慈”、“关怀” 等等之类的意思。这时,苏美尔人便对楔形文字进行了改造。一是简化图形, 就是用图形的一部分代表整体,如用“牛头”的符号 代表“牛”。二是用同一个图形表示几个有关联的意思,如脚的符号 除表示脚外,又可表示“行走”、“站立”等与脚有关的动作。又如犁的符号 除表示犁外,还有“耕耘”、“耕作者”的意思。这种符号意义不直接由图形本身表达,而是由符号引申出来的文字表达,叫做表意文字。三是同声的词往往合用一个字符。例如,“箭”和“生命”在苏美尔语里是同声的,就都用箭的符号表示。这种字符叫做谐声文字。

表意文字和谐声文字出现后,原来使用的 2000 多个字符减少到 500 多个。一个字符往往包含有很多种意思。有时又不免把字符的意思搞混淆了。于是,苏美尔人又想出了新的办法。一是使用指意符号。例如,犁的符号所表达的意思很多。在犁的符号上,如果加上指意符号“木”为词首,那这个

符号的意思就指犁的本义;如果加上指意符号“人”,就表示“耕作者”。二是使用音节符号作词尾补音,例如脚的字符刻在泥板上的文字 - 图8分别附上“一 NA”或“—BA”, 就分别表示“去”或“立”的意思。这种表示音节的符号,与表示意思的符号配合使用,使苏美尔的文字体系逐渐完备起来。

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已经含有字母文字的因素,在几百个音节符号中,已经有了和母音相符合的几种字母的符号,不过,还没有进到拼音文字的地步。

楔形文字自从苏美尔人创制出来后,处在不断的演化之中。就拿书写形式来说,最初是从右到左直行书写,有点像中国古代线装书那种样子。因书写不便,后来就把字形侧转 90 度,改成从左到右横行书写,就像现在的横排本书籍那样。它流传到亚洲西南部的许多地方,为阿卡德人、巴比伦人、亚述人所接受,又得到一些增补和改进,从而能够记录所有复杂的语言概念。后来,埃兰人、赫梯人、胡里特人、米丹尼人、乌拉尔图人都曾结合各自语言的需要,对楔形文字略加变通后加以采用。到公元前 2000 年前后,楔形文字成了当时国际外交中的通用文字。腓尼基人在创造他们的字母文字时,参考和采用了楔形文字的成果。

楔形文字的符号数目不过 600 个,但每个符号至少有一两个字义,平均代表四五个音节。它的语法规则也很复杂,学习起来,困难较大。它虽然在历史上使用了很长的时间,但到公元前后,楔形文字被先进的字母文字代替后,就没有人使用了,成了死文字。直到 19 世纪中期,才被人读懂。楔形文字被人读通后,引起许多人研究两河流域及其附近地区使用楔形文字各族人民的历史和文化的兴趣,于是产生了一门很专的学问,叫亚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