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国 ”和“丝路”
很久以前,古代希腊人和罗马人把中国叫作赛里斯国(Serice),就是丝绸之国的意思。他们为什么称中国为“丝绸之国”呢?因为中国盛产蚕丝, 中国人能用丝织成十分精美漂亮的物品。这些丝和丝织品经过辗转贩运,运到了西方人手里。他们十分喜爱,视为珍宝。于是,就把中国称为丝国,把中国人称为赛里斯人。
这些丝和丝织品是政府的使者和民间商人通过一条名叫丝绸之路的商道运到西方去的。那个时候,经常可以看到一列列长长的骆驼商队在辽阔的沙漠和草原土缓缓行进,悬在骆驼颈子上的驼铃一摇一摆,发出悦耳响亮的声音。那情那景,就像唐朝诗人张籍描写的那样:“无数铃声遥过碛(qì), 应驮百练到安西。”
丝绸之路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公元一世纪的时候,有一位叫名马厄斯·梯家奴斯的马其顿商人,派人去了解通向东方商路的情况。他从地中海东边叙利亚的安条克城出发,在海俄拉俄城渡过幼发拉底河,经过米底的埃克巴坦纳到达里海南面安息的古都百牢门。然后,穿过木鹿城、大夏,到达麦德山脉的石塔。他看到来自地中海东岸各地的商人就在那个石塔附近交换他们的货物。他还了解到,沿着这条商路继续往东,越过帕米尔高原,就进到了中国境内。
但在这之前很久的时间里,还没有人能越过帕米尔高原进入中国内地, 中国人也没有走通西去帕米尔高原的路程。那里的环境实在太恶劣了。有白雪皑皑的崇山峻岭,有一望无际的大漠荒碛,还有盐碱沼泽点缀其间。行走在荒漠之中,有时突然狂风大起,飞沙走石迎面袭来,转眼之间,就会把人弄得昏头转向。据记载,中国汉朝的军队征战西域,有时就因为沿途的沙漠戈壁而不得不退兵。
不过,再大的困难也有人去征服它。前面说到过,中华古族大月氏人, 就曾越过帕米尔高原,在中亚建立了贵霜帝国。他们是游牧部族,过惯了漂泊沙漠和草原的生活,具有骠悍的体魄,顽强坚韧和吃苦耐劳的性格,他们集体迁徒,先到伊犁河,然后才越过帕米尔高原迁到中亚。从这以南的地方西去中亚的路,还是没有人走通。
那时,这一带叫西域。匈奴人赶走了大月氏人以后,控制了这块地方, 还打算把这里当作据点,进攻西汉王朝。公元前 138 年,西汉抓到一个匈奴人,从他的口供中得知大月氏人遭匈奴人攻击,被迫西迁。大月氏人对匈奴恨之入骨,时刻想回来报仇雪恨,只因势单力薄,这个愿望没有实现。为了解除匈奴对西汉的威胁,西汉武帝在京城长安张挂招贤榜,悬赏如募愿意出使西域的人,准备联合大月氏夹攻匈奴。有个名叫张骞的人勇敢应募出使。
张骞带着 100 多人,从长安出发。到西域去,必须经过匈奴空制的地区。
走到中途,他们被匈奴扣留了,一关就是 10 年。后来,乘机逃出,克服了重重困难,越过了帕米尔高原,经大宛、康居、到达大月氏。不料,这时大月氏已占有大夏故地,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不愿东归。张骞没有达到目的, 只好东返。途中,又被匈奴抓住,关了一年,才逃出匈奴,回到长安。同去的 100 多人,只剩下他和向导堂邑父两个人。
没过几年,张骞再次奉命出使西域,打算联络乌孙,斩断匈奴的右臂。这次出使队伍十分庞大,随员有 300 多人,带着大量金币、丝帛和牛羊。张
骞一行到达乌孙时,正遇上他们国家内乱,乌孙无意东归。于是,张骞派副使访问了中亚的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等国。张赛副使到达安息时,安息国王派大将率领 2 万骑兵到东部边境上迎接。张骞一行离开中亚回国时,安息向汉武帝赠送了驼鸟蛋、黎轩眩人(罗马杂技艺人)。其他国家也都派遣使节、商人携带礼物随同张骞到汉朝答谢和观光游览。
从此,汉朝同西域和中亚各国的来往十分频繁。许多使者和商人踏着张骞的足迹,穿梭行进在沙漠和高原上。渐渐地,从中国的长安出发,到中亚、西亚形成了两条路线。一条是沿昆仑山北麓,经敦煌、鄯善、于阗、莎车等地,越过帕米尔高原,到大月氏、安息等地。一条是沿天山南麓,经敦煌、高昌、龟(qiú)兹(Ci)、疏勒等地,越过帕米尔高原,到达大宛、康居等地。这两条西行线路在木鹿城(今马里)会合,然后向西经过里海南部,越过幼发拉底河,抵达地中海东岸。由地中海东岸可转达罗马等欧洲各地。那个时候,中国的丝和丝织后,就是经过这两条线路转运到中亚、西亚和欧洲, 所以这条通道被称为“丝绸之路”,简称“丝路”。
这条商道打通之后,时常遭到一些部族和小国的控制和威胁。为了保护商路畅通,西汉武帝在丝路东部沿途一些地方设立哨所。后来,东汉皇帝派班超经营西域,清除干扰丝路通畅的障碍。班超还派副使甘英出大秦(国马帝国)。当时传闻大秦在安息西面,甘央到达条支。条支在安息西南,靠近波斯湾。甘英虽然没有到达大秦,但走通了从中国到波斯湾的路。那时候, 大秦也一直想同中国直接交往,后来派人从海道到了中国。中国人从大秦使者那里了解到了更多的西方情况。
中国的丝织品经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运往中亚和西方,使那里流行起衣着丝绸的时尚。许多王侯后妃和贵族妇女以能穿上中国丝绸为时髦,以用丝绸做帷幕帘帐为高贵。在西罗马的中心罗马城和东罗马的中心君士坦丁堡, 从皇帝、元老院议员到权贵之家都以穿上中国丝绸为荣耀。西方各地庙宇也跟着赶时髦,大量使用丝绸装饰。基督教会的法衣、祭服、挂幕、祭坛装饰普遍采用丝绸。公元 3 世纪的一位罗马作家描述说,丝国人制造宝贵的花绸, 它的色彩像野花一样鲜艳,它的质料像蛛丝一样纤细。后来,人们在丝绸之路沿线考古发掘,出土了许多汉朝的丝织品,那就是当年丝绸贸易的遗迹。
除了丝织品之外,中国的铁器、漆器、镍、玉器、杏桃、甘蔗等也由丝路转输到中亚细亚直到罗马。
西方各地的商人也把西方的产品通过丝路传到了中国。像葡萄、首蓿、芝麻、蚕豆、石榴、核桃、黄瓜等等,都是从中亚细亚传入中国的。那时的中亚细亚成为东西方商品货物聚散的一个中心,各地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各国的商人为了各自的买卖,时常发生争执和战斗。安息商人曾千方百计地阻止罗马商人同中国商人直接买卖货物,独自充当商品中转入的角色。贵霜帝国建立后,贵霜商人和安息商人为了争当中间商,经常发生争斗。
丝绸之路从东到西长达七千多公里,是世界古代最长的一条陆路商道。它像一座桥梁,连接了当时世界上的四大强国:汉朝中国、贵霜帝国、安息帝国、罗马帝国。东西方经济文化通过这座桥梁得到相互交流。产生在印度的佛教,就是通过丝路传到中国的。
丝路除东西于线之外,还有支线通往印度。到了中国的三国时期,从中国内地通往中亚、西亚的线路又多了一条新道,那就是治天山北麓和伊犁河西行,经过中亚,到达地中海沿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