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迂直、壮老之转化
春秋时代的齐景公,拥有当时一流的宰相晏子。一次,有个人得罪了齐景公。齐景公大怒,将他绑在殿下,下令要把他“肢解”。同时,齐景公还下令:谁都不可谏阻,否则要同样地肢解。晏子听了以后,立即上前,左手揪住那人的头发,右手持刀在鞋底下磨刀,做出一付要亲自动手杀了此人的样子。然后,突然仰起头来问齐景公:我看了半天,很难下手,好象历史上尧、舜、禹、汤、文王等这些明王圣主要肢解人时,没有说明应先从哪一部分砍起。请问,对这个人应从何处砍起,才能做得和明王圣主一样?齐景公听罢晏子的话,立即醒悟,感到自己既想当一个明主,又怎么可以用如此残酷的方法杀人呢?于是下令:放了他,这是我的过错!
这个故事,如果换成如下的方式来处理:晏子一听齐景公肢解的命令, 立即上前劝阻说:这个人只是犯了一点小罪,不该杀他;你想当明主,又怎能用肢解的酷刑?如果晏子这样说,是完全有理的,站得住脚的。但齐景公正怒气冲天,这样直来直去的批评能听得进去吗?其结果,必然是火上加油, 此人非死不可,自己弄不好也要倒霉。
同一个问题,两种处理方式,两种不同的结果。这不能不令人深思:其奥妙何在?为此,让我们回过头来听听老子的教诲。
老子说:“曲则全,在则直。”
(《22 章》)“曲”中有“全”,“在”(弯曲)中有“直”;“曲”
后能“全”,“枉”后能“直”。相反,片面求“全”、求“直”,则往往不可得。
“曲则全,在则直”,在自然界可找到很多生动的例子。比如:大风刮来,小草顺风而倒,“曲”了,但强风过后,它又挺立起来,安然无恙,“全”了。大浪袭来,船只随浪而沉浮,“曲”了,但它能完好无损。相反,它如果迎着风浪直冲,必然浪击翻舟,无“全”可言。尺蠖前行,身体先向上弯曲,然后伸直前进,这是“枉则直”。人要跳跃,必先弯腿,然后才能跃起。这也是“枉则直”。如果直腿起跳,那简直是神话。
处理人际关系,直来直去,简单从事,这是“直”。但结果,矛盾往往会激化。以“直”的方式,得不到“直”的结果,相反,善于运用巧妙的“曲” 和“枉”,讲究艺术,讲究策略,那么,“枉则直”,问题反迎刃而解了。
前面所讲的晏子与齐景公之间的故事,不证明了这一点吗?
从老子的“曲则全,枉则直”的教诲,令人不由想起了孙子。孙武运用老子的哲学思想,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迂直之计”。他说:“军争之难,以迂为直。”(《孙子·军争》)军事斗争之所以难,就在于要把迂回作为捷径。
迂与直,是一对矛盾。作为一个管理者,总希望能走直路,而非走迂回曲折的路。然而,管理的现实却往往与此相反,迂回者往往比直行者效果好。
迂、直,是空间概念,同时,又是时间概念。直,在空间概念上是“近”, 其目的,是为了时间概念的“快”。迂,在空间概念上是“远”,因而,在时间概念上理所当然是“慢”。然而,主观判断与客观实际往往并非一致。以“军争”为例:攻击敌方某地,“直”路似乎是最近、最快的好方案。但是,在这“直”路上,往往遇到“实”,也就是敌军层层设防。因而,难进, 难行。结果,不是到不了敌方某地就被阻,甚至失败,就是费力费时才能到达。即使是后一种可能,到是到了,但时间不是“快”,而是“慢”了,相对于时间来说,距离似乎不是近了,而是远了。相反,“迂”,路是远了些, 但“虚”,出敌之意外,没有重兵设防。因而,易进,易行。这样,行动快, 费时少,而且成功。这“迂”,不是“慢”了,相对于“直”来说,反而“快” 了。由时间而推论,那么,“迂”不是“远”了,而是“近”了。这就是“以迂为直”的真谛,“迂”、“直”这对矛盾就这样相互转化了。
“曲则全,枉则直”,“以迂为直”,在现代管理中大有用武之地。现代管理,理性成分过浓,在管理思想,管理方法上,求“直”者多,以“枉”、“迂”为“直”者甚少。
在这种管理工作中的直来直去,实际是急功近利的表现,是管理的短期行为。但是,欲速则不达,其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在管理工作中以迂为直, 实际是长远目标和当前利益相结合,是战略与战术的结合。比如:在管人的问题上,法制管理是“直”,但弊病不少;企业文化是“枉”,但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能最终真正实现“直”。
老子在“反者道之动”的具体哲理上,还有一个与管理,尤其与企业管理密切相关的论点,需要做一些阐述。这个论点就是:“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30 章》)。壮,是强的意思;己,是止息、死亡的意思。这句话是说:万事万物,一到强大盛壮时,便开始衰弱老化。不明白这个道理,强行使事物壮大,这是违反“道”的。违反“道”,反会使它过早地走向死亡。
“物壮则老”,符合自然发展变化的规律。这个规律,在管理中也很有用武之地。
比如:产品的一个寿命周期,就符合“物壮则老”的规律。你看,当产品进入成熟期时,销售额最高,利润最大,可谓“壮”也。然而,成熟期一过,产品就进入衰退期,可谓“老”也。根据“物壮则老”的原理,企业就要不断开发新产品,用以接替由“壮”变“老”的产品,以保证企业经营的稳定、发展。当产品处于成熟期时,也要想方设法去延长它的成熟期,使其“壮”的时间长一点,延缓它的“衰老”,使它为企业赢得尽可能多一点的效益。同时,在一个产品尚处于成熟期,而明显迹象表明它已开始“衰老” 时,切勿急急忙忙推出替代产品,以免人为地促使它由“壮”转“老”。否则,就是“不道,不道早已”
人到中年,各方面已成熟,可谓黄金时期,可称为“壮”。然而,人一进入中年,就逐步开始衰老,这是生命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 在管理工作中,既要由中年人来挑大梁,当台柱子,也要重视年轻人的培养、选拔工作,以便在中年人由“壮”而“老”后,有合适的、数量足够的人接替,保持管理工作的连续性、稳定性。那种只注意对现有中年骨干的使用, 而不注意年轻后备力量的选拔、培养的管理者,是目光短浅者,是违背“物壮则老”的规律,是“不道,不道早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