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外三个案例
- 由瑞典、挪威、丹麦三国合资的斯堪的那维亚航空公司,在其总经理简·卡尔岑的任期中,确定了这样一个目标:在航班准点方面要成为欧洲第一的航空公司。
目标确定了,但从何入手?当时,公司毫无头绪。经了解,公司里有一个小组,对这项工作了解、领会最深。于是,卡尔岑总经理就找到这个小组的领导,对他说:“如果我们想在正点飞行方面成为全欧第一,需要做哪些工作?要多长时间?你考虑一下,看看能不能为我回答这个问题。过一、两个星期你来见我,告诉我,我们能否做到这一点。”
一、两周后,这个小组领导人来找卡尔岑先生。卡尔岑问他:“我们能做到正点飞行全欧第一吗?”对方回答: “可以,我们能做到。这大约需要用 6 个月时间,要花 150 万美元”。卡尔岑一听,只花 150 万美元就能实现这一目标,应该说代价是很便宜的。于是,立即就对他说:“那你们就开始干吧!”那位小组领导人大吃一惊,他说:“等等,我已经带来了我的人, 我们想向你当面汇报一下,让你知道我们打算怎样开始干”。总经理回答道: “你们怎么干都行,我不在乎”。接着又说:“你们就去干起来吧”。
4 个半月后,这个小组的负责人给卡尔岑先生打来电话,向他汇报上个月航班在正点飞行方面的新进展:斯堪的那维亚航空公司在正点飞行上赢得了欧洲第一;而时间只用了 4 个半月,比预料的时间缩短四分之一;经费只
开支了 100 万美元,比设想的少花了三分之一。
在这个案例中,这位总经理先生只管了三件事:一是制定目标;二是物色能实现目标的合适人选;三是确定完成目标的大体时间和费用。除此之外, 他一概不管,甚至连送上门的关于实现目标的具体计划都懒得去听,一切授权给目标执行者,“你们怎么干都行,我不在乎。”这是在管理的某一特定领域,充分授权、放权,让下属自主管理的典型。在这个案例中,似乎也告诉我们,在自主管理时,上司重点要抓的是目标、执行者,而实现目标的手段则不必插手过问,将他留给下属自主安排,这个典型,又从实践中回答了一个真理:自主管理的效果出人意料地好——目标不仅实现了,且时间大大缩短,经费大大减少。
- 在美国新泽西州的爱迪生镇上,有一家福特汽车公司的装配工厂。这家工厂,为了提高汽车装配的质量,在大型的汽车装配流水生产线上,给每个工人都安装了能使整条流水生产线停车的按钮,以便及时排除质量缺陷。这是一项很“玄”的管理改革。如果工人随意按动停车按钮,工厂生产
率就会明显下降,后果不堪设想。其风险,就象秃子头上的蚤子,是明摆着的。
执行的结果,这条汽车装配流水生产线每天由于工人按动按钮而要停车二、三十次!数量的确不少。但是,每次停车时间,平均只有 10 秒钟左右。
工人们充分利用这停车的 10 来秒钟时间,紧紧松动了的螺母,螺栓,作必要
的调整,以保证生产的质量。一次 10 秒钟,二、三十次停车合起来也只有二、
三百秒钟,合三、五分钟,对一个工作班 8 小时来说,根本不算什么问题。因此,这家工厂的生产率没有因为给工人装了停车按钮而受到影响,风险不存在了。
与此同时,这项管理改革的目标实现了,成果展示出来:在头几个月里, 从装配流水线上下来的汽车,缺陷从平均每辆 17.1 个下降到 0.8 个,减少了95.3%;成品汽车中需要返工的数量,比以前减少了 97%。
这是又一个实行自主管理,赢得出色成果的成功典型。这个案例,自主管理的领域,仍是管理的某一特点方面,但它与前面的案例有所不同的是: 自主管理的对象,不是下属的领导者,而是广大工人。它把自主管理的面扩大了,向下延伸了,延伸到了企业最低层次。这个案例也告诉我们:企业中的每一个人,当然包括广大工人在内,都是可以信赖的,且是值得信赖的。当上司信赖他们,给予他们一定的权力的时候,当他们在工作、劳动的实践中感到可以多多少少掌握自己命运的时候,工作效率、工作成果就会大大提高,企业就可得到丰厚的回报。
- 深圳三九集团,是中国改革开放大潮中冒出来的国有企业成功改革的明星企业。这家企业从 500 万元起家,经 10 余年时间,至 1994 年,销售收
入已达 26.8 亿元,人均创利税超过 15 万元。
这家企业的成功,得益于企业内部管理的改革,形成了在国内著名的“三九机制”。这个机制中包含着自主管理这一重要内容。
三九集团的总经理赵新光,一人管着 50 多名集团二级企业的决策者。他
对二级公司的决策者,下放了 6 大权力。这就是:班子组阁权,机构设置权, 人事调配权,生产经营决策权,财务收支权,工资奖金分配权。当他把三九集团的核心企业——南方制药厂的 5 个车间和 1200 名员工的管理大权,交给
当时年仅 26 岁的生产部部长许仲田时,只与他交待了一句话:“完成市场所需要的生产任务,这是我给你的目标,方法自己找”。
一次,霍树荣出任集团下属三九大酒店总经理。这位“新官”上任后, 放了“三把火”:首先,他搞机构大精简,把酒店原来的 9 部 1 室合并为 6 个部。对此,赵新光没吭声。这是霍树荣权力范围之内的事,不该去管;其次,他又裁员 75 名。赵新光也没吭气:这还是霍树荣权力范围内的事;霍树
荣的第三把“火”,是策划投资 1500 万元,在外地收购一家大酒店。由于这个举措投资太大了,霍树荣主动将方案报给赵新光审批。没想到,赵新光的回答是:“这类项目由你自己拍板,不用请示”。
这个案例,与上面两个国外的案例不同,它放权、自主管理的对象不在下层,而在企业中、高层次;放权、自主管理的内涵,不是局部的权力,局部的领域,而几乎涉及下属所管辖的全部领域,几乎全部权力。这是最全面、最大限度的放权、自主。
通过上面三个案例,我们对什么是放权、自主管理应该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对放权、自主管理的功能,也会有个直观的体会。放权、自主管理已成为当今管理的必然趋势,在世界管理舞台上,日趋为人们所看好,所重视。然而,在距今 2500 年的中国古代社会,老子在论及无为管理思想时,就早已
提出了这一课题,并对其功能,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一一作了交待。这些论述,对目前正在成为管理热点的放权、自主管理来说是很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