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现实主义概 述
虽然重大的历史事件并不一定总是成为文学史上一个分期的标志,但它对文学发展的影响却是不容忽视的。1848 年的德国三月革命是德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它同样也为精神生活带来了一个转折。轰轰烈烈的一场革命运动由于资产阶级的妥协,投降而失败了。这个阶级背叛了它的理想,不再去关心民族的命运和政治上的权利,而只是追求经济上的利益。小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作家的理想破灭了,这也逼使一些资产阶级作家去反思,去适应社会的要求和变化,在作家身上存在着一种幻灭感和悲观情绪。他们对文学有了一种新的认识,这就是不再去介入政治事件和社会生活,而是设法去保持巨大历史事件后人性的完整。他们在文学上不再是去对现实社会进行剖析和揭露,而是中立的,保持距离地去观察,去描述,这就是称之为德国现实主义文学,也叫做“诗意的现实主义”。这种文学实质上是批判和美化之间的一种诗意化的平衡,不是对现实社会的批判,不是去揭示人性解体的原因,而是去发现人性在有限的生活领域里的保持和对未来抱有的一种乐观主义。①1871 年德国由上而下完成了排除奥地利在外的统一,高涨的民族主义, 经济上的“起飞年代”,更为这种诗意化的现实主义提供了进一步发展的有利条件。这种文学思潮自五十年代直延续到八十年代末期。由于资产阶级所处的稳定的社会条件,在德国并没有出现一种如法国、英国、俄国在同一时期发展起来的批判现实主义,没有出现如福楼拜(1821—1880)、狄更斯(1812
—1870)、屠格涅夫(1818—1883)这样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在德国属于这种诗意的现实主义作家有弗莱塔克(1816—1895),施皮尔哈根(1829
—1911),欧托·卢德维希(1813—1865),拉贝(1831—1910)等。斯托姆,赫勃尔也应归于这个范围,他们对现实也采取了逃避的态度,但保持着清醒,流露出失望并在不同程度上有着批判精神。从总体看,无论是横向间的比较(与英、法、俄各国),还是纵向的观察,这个诗意的现实主义是德国文学上的一个衰落的时代。在这一时期要特别要提出瑞士作家凯勒和德国作家冯塔纳,他俩都生于 1819 年,经历了 1848 年革命,他们的大部份作品产生于七八十年代的重要作品已突破了诗意现实主义的美学,发展了一种批判的现实主义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