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勃尔和斯托姆

弗·赫勃尔(1813—1863)是这一时期的优秀戏剧家,出身一个泥瓦匠家庭,生活清寒,由于得到资助才得以进入大学攻读哲学、历史和文学。他写过诗歌,小说,但他的成就主要是戏剧。1840 年他发表了第一部戏剧《尤狄特》获得巨大成就。在 1848 年革命前完成的悲剧《玛丽娅·玛格达莲娜》

(1844)是他早期的代表作。这部作品表现的不是莱辛的《迦洛蒂》或席勒的《阴谋与爱情》中贵族与市民间的冲突,而是市民阶级本身由于其狭隘性和偏见导致的悲剧。一个木工的女儿被人诱骗,她迫于小市民的虚伪的僵化

① 参阅《德国文学简史)一卷本,1983 年柏林出版。

的道德观念和环境的压力而投井自尽。作者出色的展示了德国的这种鄙俗气及其可憎可恨,但是作品缺乏一种批判的抗争精神,有着浓重的悲观主义色彩,为他本人所说的,他要表现毁灭的不可避免,如同死亡在人的诞生时候已注定了一样。1848 年革命爆发时,赫勃尔曾一度表示欢迎,但随即转向, 他此后的作品大都表现了他对现存秩序的维护和肯定,与现实妥协,不要改革,更不要革命。在《阿格内丝·伯瑙尔》(1851)、吉格斯和他的指环》

(1856)以及《尼布龙根三部曲》(1855—1857)等都明显地有着这种倾向。他藉助传说、神话的题材,表现了对现存秩序的违反和破坏必将遭到毁灭的结局。

台·斯托姆(1817—1888)的小说在这一时期的德国文坛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出生于荷尔斯坦,父亲是一个律师。大学时在基尔、柏林攻读法律, 毕业后回故乡做律师。时荷尔斯坦在丹麦统治之下。他因反对丹麦人统治, 1853 年被迫离开故乡,在波茨坦等地做法院推事。1864 年荷尔斯坦并入德国,他返回故乡,任行政长官,1880 年退出政界专事创作。

斯托姆写有抒情诗,这些诗歌语言清新质朴、感情深沉真挚,为德国语诗歌中的优秀之作。他的主要成就是中篇小说,一生共写有五十多篇。这些作品多以故乡的小城为背景,广袤的田野,无垠的荒原,低垂的云层,清新的海风,这一切呈现出一幅富有诗意的图画。他以优美的文笔描绘故乡的风光,娓娓动听地讲述着一个又一个感伤的故事。他的代表作有《茵梦湖》、

《在大学里》、《三色紫罗兰》、《淹死的人》、《白马骑士》等。

《茵梦湖》(1852)写了一个令人伤感的爱情故事:小说主人公莱因哈特暮年形单影只,他沉浸在少年时代与伊丽莎白相爱的情景。那时两人相爱甚笃,可在莱因哈特外出求学时,伊丽莎白屈服于母亲的意志别嫁。他俩都默默地听从了命运的安排。在一个狭隘的生活环境里,习俗,偏见和财富毁灭了爱情和幸福;而人们却不能起来抗争,只能顺从地忍受。斯托姆小说的主要倾向是避开时代的课题,从平静的生活中撷取平凡的题材,表达出一种怀旧的和断念的灰色情绪,在他的作品里较突出地体现了诗意现实主义的特点。《白马使者》(1888)是他晚年的一篇小说,它写了一个有才干有意志力的人在一个充满市侩气的现实中的悲剧。作品有了较强烈的时代气息和社会批判成分,题材上也有所突破,但作家已不能进一步发展了,就在这一年的七月四日他死于故乡。

斯托姆的小说多系采用框形结构,以第一人称的回忆方式讲述过去发生的故事,这便于作者抒发胸臆,描绘内心的情感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