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利尔帕策

弗朗茨·格利尔帕策(1791—1872)由于文学上的成就赢得了巨大的声望,为奥地利文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奥地利文学之父。他出生于维也纳一个律师之家,大学时攻读法律,毕业后曾在维也纳财政部任职。他二十六岁时创作的戏剧《老祖母》使他蜚声剧坛,此后相继完成了《萨孚》

(1818)、《金羊毛》(1821)、《国王奥托卡的幸福和终结》(1825)、

《主人的一个忠实仆人》(1828)、童话剧《梦幻人生》(1834)、《里布萨》(1848)、《哈布斯堡兄弟阋墙记》(1848)等。他的戏剧创作早期受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影响,题材多取自历史、传说。后期莎士比亚、卡尔德隆对他影响较大,他的悲剧《梦幻人生》就是根据卡尔德隆的作品改编的。

《萨孚》是一部悲剧,主人公萨孚是古希腊的著名女诗人。她参加奥林匹亚诗歌竞赛,获胜归来,并带回一个年青人,她热烈地爱上了他,可不久这个年青人却爱上了萨孚的女奴,一个更漂亮的姑娘。萨孚的荣誉和她的才华都敌不过爱情,她想法拯救自己,但最终发现她是个失败者,自己跳海死去。藉助这个故事,格利尔帕策表达了艺术与现实的分离,幻想和实际的冲突的主题,也表明了“断念”在他作品中的重要性。《梦幻人生》展现的也是类似主题。年青的卢斯幻想做出一番事业,欲离开他爱的姑娘和平静的幸福生活。在梦中他经历了他的虚荣心带来的种种灾难,他做出的功绩都成了罪行,惊醒后返回到爱情和虽则是默默无闻但却是恬静的幸福现实之中。

格利尔帕策晚年的历史剧多是政治性悲剧,有着浓重的悲观主义色彩, 流露出对古老的神圣的欧洲的解体和由于革命而陷入的秩序与道德的混乱的一种感伤情绪。

除了戏剧,他还写有诗歌和小说。他的诗如他自己所说:“我的诗都是我的传记,它们反映了一个诗人在时代运动中心灵的轨迹。”他的两个中篇是奥地利散文作品中的杰作:《森多米尔附近的修道院》(1828),《穷苦的乐师》(1847)。前者是以克莱斯特风格写成的一个修道院的故事,后者可看做是一段自传,一种双重意义上的:他在维也纳街头与一个穷苦的提琴师的邂逅,和通过这个乐师在一个敌视艺术的社会里痴心艺术的遭际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受。

炽烈的幻想,私下的抱怨,梦的力量和对现实的畏惧,对抗和保守,人道主义和断念,这一切混杂地交织在一起,既是古老奥地利的课题,也是格利尔帕策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