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不胜收的民族服饰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有17个世居少数民族。他们的民族服饰或深邃,或古朴,或绚丽……其中苗族服饰、布依族服饰、侗族服饰是其中最有特色的。

从古至今,苗族都以色彩艳丽的服饰而闻名遐迩。特别是女装,百式百样,都是色调鲜艳,美不胜收。

苗族妇女喜穿绣花衣裳。贵阳、遵义、黔西一带,苗族妇女绣花衣裳多为鲜红的彩色图案。黔东南多绣花鸟,色调浓重。

黔西北喜挑较大的几何彩色图形。松桃及附近则多绣花草,色调素净。衣领、袖口和裙裤下端,精美的刺绣图案和色彩艳丽的栏杆,十分讲究。腰上配一条精巧的五彩绣花围腰,显得更加光彩照人。

苗族妇女盛装,还必须佩戴银饰。头饰有银簪、银梳、银桐花、银花牌和银耳环等。还配上银项圈、银手镯、银戒指和银披肩等,一共60多种妆饰,各具风采。

发髻式样是苗族妇女最有特色的部分。头饰上挽发髻盘扎在头顶上,上插本梳及其他装饰物,类似云髻。

贵阳地区多扎蓬蓬髻像盘边帽,有的扎船形髻,有的在头髻中扎两头向上的大牛角梳。安顺、镇宁一带多挽偏髻在头顶右上方。

黔西南挽螺旋髻在额顶。惠水、平坝地区戴青色尖尖帽。黄平苗族少女戴金紫色小平帽。遵义苗族妇女包头巾,上覆绣花红巾,周围缀以数十条珠式垂链,平而宽圆,像古代皇后的垂帘巾。

苗族妇女下身穿裙或裤。裙为百褶裙,各地长短不一。

一般长齐小腿肚,更长的到脚背,一般短的齐膝,但丹寨、雷山接界处有一种裙,长不盈尺。苗族裙子颜色各不相同,贵阳是青色、白花边;遵义是紫红色;黔东南是紫黑色;威宁是红白相间等。

裙子质料也不一样,棉布、麻布、丝绸。苗族妇女多喜穿自纺自织自染自缝自绣的蜡染裙,最富有乡土风味。

苗族男子衣饰较简单。小领对襟短衣,衣袖长而小。筒筒裤,短而大,长度只齐小腿肚,下包青布裹脚。头缠青帕或花帕,长一两丈。

有的披着织有几何图案的披肩,其装束颇有古风。贵阳、安顺地区苗族中年男子还喜穿清代式样长衫。

布依族的服饰,千百年来逐渐有所变化。变化最大的是妇女服饰,包括用料、式样、品种等。

布依族妇女服饰,明代弘治《贵州图经新志》记载:“以青布一方包头,着细褶青裙,多至20余幅。腹下系五彩挑绣方幅,如绶,仍以青衣袭之。”明代郭子章《黔草·仲家》说青布包头是“蒙髻若帽絮之状”。

清代乾隆时期以前,各地布依族妇女的衣着比较精致,普遍穿百褶长裙,以银饰品装扮。

乾隆《贵州通志·苗蛮》记载:“在罗斛、册亨等处……妇人短衣长裙,着蒙青花手巾。”

乾隆《独山州志·苗蛮》记载:

以青布蒙髻,长裙细褶……年少妇女,项挂银圈,腰系白铜烟盒。彩线丝条,环身炫目。

乾隆《南笼府志·地理志》记载“堆髻长簪,银环贯耳。项挂银圈,以多为荣。衣短裙长,色帷青蓝,红绿花饰为缘饰。裙以青布十余幅为细褶,镶边,委地数寸。腰以宽长带数围结于后,带垂若翅。”

乾隆时期以后,妇女服饰开始发生较大变化。

在镇宁、关岭、普定、六盘水市一带,布依族少女喜穿滚边短衣,系绸缎腰带,头戴织锦头帕,以粗发辫盘扎头巾,额上为织锦图案和数圈发辫,下穿裤子,着绣花鞋。

青年女性穿百褶裙,用白底蓝色蜡染花布缝成,斜襟短衣,绣花盘肩。衣袖中间为织锦,上下两段是蜡染。衣服下摆为一寸左右的织锦镶边。胸前戴绣花或织锦长围腰,系浅色绸缎腰带。

该地区妇女讲究头饰,婚前头盘发辫,戴绣花头巾;耳边垂着一束各色丝线做成的耍须。已婚者的头饰戴“更考”,以竹笋壳和布匹制成,形如撮箕,前贺后矩,先以青布缠裹,后系织绣花头帕。

在贞丰县的白屋、鲁贡和户漠县北盘江沿岸地区,布依族妇女上穿盘肩、右倾开扣、窄领,镶素色花边的短衣,带绣花围腰,下空青色宽裤,脚穿绣花船形鞋、布鞋等。

头饰婚前发辫绕头,婚后结发髻,做马尾编的网套束上并扎银簪,包花格布或青帕。晴隆县、普定县、兴仁县的大山等地区,布依族妇女头包青色头帕,未婚姑娘还包银头帕。安龙、兴仁一带妇女喜用白布做头巾。

在惠水县、罗甸县、长顺县、龙里县、平塘县、都匀市和贵阳市一带,布依族妇女头戴花毛巾或蜡染花帕,喜穿短衣斜领窄袖,袖镶花边,胸前戴绣花围腰,下穿大口裤,裤脚镶花边,穿绣花尖鞋。

布依族男子的服装,历来比妇女的简单,但是变化也较快。

《旧唐书·西南蛮》记载布依男子装束是“左衽,露发,徒跣”,《大明一统志》记载“短衣科头”。

清代康熙《贵州通志·蛮僚》记载“以帕束首,躧屦……衣尚青”。

清代“改土归流”之前,布依族男子蓄全发挽髻。流官直接统治以后,强行推行剃发编辫,但仍“好以青帕缠头及腰”。

侗族的服饰文化早在古时就有记载,“僚人能为细布,色致鲜净”、“男未妻者,以金鸡羽插髻”、“女以海螺数珠为饰”等,都体现出侗族的服饰特点。

明代弘治《贵州图经新志》记载:黎平府属“男子科头跣足,或趿木屐”,“妇女之衣,长裤短裙,裙做百褶裙,后加布一幅,刺绣杂文如绶,胸前又加绣布一方,用银钱贯次为饰,头髻加木梳于后”,“好戴金银耳环,多至三五对,以线结于耳根。绣花细如锦,钭缝一尖于上为盖头,脚趿无跟草鞋”。

从江地区侗族女子发髻的装饰非常丰富。她们在发髻上插饰银梳、木梳或彩珠和小银饰,也喜欢用鲜花装饰发髻。从江增冲一带的侗族少女将发髻绾于头顶左侧,上插一枚珍珠,极美。

黎平地区侗族女子头戴银冠,银冠由鱼形、蝴蝶形、银币形等银质吉祥物组成,有的还插有各色羽毛。肇兴侗族少女将秀发松松地绾于头侧,饰以麻花形银质发箍和镶红宝石银饰,再将鲜花点缀其间,十分漂亮。

镇远报京侗族女子的银冠更加精美华丽,由许多银花组成。黎平和锦屏毗连之地的侗族女子梳盘髻,包三角形头巾。天柱和锦屏等地的侗族女子婚前梳长辫,将辫子盘于头顶,饰有鲜花,彩穗和银链;婚后绾髻,用长帕缠头。

贵州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孕育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同时服饰上的图案符号记录着的民族历史,图腾崇拜、传说故事,使服饰充满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珍贵的无字史书。

[旁注]

刺绣 古代称之为“针绣”。是我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在我国至少有两三千年历史。我国刺绣中苏绣、湘绣、蜀绣和粤绣等“四大名绣”最为著名,此外还有顾绣,京绣、瓯绣、鲁绣、闽绣、汴绣、汉绣、麻绣和苗绣等,都各具风格。

皇后 周代以前,天子之妻皆称为“妃”,周代开始则称为“后”。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改天子为皇帝,并制订皇帝的正妻为皇后的后妃制度,但较完备的后妃制度和等级划分直至汉朝才实际执行。

织锦 用染好颜色的彩色经纬线,经提花、织造工艺织出图案的织物。早在殷商时代已有丝织物。周代出现织锦,花纹五色灿烂,技艺臻于成熟。汉代设有织室、锦署,专门织造织锦,供宫廷享用。唐代贞观年间窦师伦的对雉、斗羊、翔凤等蜀锦图案,称为绫阳公样。

康熙(1654年~1722年),即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在位61年,是我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下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

[阅读链接]

瑶族服饰具有款式多样,纹案古朴,工艺精美的民族特点。瑶族服饰款式有百余种,各支系各地方有所不同。

一般来讲,男子穿对襟或右衽,铜扣上衣,或圆领花边丫形上衣,腰扎腰带,下身穿宽脚长裤,扎绑腿。妇女一般穿圆领花边对襟或右衽上衣,下穿挑花大裤或百褶裙,扎绣花腰带或围裙,也缠绑腿。

无论男女服饰,都喜欢用青布制作喜欢用红、蓝、绿、白等色彩点缀。这些点缀品是用各色丝线经过挑、绣、织、染等工艺制作而成,非常鲜艳精美,各种图案也生动逼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