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犷的布依族石头房

自古以来,布依族居住地多选择在溪流两岸田坝旁边。同姓聚族而居,房屋多建于坡脚。

寨子后面是树木茂密的山林,前面和左右普遍栽有竹林,种有芭蕉。各家各户也有竹和树围绕,自成院落。一眼望去,整个村寨翠绿浓郁。布依寨一般几十户上百户,少有单家独户的。其他杂居的民族也不多。

布依族先民的住房,历来盛行“干栏”建筑。赫章可乐西汉墓出土干栏建筑模型陶器,其结构形式与宋代、明代甚至以后的干栏建筑基本上一致,仅细部有变化而已。

《北史·南僚传》记载,布依族先民僚人“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曰干栏”;又称“干栏大小,随其家口之数”。

这种古代楼房,简便狭小,底层空敞,人住楼上。

唐代仍如此,《旧唐书·南蛮传》说是“人楼居,梯而上”。宋代已经把底层围起来养猪养鸡。明代更是普遍利用于饲养家禽家畜,《赤雅》记载:“人栖其上,牛羊犬豕畜其下。”

明清时期,汉族迁居布依族地区的渐多,其平房建筑形式为布依族吸收。但是主要还是保存干栏建筑,只是多改为木石结构,即石料砌墙壁,木料装楼,做模、椽、门窗。

如果建平房,则在一侧另建偏厦饲养牲畜和堆放农具。正房居中,前为堂屋,其后壁设神龛,供奉祖先神位。神龛前置一方桌,平时作为餐桌,节日作为祭祀用。堂屋后半间及两头的开间,分别为卧室、厨房、火炕等。

布依族的民居丰富多彩,不仅有石板房,还有茅草房、夯土房、吊脚楼等,其中石板房最有特色。

石板房以石条或石块砌墙,墙可垒至五六米高。岩石砌墙有的采用天然采集的块石做干砌或浆砌,外表层不做任何加工处理,显得非常粗犷自然。

或是用加工得整齐的叠砌在一起,浑然坚固。石板片墙体的砌筑,也有着自然的旷野之趣。

从墙体的砌筑方法看,墙体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为壁头墙;一种为砌墙。“壁头”是当地人对镶嵌石板的称呼,也就是木构架的柱枋之间镶嵌上3厘米左右厚的一块块长方形石板当做墙壁。

石板房最有特点的地方就是它的屋面了。大部分的建筑都是悬山顶式,屋面均为双坡排水。有些布依族的村寨喜用裁切得比较工整的鳞状屋面板,每块石片的厚度为两厘米左右,高低叠压,错落有致,宛若鱼鳞。

也有的则是形状各不相同的天然板材,将这些不同形状的乱石铺得像瓦片一样,而又不至于叠得太厚,这也正是布依族人民的智慧所在。石片在屋面形成自然的弧线,利于排水,而不用像瓦片屋顶那样留出排水沟。

屋脊也不用脊瓦,而是将屋面一侧的石片伸出,压住另一侧石片,然后再在屋脊上像瓦一样砌上整齐的石片,形成一道屋脊。

屋顶每个坡面的边缘都用较大的石板,中间部分用稍小一些的石板。这样既利于形成屋面曲线,又牢固结实,不易被风掀掉。

石板房除檀条、椽子是木料外,其余全是石料,甚至家庭日常用的桌、凳、灶、钵、碓、磨、槽、缸、盆等,都是石头凿的。

这种房子不仅不透风雨,而且古朴美观,屋顶举重若轻,安居而不压抑。

贵州的石板房可以大致分为两个集中的地区:一个是贵阳周围的郊县;另一个是安顺地区的几个县。从造型上看,贵阳附近的石板房为悬山式,而安顺地区的石板房为硬山式。

镇山石头寨更以其保存比较完好的建筑及聚落形态,成为石板房中的典范。

石头寨位于贵州西南镇宁的扁担山。石头寨,当地布依语称之为“板波森”,其意是“背靠石山,世居石屋”。石屋层层叠叠,沿着山坡自下而上,布局井然有序。

有的石屋房门朝向一致,一排排并列;有的组成院落,纵横交错;有的石屋有石砌围墙,有石拱门进出。

石头寨民居的建造外观十分注重修饰美观,在石头房的整体造型中,虽然受着传统的影响,但能根据自然环境、生产力及经济水平,创造出独特简洁的几何图形美。

在石头寨房屋的内部与外部结构装修上,由于运用了大小不同材料的组合,很有肌理美,不规则的长方形、菱形、三角形及多边形的石块及圆表的卵石垒砌组合;石头寨房屋的山墙石质榫头上雕有图案,有的是龙形、兽形,有的花卉纹样,别具一格。

[旁注]

干栏 南方少数民族住宅建筑形式之一。又称“高栏”、“阁栏”、“麻栏”。分两层,一般用木、竹料做桩柱、楼板和上层的墙壁,下层无遮拦。距今7000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中的木构建筑是发现最早的干栏式建筑。

旧唐书 是现存最早的系统记录唐代历史的一部史籍。原名《唐书》,宋代欧阳修、宋祁等编写的《新唐书》问世后,才改称《旧唐书》。《旧唐书》共200卷,包括本纪20卷,志30卷,列传150卷。

《赤雅》 其主体是先秦时期至明代中原各史书所载南方各族神话、传说、故事以及与南方民族风物相关的中原古籍及名士的诗词、典故、题词、摩崖石刻、引言和作者个人受广西壮瑶民族风情激发而创作的散文、诗词。它是古代南方民族民间文学之集大成。被誉为明代的《山海经》。

祭祀 是华夏礼典的一部分,是儒教礼仪中主要部分。祭祀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祇、人鬼。天神称“祀”,地祇称“祭”,宗庙称“享”。古代祭祀有严格等级:天神地祇由天子祭,诸侯大夫祭山川,士庶只能祭己祖先和灶神。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是祭祖日。

吊脚楼 也叫“吊楼”,为苗族、壮族、布依族、侗族、水族、土家族等族传统民居。多依山就势而建,以“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为最佳屋场,后来讲究朝向,或坐西向东,或坐东向西。吊脚楼属于半干栏式建筑。

悬山式 屋面有前后两坡,而且两山屋面悬于山墙或山面屋架之外的建筑,称为“悬山式建筑”。悬山建筑稍间的檩木不是包砌在山墙之内,而是挑出山墙之外,挑出的部分称为“出梢”,这是它区别于硬山的主要之点。

[阅读链接]

布依族建造房屋有很多讲究。首先要请阴阳先生看“风水”,选择依山傍水处做宅基,不仅要背靠青山,而且要面朝碧峰。

起房造屋要选吉日,吉日前一个月请木匠破料做房架。竖房架的吉日要供祭鲁班师傅。房架竖好,岳父家送来大梁,大梁上拴有红绸扎的大花朵,并有乐队和舞狮队鸣鞭炮伴送。上梁时又要举行歌舞祭礼和宴饮。

最后是接祖宗牌位和灶神到新居。建新房的整个过程,在布依族村寨里都充满喜庆与互助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