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宏大的安顺文庙

文庙又称“学宫”,用于祀奉孔子及儒家先贤,是古代教育的象征。明代颇重教育,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便确定“治国以教化为先,教化以学校为本”的方针,并把它作为安定边疆的基本国策,于是,儒学教育在贵州勃然兴起。

1394年,安顺在元代普定路儒学的基础上,首先建立普定卫儒学,兴建文庙。

1602年将普定卫学改为安顺府学,便称文庙为“安顺府文庙”。之后,安顺府文庙虽然经过多次增修、重建,但仍基本保持明代的建筑风格。

安顺文庙是儒教文化遗迹中保存比较完好的一组古建筑群。四进院落依地势逐渐升高,不但使它的层次感更加分明,而且使大成殿更显得庄严、雄伟、气派。更独特的是,这所文庙以石头建筑为主,是石头建筑与儒家文化的完美结合,被人誉为“石雕艺术的殿堂”。

文庙前的广场称“黉学坝”,它是文庙建筑群的前导和序幕。坝东北向立着“金声玉振”石牌坊,坊后台阶上原立有高大的照壁。

两端各有一座四柱三间冲天式石牌坊,坊顶上刻有石阁、石狮,镂空雕花石板的门楣上分别刻着“道冠古今”“德配天地”,字体俊逸而稳健,浓浓的儒家文化气息扑而来。

墙下立有一块“下马石”,上面刻着“文武官员在此下马”,无论平民百姓或者秀才、举人、进士、状元,乃至文武百官下马、下车、下轿,步行入庙。

之后为透雕石花宫墙,石壁上镌刻着“宫墙数仞”4个均在一米见方的大字,字体苍劲有力。墙两侧各辟有一垂花门,左边为“礼门”,右边为“义路”。

文庙建筑都是很规范的,主体建筑都摆在中轴线上,左右对称,层次分明中心突出。入“礼门”、“义路”后为第一进,分上下两院。下院中间有一个圆形池子,称为“泮池”。

池上有三孔石桥、桥孔上嵌有石龙头和石虎头,桥两侧和池畔都围着镂空的石栏杆,中了秀才的人必须围着桥、池环游一周,谓之“游泮”。上院北侧为明伦堂,南侧为孝祠。

第二进建在两米高的石台基上,正中为“棂星门”,是一座面阔9米,高8米四柱三门冲天式雕花石牌坊,雄伟壮丽。坊柱立于须弥座上,柱的前后为抱鼓石,柱顶有望天狮子,坊上刻有二龙戏珠,坊栏上有镂空雕刻的《文王访贤》、《尧王访舜》、《三顾茅庐》、《八仙过海》、《孔融让梨》等儒学经典故事和戏文。

棂星门两侧为乡贤祠和名宦祠。在开阔的石院坝里,南面的奎文阁是科举张榜的地方,北面的尊经阁收藏儒家经典。

沿九级石阶而上,为面宽5间的“大成门”。大成门为歇山顶建筑,正中3间为过厅,两侧为文官厅和武官厅。檐下有两根长短粗细差不多的高浮雕盘龙石柱,两条巨龙盘旋于云雾缭绕的石柱之上,呼之欲出。其柱础为一对石狮。造型古朴,简洁生动;狮首相对,龙身腾跃,气势非凡。

大成门内是一个宽广的四合院,由天子台、大成殿、东庑、西庑及钟楼、鼓楼组成,院坝用石板铺砌。院内植有两棵桂花树,一棵是金桂,另一棵是银桂,金桂状如伞盖,终年浓郁。院中有一座高两米的天子台,周围砌有镂空雕花石栏杆。

天子台后是大成殿,又称先师殿,建于两米高的石台基上。它是一幢长约5间房的歇山顶式石木结构大殿,祀奉孔子及弟子的牌位,是文庙建筑的中心。殿通宽20米,进深11.6米,殿前是一列透雕的落地门窗,庄严、雄伟。

最叫人叹为观止的,是大成殿前的两根透雕云龙石柱,它用两块巨石透雕镂空而成,柱高5米,直径40厘米。石柱分内外两层:内层方实,阴刻线状云纹,似远山云海;外层空圆,透雕朵朵浮云;整个龙身若隐若现于云海中,龙头昂首长吟,跃海出波。

柱下的石狮子,一雌一雄。雄狮脚下踏着一个绣球,雌狮的怀里哺育着一只小狮。石狮口里含着一粒弹丸,形如巨卵,滚动自如,欲呼又吐,弹丸却始终不会落出。石狮四足稳健蹲地,昂首奋吼,与石柱云龙构成一幅绝妙的龙狮嬉戏图。

关于这对透雕云龙石柱,曾有过一个神奇的传说:

当大成殿初修成时,此石柱的监修悬赏招募能工巧匠,许诺以落下的碎石计算银两。一高手前来应聘,捧出一件他的杰作——石算盘。该石算盘雕得十分精巧,颗颗算珠皆可吧吧嗒嗒灵活运算,众人啧啧称奇。

此时,一衣衫褴褛的老者走出来道:“这没什么了不起,三天后,看我的。”三天后,老者手提一石鸟笼如约而至。笼丝细如竹篾,稍一晃动,登枝的鸟儿仿佛正引颈鸣叫。众人哗然,监修当即拍板聘师。

据说,工成之后,鸟笼还曾挂在飞檐角上,以示工匠技艺之精湛。

这一巧夺天工的龙柱工艺精湛绝伦,玲珑剔透,婉转空灵,不但冠绝贵州,甚至可与北京国子监的龙柱媲美。

安顺文庙这样规模宏大的石构建筑,在国内极其罕见,而两根透雕云龙石柱则浓缩了石雕艺术的精华,更是举世无双。可见,安顺文庙不仅展现了贵州教育兴起的风采,还表现出了贵州人建筑和工艺创造。

[旁注]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政治理论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石雕 造型艺术的一种。又称“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始于汉代,成熟于魏晋时期,在唐代流行开来。讲究造型逼真,手法圆润细腻,纹式流畅洒脱。在海内外享有“巧夺天工”“石破天惊”之盛誉。

举人 是本谓被荐举之人。汉代取士,无考试之法,朝廷令郡国守相荐举贤才,因以“举人”称所举之人。唐宋时期有进士科,凡应科目经有司贡举者,通谓之举人。至明清时期,则称乡试中试的人为举人,也称“大会状”、“大春元”。

舜 是上古三皇五帝中的五帝之一。以受尧的“禅让”而称帝于天下,其国号为“有虞”,“帝舜”、“大舜”、“虞帝舜”帝王号,故后世以舜简称之,其后裔以姚姓为主脉。

孔融(153年~208年),孔子的第二十世孙。东汉时期文学家,“建安七子”之首。少有异才,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并称俊秀。能诗善文。散文锋利简洁,代表作是《论孝章书》和《荐祢衡表》。

孔庙 是纪念祭祀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祠庙建筑,在历代王朝更迭中又被称作“夫子庙”、“至圣庙”、“先师庙”、“先圣庙”、“文宣王庙”,尤以“文庙”之名更为普遍。其数量之多、规制之高,建筑技术与艺术之精美,在古代建筑类型中,堪称是最为突出的一种,是古代文化遗产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国子监 是隋代以后的中央官学,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明代时期行使双京制,在南京和北京分别都设有国子监,设在南京的国子监被称为“南监”或“南雍”,而设在北京的国子监则被称为“北监”或“北雍”。

[阅读链接]

安顺不仅有文庙,还有武庙。安顺武庙位于安顺东北角,始建于1382年,原名“寿亭侯祠”,后改称“关帝庙”。1666年改建为武庙,后因将关羽、岳飞合祀,又称关岳庙。但安顺人一直称其“安顺武庙”。

整座武庙囿于地理,占地不广,但其规制齐备,布局精致,殿宇楼阁相得益彰,廊庑厅厢各呈特色。武庙泮池成八梭形,暗合八卦,也有别于其他古建筑,为武庙增色不少。大殿塑像有两关羽像,一为坐像,一为行像。一殿二像而且为同一人,此构思布局匪夷所思,为天下唯一。其柱联贴切有味:“兄玄德,弟翼德,德兄德弟;师卧龙,友子龙,龙师龙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