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

元亡以后,蒙古贵族和军士被迫回到蒙古草原,经朱元璋多次派人攻打,其内部发生分裂,永乐初,蒙古分为三大部,即辽河、西辽河、老哈河流域的兀良哈;其西至杭爱山一带的鞑靼部和科布多河、额尔齐斯河及其以南准噶尔盆地的瓦剌部。由于蒙古地区与内地农业地区的长期隔绝,以及草原上大小封建主之间经常发生的相互掠夺的战争,使游牧经济凋敝,牧民的生活日益贫困。在明朝强盛时,瓦剌和鞑靼的统治者都接受过明朝的封号, 在经济上也多次与明朝进行互市。但每当贡市的要求不能满足时,便不断以发动战争作为对明的要挟。明朝政府为了防止蒙古的侵扰,最初在北方没有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四镇,以后又增设宁夏、甘肃、蓟州三镇,加上固原和山西的偏关,称为九边,皆布有重兵。明朝政府又积极在沿边修筑长城。据万历《明会典》统计,当时九边所筑城堡、关隘、空心台、墩台等共达一万八千余座(见明长城)。

频繁的战争并没有能阻碍蒙汉等各族人民之间的往来,长城也没有遮断彼此的经济和文化的联系。许多蒙民为生活所迫不断向内地迁徙,也有的汉人因被蒙古统治者俘虏为奴,或因逃避租役,或经营商业,而大量流入蒙古。隆庆时,在蒙古古丰州(今呼和浩特东)一地就居住有汉族人口五万余,居屋佃作,名曰板升。俺达汗继位后,特别是在他晚年和三娘子统治时期,蒙汉统治者间很少发动战争。马市贸易极盛,除官市外,又得与塞下民互市。万历九年又修建了呼和浩特城(蒙语意为青色的城)。此城很快发展成为蒙古地区与内地贸易的商业都市。长城附近延袤五千里无烽火警,近疆水陆屯田悉垦治如内地。蒙古封建主的财富显著增加,其币帛牲畜,动以万计,特别是鄂尔多斯、土默特、察哈尔等部所在地,随着内地先进生产技术的传播,农业和手工业(包括铁的炼冶业和铸造业)的产量和产品都有显著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