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微软来到中国
比尔·盖茨和他的微软公司,在众多竞争者设置的种种障碍面前没有裹足不前,甚至对此花费的精力也不多,相反,微软公司把目光看得更远,看到了美国和欧洲以外的世界其他地区。而它的目光首先投向的地区,乃是世界新兴经济发达地区——中国和东南亚。
事实上,早在 1982 年,比尔·盖茨就对日本倍加重视。只是日本人壁垒森严,并未取得预期的结果。
到 90 年代初,经过多年努力,微软公司已在一些主要国家占稳了脚跟,微软公司在意大利、澳大利亚、加拿大、墨西哥、荷兰和瑞典都设立了分部。
它的目力所及,恐怕除了非洲之外,全世界都已尽收眼底。
中国拥有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进入 90 年代后来,计算机市场有了急速的发展,MS—DOS 操作系统以及视窗 1·0 至 3·0 版本均在中国大为走俏。比尔·盖茨对像中国这样庞大的市场,怎么能熟视无睹?
为了进一步了解中国的计算机市场,同中国同行进行交流,比尔·盖茨决定访华。
比尔·盖茨在休假旅游的名义下访问中国。不过业内人士个个都看得很清楚,他是到中国考察电脑行情来了。
1994 年 3 月 21 日晚,他乘波音 747 班机抵达北京。
他轻车简从,除了翻译之外,没有随行人员。他一身美国青年流行的休闲时装打扮,外套里穿一件普通衬衣,牛仔裤,运动鞋。尽管他已
经是大名鼎鼎的美国首富,但他却毫不看重甚至讨厌那种前呼后拥的气派。他在国内乘机旅行时,常常还只坐普通舱,往往在被空姐发现后, 才将他请进头等舱。
虽说比尔·盖茨崇尚简朴自然,但他毕竟是世界上最大的软件公司的总裁,当他抵达北京时,还是在中国电脑界引起了轰动。人们都用关注的目光,看着他在中国的一举一动。
3 月 22 日一早,他会见两位客户之后,就去中科院参观,并同周光召院长会谈。他在中科院参观了语言识别系统,发现中国软件工程具有极大的潜力,参观时连声称赞不已,说远远没有看够,说希望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同行的工作,说只是由于时间关系,未能如愿以偿。下午,他主持了 office4.0 汉化版软件的发布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出的问题。在晚餐会上,他又同 120 多位同行聚会,还同电子部副部长刘剑锋等人会谈。
比尔·盖茨在中国最引人注目的举动,当然是 3 月 23 日拜会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
这一天,他于清晨 7 点半钟就利用早餐会会见了 10 多位中国著名的软件工作者,然后在北京香格里拉饭店举行专题演讲,题目是《90 年代微机工业展望》,来自全国各地的 1000 多名电脑工作者出席聆听。中国电脑专业人员个个兴趣盎然,一是要一睹这位电脑天才的风采,二是要听听他对电脑事业发展前途的看法。整个会场气氛热烈,掌声不断。
比尔·盖茨的讲演有许多独到之处,给中国电脑界同行带来不少新的信息。他阐述了大量新的见解,对 90 年代电脑发展的趋势作了预测,
认为个人计算机和软件将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到 1995 年初,奔腾机(即586 机)带 16M 内存、400M 硬盘和光驱的多媒体机,价格会降至 2000 美元以下,视窗将在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中大显神威,1996 年将有一亿台个人计算机安装上它。同时,比尔·盖茨在演讲中还演示了视窗—NT, 它对三部影片同时进行剪接、处理,显示出强大的多媒体功能。
比尔·盖茨的演讲和演示,博得阵阵掌声和喝彩。接着,他受到了江泽民主席的接见。
正处于开放搞活,并实行科教兴国的中国,对于从事高科技产业的比尔·盖茨,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江泽民主席饶有兴味地同比尔·盖茨进行了异常热情恳切的交谈。
比尔·盖茨除了表达他对中国的美好印象之外,还一口承诺,要“尽力帮助中国发展软件工业”。
接见完毕之后,他立即赶往北京大学看望中科院院士,北大计算机系主任杨芙清教授,并参观她的实验室。北京大学软件工程研究室的青鸟—Ⅱ系统是一个软件工程自动生成环境,比尔·盖茨对这个系统赞不绝口。
比尔·盖茨是一位电脑巨人,他以超乎寻常的努力开发出计算机用的 BASIC、DOS、视窗等大量优秀软件,成为电脑发展史上功不可没的奠基人,世界软件开发的翘楚。他受到中国同行的欢迎,自在意料之中。然而,这样一位大明星的中国之行,对于中国电脑界到底是福音还
是烦忧?一旦掌声响过,人们冷静下来之后,自然而然就会想到这个问题。
中国《经济日报》记者在采访比尔·盖茨时就毫不客气地问道:“听说中国企业界对您此行并不欢迎,对此您有何看法?”
比尔巧妙地回避了这个问题。
他当然曾经考虑过:微软公司是否能以自己在操作系统上的巨大优势,垄断中国的软件市场?中国是否会以保护幼稚工业为由,将微软拒之门外?微软公司是否能在中国打开局面,站稳脚跟?
比尔·盖茨的疑虑被江泽民主席的讲话打消了。江主席说,中国十分重视信息产业的发展,中国已经制订并实施了一系列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的重大工程。他特别强调说:中国欢迎微软公司和中国加强互利合作关系。
而使比尔·盖茨进一步增强信心的,是他对中国现状所作的客观分析。
当时,个人电脑在全球范围已经和正在大力普及,世界电脑市场的销售量每年新增加 4700 万台。中国在进入 90 年代以后,电脑成为不少
家庭追求的新一代消费大件之一。当时中国的个人电脑数为 220 万台,
根据当时的估计,到 1995 年,全国电脑销售量将达到和超过 100 万台,
总金额可达 200 亿元。尽管这一消费水平并不算高,但是以每年 30—40
%的增长速度,可以预料,不久之后,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电脑市场之一。
而且早在微软之前,中国就已经有捷足先登者了。
在过去几年中,不少国际著名电脑厂商已经来到中国寻求发展。IBM 公司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厂商之一,80 年代就在中国设立了办事处。到了90 年代,IBM 为树立它在电脑界的龙头老大形象,把开拓中国市场视为基本战略。苹果公司也不甘示弱,它把步子迈得更大,先后与中国合作开发了芯片、跨平台技术,并允许在中国生产麦金托什兼容机,处处向人们宣示:苹果公司早已在中国安营扎寨!苹果公司负责亚洲销售事务的副总裁亚伯拉罕就曾踌躇满志地说道:由于中国目前的市场尚不算大,在未来几年中,成 200%、400%的增长都是完全可能的。苹果公司必须在这块肥硕的地盘上抢摊夺地,咬上一大口。
先来者春风得意的情绪对比尔·盖茨与中国开展合作不无催化作用。1994 年 12 月 8 日,他同中国电子工业部签署了一份合作备忘录,双
方达成共同开发视窗 95 中文版的意向。比尔·盖茨要通过与电子工业部
的合作,改进视窗 95 的中文字形和输入方法,力图抢占中国电脑市场的制高点。
次年,微软公司一位负责远东地区的副总裁便欣喜地介绍说,经过一番努力,微软公司目前已与中国 23 家公司开展合作,而且已经售出大批具备运行系统、文字处理及通讯功能的中文软件。
根据预测,中国到 2000 年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产值将达到 420 亿美
元,出口达 4 亿美元,而到 2005 年,这两个数值将分别增长到 1200 亿
美元和 12 亿美元。中国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具有的潜力是不可小视的。微软公司以它巨大的市场开拓能力,在中国步步为营,与中国的开发商、销售商开展广泛的合作,实在是一件很有远见的举措。这不仅使中国而且也使世界其他电脑厂商大为感叹。